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更樂于目睹一個關于“英雄穿過黑暗叢林”后最終“完成”自己的故事。
然而,現(xiàn)實中胡歌的“英雄之旅”并沒有結束在經典敘事的最后一環(huán):英雄的完成和回歸。他選擇了“逃跑”。
跟演戲很像
胡歌先生盯著眼前的兩道門,陷入了疑慮。
大約10分鐘前,作為留學生的他,先后走進了這兩間位于美國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學的教室。
按照課表,當天下午是一節(jié)口語聽力課。當他習慣性地低頭走進第一間教室時,發(fā)現(xiàn)教室里坐了不少生面孔的亞裔同學。像是一只隨時保持警覺的野生動物,他立馬掉頭出來,走進了旁邊那間教室。
然而,他發(fā)現(xiàn)這間教室黑板前站著的老師也是生面孔?!氨徽J出”的恐懼讓他又跑了出來。他回到第一間教室門口。
2017年3月下旬的這個下午,在“做賊”似地上了3個星期的語言課之后,盡管直覺已經給了他危險的信號,但胡歌還是再次開門走進了第一間教室。
最初幾秒鐘的驚詫之后,他發(fā)現(xiàn)這間教室的學生和老師都是陌生人。而在兩次進出后,課上的華裔留學生們發(fā)現(xiàn),那個被“懸賞”尋找多日的男明星,竟然在自己眼前出現(xiàn)了。
“原來你在這兒?。『?!”幾個中國留學生激動地跟著他跑出了教室。
“獵物”終于落網了。
過去一個多月里,胡歌來美國上學的消息,成了北美華人留學圈子里的大事件。為了圍獵到這個在自己聲名最鼎沸時選擇離開的藝人,一個名叫“北美捉胡歌小分隊”的組織,早已充滿了4個微信群—共計有超過2000雙眼睛在搜索這個叫“胡歌”的男明星。
周圍緊繃的態(tài)勢讓胡歌對自己的外形做了一系列調整—他戴了一副寬邊黑框眼鏡。在這之前,這個道具使用最頻繁的階段,還是他因車禍而休養(yǎng)復出后。
此外,他蓄了胡須,還照著《瑯琊榜》導演李雪給他錄制的一段教學視頻,給自己剃了一個光頭。
這一切“偽裝”,胡歌自認“很完美”。然而,去報到的第一天,他就被認出來了。
那是3月初,一位在辦公室負責注冊的中國女生,指著護照上面的信息向他發(fā)出了詢問。胡歌不想騙人,只能懇求對方:“你能幫我保守秘密嗎?”
女孩答道:“太神奇了,我昨天還在看你的《偽裝者》?!?/p>
胡歌的“偽裝之旅”自那天后開始。然而就在次日,他就又對著第二個認出他的華裔留學生說出了同一句話:你能幫我保守秘密嗎?
從那以后,這個因為曾成立一個留學生組織而與校方關系良好的女孩,成了胡歌的朋友。在她的幫助下,校方給胡歌安排了單獨的教室進行入學考試,還把他分到了華人最少的班級。
在班級里,胡歌給自己編造了一個“自由攝影師”的身份。從臺上做完口語課的小演講下來,同學們驚訝于他表達時的自信:“為什么你講的時候這么放松啊,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他原本想要逃開的生活,就這樣以一種反諷的方式,再次在他周圍鋪開。有時,他會以第三者的眼光來觀察自己上課和學習的樣子,結論是,“跟演戲很像”。
直到3周后,胡歌進錯了教室,這種“角色扮演”式的生活才被迫結束。
就在被發(fā)現(xiàn)10分鐘后,那個女生緊張地趕到現(xiàn)場,她發(fā)微信告訴教室里的胡歌,“走廊里已經有6個人在等你,我會把她們都勸走,等會兒沒下課你就走?!?/p>
晚上,她發(fā)過來一堆關于胡歌“被捉住”的微信截圖,然后留下一句話:“想想吧,是轉學還是怎么的?”
