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雪亭
名相韓滉:我為大唐續(xù)了命
◎獨孤雪亭
唐朝書畫大師兼一代名相韓滉早年的際遇,可用一句話形容:躺著都能當官!韓滉靠著家族的關系(他的父親是開元盛世的名相韓休),年紀輕輕就做了不少閑職,但在當時長安的官宦子弟圈里,卻是相當不求上進的類型—他對跑官升官的事從來不感興趣,就知道埋頭學習,性格也屬悶葫蘆型,被人嘲笑也極少辯解。
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沉默寡言的青年其實是以自己的方式,為了匡扶國家的理想而低調地磨煉。直到他33歲那年,安史之亂的戰(zhàn)鼓敲響,好些昔日風光無比的名流慌不迭地逃跑,一直低調的韓滉終于站了出來。
從大唐平定安史之亂開始,韓滉就成了這場洪流中的一員,但比起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來,他承擔的卻是另一種艱辛:先在地方上做參軍,后來做過御史,還在吏部管人事,都是苦活累活。如果說叱咤風云的英雄們是主角,他就是個吃苦受累的劇務。
但這劇務角色,韓滉不但干得起勁兒,還相當出彩,多年默默苦練,練出了他的辛辣眼光與手段。特別是管吏部人事公務,哪個人靠譜,他掃一遍檔案,判斷八九不離十;哪個部門有問題,他理一理頭緒,立刻就能找出漏洞。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就這樣越干越出名。待到唐代宗年間,韓滉終于脫穎而出,擔任了當時最吃力不討好的苦活:戶部侍郎。
當時內憂外患,到處都缺錢,誰管錢誰抓狂。韓滉接手,昔日的老黃牛轉眼就變狂人,老百姓的賦稅能減就拼命減,哪個行業(yè)暴利就朝哪個行業(yè)開刀,從諸如食鹽等暴利壟斷行業(yè)硬刮出大筆錢,給大唐解決了難題。當然,權貴也得罪了個遍,韓滉還被朝野上下看成了活土匪。
待到唐德宗登基,這個聽夠韓滉壞話的青年皇帝一腳狠踹,把韓滉踹到晉州做刺史。受了這樣的委屈,韓滉卻安之若素,先在晉州做刺史,后在蘇州做刺史,繼而是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平亂治民樣樣業(yè)績強。
唐德宗舒心了沒幾天,就結結實實地嘗到了苦頭:大唐的賬目一塌糊涂,沒幾天就窮得叮當響。偏偏唐德宗還要卷袖子削藩,結果削出了大亂子,軍閥李希烈叛亂,唐德宗調兵平叛。誰知因為沒錢勞軍,平叛部隊也造反了,翻過手就奪了長安,唐德宗狼狽逃到乾縣。
大唐滅亡的危機猝不及防地來了:雖說唐德宗逃命成功,卻也就剩下一口氣,中原各路的軍閥,有的蠢蠢欲動,有的干脆跟風造反,一場大亂眼看就要到來。就在這生死攸關的關口,身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的韓滉站出來了。他先把防區(qū)的關口封鎖,部隊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行動。一旦唐德宗在乾縣待不住,隨時就可以來這里。
送完了定心丸,韓滉接著就輸血,把與唐德宗之間的聯(lián)絡通道迅速打通,將前線需要的錢糧布帛源源不斷地送到,被突發(fā)災難鬧得“奄奄一息”的唐德宗終于滿血復活。前線的唐軍也終于續(xù)了命,隨后收復長安。
逃過一劫的唐德宗事后心悅誠服地稱贊韓滉:“真大臣之器!”
韓滉也就風光入朝,擔任大唐宰相。官升了,脾氣沒變,以前只是刮權貴,這下卻大力整頓財政,大唐王朝的收支只用半年時間,不但補上了漏洞,更順利好轉。做完這件給大唐補元氣的大事,韓滉也耗盡了心力,沒多久就去世了。曾經(jīng)嚴重討厭他的唐德宗聞訊十分悲痛,輟朝三日紀念。
編 輯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