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老北京的屋頂花園夢
◎張碩
胡新國、張貴春這兩位北京老人,正在悄悄打理著自己的花園、菜園。但這樣的花園平時很難見到,因為它們都建在平房屋頂上。
胡新國今年67歲,住在葦坑胡同一個小院子里。他家院門口有一個條形花盆,種著奶油南瓜——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在房頂上創(chuàng)造一個小涼棚。因為房頂上還擺著10個水槽、泥盆,他的寶貝金魚就飼養(yǎng)在房頂上。
“這南瓜發(fā)芽之后順著電線桿子往上盤,”兩米多高有個窗口,外面安裝著空調(diào)室外機,“爬到空調(diào)上,再往上就夠著架子了。”他的架子安裝在自家小房的房頂上。開春之后一個月里,他一直忙活著將房頂上的水槽刷干凈,把部分過冬的魚挪到房頂上飼養(yǎng)。
他家的房頂有3米多寬、7米來長,通過一個鐵管焊成的簡易梯子,年近七旬的胡新國爬上爬下,上房頂喂金魚、蒔弄花草。
幾十條大金魚在房頂水槽子里面生活,再過一段時間,新繁育出的小魚便要占據(jù)更多的水槽。平時這些水槽被竹簾子覆蓋,防止暴曬影響水質(zhì)和溫度。
葦坑胡同之所以叫“葦坑”,乃是早年低洼不平、積水長有蘆葦。上世紀70年代胡新國搬來時,這里已是居民區(qū)。胡新國曾有一位鄰居李振聲,這位老人熱愛養(yǎng)花,不寬敞的庭院布置得像小花園一般漂亮。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天,老人找到胡新國,打算送給他幾棵蘆葦。胡新國心想,這蘆葦既不是什么觀賞花木,更不是珍稀植物:“破葦子,您給我干什么?”
李振聲嘆口氣:“這葦子是咱葦坑的葦子?!边@位老人將解放前后打水時摘下的蘆葦,一直養(yǎng)到80年代。1983年,李振聲老人這段養(yǎng)蘆葦?shù)墓适逻€曾登上報紙?!爱?dāng)年如果我聽老爺子的話,養(yǎng)下這蘆葦就好啦?!?/p>
胡新國盤算著在屋頂上多種些花草,可惜地方有限。“如果大家都能利用好屋頂,多種些植物,不僅增加生活情趣,也能形成一個小氣候?!碧炫雉~缸畔只剩下一條小窄道,他想弄套桌椅,這樣客人們就可以到房頂上享受京味兒生活。
自從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后,張貴春就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他將自家屋頂做成了一個小菜園。這處屋頂菜園約有4米寬、10米長,大部分面積被張貴春架上了竹竿作為植物攀爬的藤架,剩下的是一個一米見方的小魚池和狹窄的過道?!斑@是西紅柿,那邊發(fā)芽的是辣椒?!边€有個不到一尺高的迷你塑料大棚,“西瓜苗怕冷,捂起來蹲苗呢?!?/p>
張貴春將蔬菜種植在房頂不過一拃深的土壤里,有一套絕活兒。他年輕時曾從事中藥材工作,種菜之后便嘗試配制一些藥材改善土質(zhì)?!懊磕甓际斋@很多蔬菜,西瓜種植也成功了。別看地方不大,第一層是西紅柿,第二層是西瓜,第三層黃瓜往上爬,第四層葫蘆爬得最高。咱這是立體小菜園”。
“我對養(yǎng)花的興趣不大,一開始就考慮在房頂種菜?!睆堎F春的屋頂菜園始于2007年,除了比較簡單的南瓜絲瓜獲得成功,他也經(jīng)歷了很多失敗,“乒乓球大的西瓜,怎么伺候都不長?!睆堎F春跑到西瓜之鄉(xiāng)龐各莊,“在人家家里住了三天,學(xué)到不少東西,比如瓜棚不能隨便進,得全身消毒才行”。學(xué)來的技巧讓他在去年秋天收獲了幾個大西瓜。
張貴春說:“種菜特別快樂,上癮。鍛煉身體交朋友,每天都有人來參觀。果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我有成就感。”
摘自《北京晚報》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