于是胡歌又開始新一輪旨在擺脫“追捕”的“逃亡”。
趁著接下來的學校春假,胡歌在朋友幫助下迅速轉學。然而新學校的中國留學生依舊很多,好在這里開設了“一對一”課程,學校還特地把這位特殊學生的課與其他人的時間錯開。
但很快他就感到這一切都“很沒有意義,感覺和在國內是一樣的,在國內我也可以上‘一對一課程啊”。為了盡量找回陌生和日常感,在課程之外,他又給自己找了一位網球教練練習口語。
這場原本蓄謀已久的中場休息,最終在長達兩個月的“躲藏和追捕”中,尷尬地結束。
“兩個月,我原計劃也是兩個月?!彼械轿丛涷灥摹盎恼Q”和“無處可逃”。
“就這么形容吧,我被推到了墻角,然后我找到了一扇門,我想走出了這扇門就沒有這么多人了,結果門外全是人?!被蛘摺熬褪窍褚恢幌胍映鰟游飯@的老虎,它逃出動物園以后,發(fā)現(xiàn)外面是一個更大的動物園。”
他覺得自己“有點幼稚”,甚至“有點作”,而且那兩個月過得也“并不開心”。他自己也承認,“這是一次失敗的逃亡”。
但這場發(fā)生在中國當下最炙熱紅星身上的逃離事件,連同過去兩年胡歌因電視劇《偽裝者》、《瑯琊榜》熱播而引發(fā)的巨大關注,已經共同成為他所身處的當代名利場最戲劇化的故事之一。胡歌也以這個罕有的選擇,在明星制所塑造和控制的巨大系統(tǒng)中,劃下了一道相反的運動軌跡。
事先張揚的逃離
在最終以“失敗”“荒誕”作結之前,胡歌的這次位移,卻是以一場事先張揚并且盛大的送行儀式開始的。
那是胡歌從2015年開始,因為《偽裝者》、《瑯琊榜》、《大好時光》的連續(xù)熱播而帶來的漫長頒獎季和加冕儀式的其中一場。
2017年2月27日,在東方衛(wèi)視主辦的“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上,胡歌獲得壓軸大獎“年度卓越品質之星”。在頒獎環(huán)節(jié),主持人動情宣布胡歌即將前往美國游學的消息,并適時請出了一眾嘉賓。
本屬于個人的計劃突然被公開,臺上的胡歌“站不住了”。
當天晚上,胡歌的劇迷兼官網工作人員小雅也在現(xiàn)場,平日只要有可能,她都會參加胡歌的公開活動,但那天的活動讓她“特別難過”。
當主持人說出留學的消息,并將袁弘、林依晨、扎西頓珠等人請出時,小雅記得胡歌“前面說了一些感謝的話,感謝了一半,他說不下去了,然后就轉過身去。足足有兩分鐘的時間,現(xiàn)場的人就一直看著他,一點聲音都沒有,大概有兩分鐘他才轉過頭來,然后搖了搖頭,低著頭說了一句‘不說了?!?/p>
后來再看網上熱搜的視頻時,小雅發(fā)現(xiàn)胡歌背過身去的那一段被剪掉了,只留下他后來勉力講的一段話:“我現(xiàn)在快站不住了,我的初衷是想安安靜靜地走,安安靜靜地離開一段時間,沒想到今天我自己的這事被放得那么大?!?/p>
那一刻坐在臺下的還有電視劇導演張黎。因為此前兩部劇的合作,他和胡歌成了師友。在他眼里,那段熾烈聲名下的胡歌,是“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他想走,但實際根本還沒想好,然后人家就把他給送走了,他連走的地方都沒聯(lián)絡好,就把他給送走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盛大送行,胡歌記得自己“罵了一句臟話,我在臺上跟老袁說的,反正我一說他就明白了?!?/p>
而袁弘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一開始,就感受到胡歌的驚詫和不適。他回憶此前胡歌確實是想去美國待一段時間,但具體去干什么或者待多久,胡歌自己也沒有想清楚。
