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梅
[1]
最近,我看到一則關于一家著名創(chuàng)業(yè)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采訪,被她明亮的笑容和一句自嘲戳到:“我現(xiàn)在的工資,還沒有第一份工作高?!?/p>
她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企業(yè),月薪不菲。后來,她在大城市全款買了房,卻做出一個“折騰”的決定,辭職后自費去法國留學。
那個下午,她如常走進辦公室,驚訝地看到40歲的女領導,正在淚眼滂沱地為韓劇女主角感傷。那一瞬間,她仿佛一眼看到時間的盡頭:中年后的自己,會不會如眼前的女領導一般,做著一份看起來穩(wěn)定又光鮮的工作,卻空虛到為一些毫無營養(yǎng)的偶像劇灑淚走心?
花光40萬元人民幣的積蓄漂洋過海去巴黎留學,她從家鄉(xiāng)小鎮(zhèn)出發(fā),領略過都市繁華,丈量過世界經(jīng)緯,一點點努力靠近夢想。這一路并非坦途,但她走得鏗鏘篤定,最重要的是,她因此活得熱氣騰騰。
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安穩(wěn)閑適,終日捧著茶杯悠然度日。青春在家長里短的瑣碎里翻騰,很快,就像那杯捧在手里的熱茶,從沸騰到溫吞,眼睛里的光芒逐漸黯淡下去。
[2]
很多人調(diào)侃90后已經(jīng)進入“中年”,正如我看到的某些年輕人,他們或許穿著最時髦的衣服,卻有著茫然和死氣沉沉的一張臉。
多少人在25歲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就認定: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夢想是癡人的囈語,努力是自欺欺人的徒勞,不如多留一些力氣對自己好,不再做無意義的掙扎。
我在旅途中認識一個女生,27歲,在家鄉(xiāng)小城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我們坐在小酒館里,對著窗外的月亮聊天,她無限惆悵地說,好想和你一樣去北京闖蕩,去更大的平臺,認識更專業(yè)的同行,可是大家都說,你何苦對自己殘忍。
我看著朦朧月影下,那么年輕的光潔的一張臉,卻透著老氣橫秋的滄桑感。
有趣的是,我在另一次旅行中認識了一個意大利姑娘。34歲那年,她捏著一張窄窄的機票,就從意大利跑到了美國,去念她喜歡的教育學碩士,甚至把小鮮肉男友扔在國內(nèi)。出國前,她是一線時尚雜志的知名編輯,在圈內(nèi)風光無限,但她卻敢于放棄半生積累,換個喜歡的方向重新開始。
她告訴我:“哪怕不再年輕,我也想看看自己在喜歡的領域,會有怎樣的收獲和成長?!?6歲的“姑娘”談起未來,臉上的雀斑仿佛都在跳舞,少女感簡直要溢出來。
[3]
活得熱氣騰騰,對世界保有好奇心和激情,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回饋給你的,是更加美好的自己。
我的一個女友,過去的生活兩點一線,每天在固定的換乘站,買固定牌子固定口味的飲料。我去她的城市旅行,發(fā)現(xiàn)她連最著名的景點都沒有去過,城中好玩有趣的料理店她也聞所未聞,整個人無精打采。
我嘆氣,你也太不熱愛生活了。她狡辯,“可是我對自己也很好的,每年也會買點硬貨,出境旅行?!?/p>
不!愛自己不是照著時尚榜復制一份購買清單,花掉血汗錢換取朋友圈一年一度的旅行大賽。愛自己與否,是在所有沒有鎂光燈的平常日子里,有沒有活出了心中的熱愛,有沒有每天醒來都有所期待。
也許你只想做個平凡人,和家人相濡以沫,在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里醉生夢死。可是,你要找到心里的那束光,那份最真實的喜悅,那個讓你閃閃發(fā)光的東西。
后來,我那個女友談起了戀愛,對方是個吃貨,拉著她吃遍城中美食,帶她去游泳健身。她在味蕾的探險里,發(fā)掘到樂趣,開始嘗試打破安全感的邊界,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現(xiàn)在的她,整個人神采奕奕,讀書、健身、跳拉丁舞……她說:“熱氣騰騰地活著,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愛自己?!?/p>
是的,愛自己的最高級,是熱氣騰騰地活著。心中有溫度和好奇,你才會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意義,你的世界才會更加寬闊而有趣。
[4]
而我自己,也是一樣。我找回了一直熱愛的寫作。我在上下班的地鐵里寫;在午休時間鼾聲四起的辦公室里寫;在無數(shù)靜謐又漫長的深夜里,對著書桌前的一盞微弱燈光寫。
一年之后,有多家出版社約我出書了,我自己的平臺也聚集了十幾萬讀者。
在我剛跨界做自由撰稿人的時候,很多人投來鄙夷:“你都30歲了,還折騰啥?”
30歲又如何?我決定去過一種熱氣騰騰的人生,以夢為馬,遍地黃沙,在文字的世界里,浪跡天涯。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說,我終于沒有辜負自己。
熱氣騰騰地活著,是對自己最誠實、勇敢的表白。一個人只有從程序化的重復中驚醒,去做真正熱愛的事,才能鏈接到靈魂深處最深刻的共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