有句上海話叫作『軋鬧猛』,作為站在時尚潮流最前沿的中國城市,上海追潮流,也湊熱鬧,但能讓這里的人爭先恐后的,得夠得上分量才行,比如一百年前的『不游大世界,枉來大上?!唬?0年前梅黨嘯聚天蟾舞臺追看改良了京劇的『伶界大王』,30年前為看法國盧浮宮美術大展人龍從上海美術館排到了延安路,20年前圍堵『哥哥』張國榮把大光明影院的鐵門擠變形,以及眼下五六百元都搶不到票、恨不得一遍又一遍刷劇情的《不眠之夜》。
我住的陜西北路,離位于北京西路江寧路口的麥金儂酒店很近。沒錯,這個酒店就是眼下上海最火爆的演出——根據(jù)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創(chuàng)作的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的專用場地。“Sleep No More”,源自麥克白軾殺國王鄧肯之后的著名臺詞。
《不眠之夜》由世界浸入式戲劇的先驅(qū)、英國Punchdrunk劇團公司創(chuàng)作,誕生于倫敦,走紅在紐約,在曼哈頓切爾西區(qū)演了5年、2200多場,看了不止一遍的忠實觀眾包括麥當娜、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等大牌明星,2016年底在中國首演,每次一放票就被秒殺。
終于,我如愿以償?shù)卮魃厦婢撸敖搿丙溄饍z酒店。在這幢閑置許久的五層大樓里,之前的看戲經(jīng)驗都被顛覆。樓里有上百個房間,十幾個演員自顧自演著自己的劇情,觀眾拿到撲克牌,戴上面具,被帶入電梯,像投遞報紙一樣被隨機丟到不同的樓層,跟隨著不同的演員,很多情侶被生生拆散。我就曾被“女巫”牽著手拉進了小房間,她另一只手牽的是一對情侶中的男方,“可以帶上她嗎?”女巫搖搖頭——說話也是被禁止的,表達方式只有現(xiàn)代舞、行為藝術、裝置或者樂隊。女方被關在門外,眼巴巴地透過小窗看著“女巫”面對面表演給我和她的男朋友看。
如果將這出戲的所有劇情攤平,時間長達21小時,而每晚的演出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觀眾就像是摸象的盲人,被旁邊的人擠了一下,錯過一個路口,一秒鐘的遲疑,劇情就可能進入完全不同的走向。每晚有十幾位演員、350位觀眾,加上上百個房間,根本不可能貫徹所謂的“觀劇攻略”,不妨就享受一下自己探索的方式和心情。
我不能選擇下電梯的樓層,但從電梯走出去的那一刻,想做什么、想看什么都取決于我自己。哪位演員出現(xiàn)在我身旁是未知的,但戴上面具我就等于隱形,想靠多近就靠多近,可以跟著走,也可以隨意選擇場景停留,隨意打開櫥柜、翻看信件。我就在“偵探社”里靜靜看完了每一封求援信,活活拼出了一幅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浮世繪,還嘗了班柯喝過的烈酒,的確是蘇格蘭風味。
所謂“浸入”,就是觀眾也成為這出戲的一部分,不是看戲,而是成為主角。自主性、多樣性、不可預知性,浸入式戲劇之王選擇了最符合它氣質(zhì)的中國城市,未來幾年,每晚這頭“大象”都將靜靜待在路口轉角處,任人觸摸、發(fā)掘。
當然,在上海,適合度過一個“不眠之夜”的方式,絕不止這一種。
福州路的天蟾逸夫舞臺有80余年歷史,在各大紀錄片里頻頻露臉。2017年3月一個普通的周末,觀眾席滿坑滿谷坐了八百多位,雖然也夾雜著不少年輕潮人,但大多數(shù)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他們是來看“潘金蓮”梁谷音的——如果不卸下妝容,從難度極大的幾組“跪搓步”上,很難相信這位擔綱主演的昆曲泰斗比她身邊的“武松”足足大上四十多歲。60年前,也是在這個舞臺,14歲的梁谷音抱著師叔華傳浩的腰,強忍住不笑場,第一次以“媚又脆”演活了中國古代最具爭議的女性形象。