“主辦方也不是惡意,當場就在臺上跟全世界宣告胡歌想要息影一段時間,然后去美國充電,想要讀導演,以他的性格又不可能說在臺上當著所有人的面去駁斥那個?!?/p>
袁弘看到了臺上的尷尬,兩人下臺時,他小聲地問胡歌:“怎么樣,被架這兒,這臺階不好下來了吧!”他記得胡歌聽了,特別無奈地癟了癟嘴。
那個時刻,胡歌想到了“逃跑”,這是最直接的辦法。
“我心里當時就是想逃跑的,但是我看到臺上有這么多朋友因為我而來。我跑不掉了,如果沒有請這些朋友的話,一看那個架勢我可能就走了?!?/p>
11月15日上午11點,距離那場盛大而又張揚的逃離8個月之后,胡歌出現(xiàn)在《人物》雜志封面拍攝現(xiàn)場。自稱“在崗位之外晃了很久”的胡歌又回來“上班了”。 下午他還要參加“《獵場》開播盛典發(fā)布會”,重新回到紅毯、簽字板、驚呼和無數鏡頭組成的世界。
“換個動作吧。”攝影師發(fā)出指令。胡歌先是擠出一個笑容,然后擺擺手,戲謔似地環(huán)顧周圍站著的十幾個人道:“‘閑雜人等……‘閑雜人等,請不要在這兒逗留。”
過了幾秒,他又有些抱歉地仰臉笑道:“沒有,我開玩笑的,我開玩笑的?!钡匀诉€是從他盡量避免尷尬的努力里,感受到了他重新回到鏡頭前被圍觀的不適。
這些“不適”,連同上半年的那些“離開”、“送行”、“偽裝”、“躲避”和“追逐”,讓胡歌聯(lián)想到了動物園的“動物”和“籠子”。
那是從美國回來后的一天,他去參觀上海野生動物園。
“還感觸挺深的,本來我想象中,野生動物園的動物是不是比一般動物園的動物自由,的確,它們比一般的動物園要好一些,不是完全關在籠子里的?!?/p>
他聯(lián)想到上半年出國的經歷,“這次出走,是不是我偶像包袱還是沒有放下呢?如果我不在乎那些(被認出)的話,可能也……(能像野生動物園的動物一樣享有部分自由吧?)”
然而他還沒走出野生動物園,他被游人拍下的照片就已經被新聞客戶端以“胡歌現(xiàn)身動物園引圍觀”的標題推送了出去。
15年前,胡歌還在上海戲劇學院上學。他給個人網絡空間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動物園的故事”。
在那之后的15年里,胡歌真的長成了名利場這個大“動物園”中的一只動物。
“有時候我會覺得‘胡歌已經不是我了,很多時候,我是在做大家心目中胡歌的樣子……我有時候也在問胡歌到底是誰?我到底是不是胡歌?胡歌好像已經不是我了,而是一個符號,是一個大家心目中的人?!痹诮邮堋膀v訊娛樂”和“鳳凰非常道”采訪時,胡歌曾這樣描述成為明星后,他在自我認同上的困惑。
2016年8月10日,胡歌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上面寫道:“若不忘初心,又何必執(zhí)迷于演員這個職業(yè)呢?該得的都得了,該受的都受了,難道我不應該把我還給自己嗎?我的意念和身體早就南轅北轍了,剩下的只會是更激烈的撕扯……”
很快,這條朋友圈被更多人看到。胡歌的一位老朋友告訴《人物》雜志,“胡歌已經完全被‘綁架了,他最后要追求的那種東西可能是自由,對內心的這種痛苦,他一定是想掙脫,就是想逃脫?!?/p>
一個自己的房間
“逃跑”和類似“逃脫”的動作,在過去35年里,始終和胡歌相倚。
他記得自己小時候“是一個特別內向和害羞的人”,除了能跟家里人正常交流,“出去就不說話”。
他不喜歡去幼兒園,“見到陌生人也永遠躲著,去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很難去和小朋友打成一片”。
這種感覺直到現(xiàn)在也有。比如剛進一個陌生的劇組,“肯定前一個禮拜狀態(tài)是最不好的”。