20世紀30年代,天蟾舞臺就像今天的麥金儂酒店一樣,是上海乃至中國時尚人群爭先恐后踏足的城中潮流頂點,麒麟童周信芳在這里成名,開創(chuàng)了京劇乃至中國戲劇的海派一脈;北京來的梅蘭芳在這里唱成了“伶界大王”,中國最早的粉絲文化“梅黨”也是在此正式成形。
天蟾舞臺是黑幫大佬杜月笙的弟子顧竹軒開創(chuàng)的,沒有傳統(tǒng)戲臺的四根柱子,各種武打身段可以盡情揮灑,還有聲光電甚至機關配合,像《茶花女》這樣外國題材改編的有爭議的“淫戲”,也不像在北京那樣有著諸多禁忌。京劇這一正式形成于乾隆年代的古老國粹,在那個年代的上海灘被大膽“改良”,從古老變身為最時尚。
2017年3月,度過百歲生日的大世界在關閉十幾年后迎來重張。想當年,這里是遠東第一座綜合游藝場,吃喝玩樂一站式的shopping mall,六層高的西式大樓睥睨眾生,門口的12面西洋進口的哈哈鏡就已經(jīng)讓人們挪不動腳步,“不游大世界,枉來大上海”的廣告效應一炮打響。百年后,重張的大世界安靜了許多,除了變身非遺展示基地的屬性使然,更是因為如今上海有了太多精彩紛呈的“小世界”。
評彈的擁躉可以以眾籌方式拿到蘭心劇院《林徽因》的門票;俞振飛昆曲廳的周周演讓“昆蟲”們每周六下午風雨無阻地在紹興路的舊法國警察俱樂部報到;看話劇更是挑花眼: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大劇院、上海大戲院,還有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專屬的上劇場——如同當年倫敦環(huán)球劇院之于莎士比亞,這樣的藝術專屬之地在當今上海比比皆是——麥金儂酒店所在的江寧路隔壁,美琪大戲院有金星的駐場演出,當年專門放映新聞紀錄片的新光影劇院,如今專演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改編的懸疑推理劇……當年,熔世間百態(tài)于一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濟濟一堂、與當時世界潮流零距離的大世界,只能出現(xiàn)在上海。如今,需求和服務分眾化到如此精細,擁有如此紛繁的舞臺、每個舞臺都上演著扣人心弦的劇情、讓人甘心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的城市,依然只有上海。
從大世界的樓頂北望,可以看到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有一片巨大的“空白”,只有一只鼎坐落當中,那里就是上海博物館的所在地。這如同一組巨大的連環(huán)隱喻:鼎,國之重器;博物館,地方文明的家廟;而上海話里,“一只鼎”又有領袖、大哥的意味。endprint
上海博物館(以下簡稱“上博”)是收藏中國古代文物最多、尤其是國寶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其中的歷代書法館和繪畫館,是目前全球唯一書畫分開、系統(tǒng)展示中國古代書畫通史的常設展館。館中一位上了些年紀的保安告訴我:“就算每月將書畫館的展品全部更換一遍,等把上博所有的國畫藏品展完,起碼也要20 年。”
中國哪個省級博物館乃至歷史文化名城的市級博物館沒幾件國寶?可是像上博這樣,連常設展都值得讓人隔三個月就報到一次,而且每次都能收獲驚喜的,恐怕絕無僅有,即便是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也難以做到。
博物館的常設展,通常是確定主題框架,然后從上古到明清、民國一通到底,長年不變;另外,許多名義上在冊的國寶是看不到的,一問,“在庫房呢,不對外”。因此,走在許多博物館美輪美奐的巨大建筑里,總感到空曠而時間停滯,缺少鮮活的氣息。
上博不同,走進書畫兩座展廳,“米氏云山,氣韻精妙哇!”惹來這位老法師贊嘆的,居然是在文人畫界有開宗之意義、多次逃過戰(zhàn)火洗劫的米友仁《瀟湘圖卷》!隔壁的《汝南公主墓志銘卷》,則是傳世唯一接近虞世南書法的墨跡,因有米芾筆意,前人亦有“米臨虞書”之說。它們就這樣隔空相望,讓人產(chǎn)生種種聯(lián)想。一群外國人圍著明代吳彬的《山陰道上圖卷》指指點點,這幅畫具有中國古代罕見的變形主義風格,很容易引起西方審美的共鳴。對著一幅立軸,一位貌不驚人的參觀者和朋友打賭:“看裝裱,有民國大家龐萊臣的風格?!焙笳卟环?,請來館內(nèi)巡視的專家一問,居然不爽。看趙元的《合溪草堂圖軸》,旁邊兩位保安悄悄議論:“剛才那位是東京大學的漢學教授,專程打飛的來上海,連著看了兩天,昨天對著畫直鞠躬,激動得不得了……”
就這樣,上博把常設展做出了特展的效果和吸引力,不僅展品更換更為頻繁,力度也大,比如這一次就以季度為單位,一次亮相了三十件稀世珍寶,包括顏真卿的《楷書麻姑仙壇記冊》,是我們小時候?qū)W書法必臨的宋拓大字本;北宋黃庭堅的《行書華嚴疏卷》,是中國罕有的寫在花綾上的作品;宋徽宗趙佶的《草書七言詩紈扇》,是他存世不多的草書墨跡……上博還在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上征求觀眾的意見,類似“心愿單第一名:《苦筍帖》”“跪求《雪竹圖》!”這樣的愿望都被認真記下,沒準兒下次調(diào)換展品時就會一一實現(xiàn)。
除了展示功能,上博也是學術研究重鎮(zhèn),讓研究成果第一時間轉化為生產(chǎn)力??丛┟鞒躅檲@的《丹山紀行圖卷》,旁邊的介紹文字中寫著:此畫曾被誤記在明代顧琳名下近300年,經(jīng)過本館研究考證,終于讓真正的作者浮現(xiàn)出來。這幅畫還有許多謎團,比如畫卷后有篇文字,但被割刮得殘缺不全,原來,這幅畫畫的是洪武辛亥年間,包括畫家在內(nèi)的一群人相約去四明丹山游覽,文字則是游記,詳細記載了行程和參與的人員,被切割掉的就是當時的“敏感人士”——元末明初政治動蕩,出游的人里,有些人所屬的圈子中不乏朱元璋的敵人,收藏者為免受牽連,只得出此下策。這樣的陳年清供被考證出來供人咀嚼,讓觀展真正有了歷史穿越感。
走出人民廣場上的這座巨鼎,我突然想起海派當代文學和話劇的扛鼎之作《長恨歌》里那句經(jīng)典臺詞:“把善事也做得如此風情,這就是上海?!睍r近中午,想到附近人民廣場隨便吃個午飯,再想想要去哪兒消磨下午時光。打開應用程序搜索,發(fā)現(xiàn)兩百米外就是天蟾舞臺,下午茶時段,花50元就能訂個好位置,看一出海派京劇的保留劇目,劇名十分應景:《鼎盛春秋》。
西岸藝術區(qū)
坐落于龍華地區(qū)的西岸藝術區(qū),一出生就是最高規(guī)格的世界頂級藝術場館區(qū)。沿著黃浦江順流而下,先是余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再是昔日運煤碼頭改建的龍美術館,展覽則從賈科梅蒂到馬格南圖片社,再到伊利亞松,都是世界重量級,當然票價也不菲。再往下游幾公里是昔日的南市發(fā)電廠,如今以上海雙年展的主場——上海當代藝術館蜚聲海內(nèi)外,那座巨大的煙囪,堪稱當代中國藝術收藏的風向標。
中華藝術宮
2010年世博會出盡風頭的中國館,世博閉幕后華麗轉身為中華藝術宮,主打近現(xiàn)代以后的美術收藏,特別是程十發(fā)、賀友直、華君武等融合中西的海派美術源流,不可錯過。
上海大戲院
海派戲劇可與京派分庭抗禮,上海大戲院2017年3月開幕,作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新主場,填補了其獨缺三百人規(guī)模中劇場的空白,還有不少重量級兄弟劇團輪番攜看家好戲前來打擂。上海大戲院門前的復興中路,是一條顏值高、適合吃喝玩樂一條龍的梧桐+洋房的馬路,可以消磨整個半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