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貓都是他生活中的重要角色。2015年拍《獵場》的時候,他把5只貓都帶在身邊。
“我跟貓很有緣分,我出生那天,我們家門口就來了一只黑黃白夾雜的小貓,怎么趕都不走。我從小就跟這只貓一塊玩兒大?!焙髞?,這只貓誤食了老鼠藥,死了,胡歌把他葬到了弄堂的花園里。
而他和貓一般“近似孤僻”的性格,也開始讓父母擔心。5歲時,為了鍛煉他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膽子,父母把他送進了當時上海最有名的“小熒星藝術團”。
但在“小熒星”學習的五六年時間,“每個周末去上課,都是爸爸逼著我去,我一直是處在下游的下游的水平,我一直是躲在最后面,非常被動地在學習?!?/p>
在美國念書期間,胡歌在國內一本雜志開設了專欄。在一篇名為《我們的故事》的文章里,胡歌寫道,“我骨子里的性格,并沒有因為小熒星的這段學習經歷而改變”,但他“學會了表演性格,表演開朗,表演陽光,學會了不再讓家人擔心”。
上小學后,他又在老師的推動下,陸續(xù)參加了朗誦興趣班和徐匯區(qū)少年宮話劇團。這兩個組織的指導老師何瑩,被胡歌稱為他表演方面的啟蒙老師。
何瑩記得,“胡歌的天性,不是那么喜歡表現(xiàn)自己,他是縮在后面的?!痹诒硌菡n上,“他一定不是那個舉著手讓老師看到的,他是最好不要叫到他。”
有一次何瑩讓學員們做一個主題為“看望病人”的課堂練習。那一回,胡歌被叫到了,他緊張到滿頭汗,說不出話,最后分數被評定為不及格。那天以后,胡歌就離開了話劇團。
雖然有違于本性,但他繼續(xù)在學校里參加了大量文藝活動。
“這些拋頭露面的活動,我沒有享受,也沒有不喜歡,因為小時候很聽話,老師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也沒有覺得我有這方面的天賦,因為我每次完成任務的時候都覺得挺累的,就是要花很多力氣才能把這個任務做好。”
在家里,胡歌也是一個異常聽話的孩子。在他一年級的時候,母親患了重病。從那時候開始,原本醉心工作的母親,從爺爺奶奶那里全面接管了胡歌的生活。
在學習上,母親對胡歌的要求極為嚴格。他還記得有一次考試只考了不到80分,“回去就挨了一頓暴揍”。
在包括祖父母在內5口人居住的30平方米的家里,他對母親“犀利的眼神”印象極深,“我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永遠是活在她的注視之下?!?/p>
此外,父母還經常在逼仄的家里爭吵,這給少年胡歌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他想逃開,但是幼年的他沒有能力做到。有時候放學了,他也不愿意回家,“就一個人在外面多待一會兒”。
直到初三時,母親單位分了一間小房子做福利。那是一間朝北的老屋,基本沒有陽光。他找了一個借口,“選擇了逃避”。
“我說初三快中考了,我要復習功課,還要給學校廣播臺寫稿子,所以初三起我就自己住了,每天放學后去爸媽那兒吃個飯我就走了?!?/p>
那間屋子外面的墻上,老有一只貓出現(xiàn),胡歌天天看到它,在那里一直從初三住到了大二。
這間朝北的小屋,成了少年胡歌的庇護所。很快,那里還成了同學間的一個小據點,常?!耙桓迸仆娴教炝痢?。
但那種委屈一直沒有消失。直到現(xiàn)在,“有時候在家父母只要說話聲音一大,小時候那種感覺馬上就來了。”
甚至長大后去見自己的偶像,胡歌也緊張到想逃走。數年前,巖井俊二來上海舉辦音樂會,朋友幫他約了巖井俊二一起吃麻辣火鍋。去之前,胡歌又開始緊張。
“本來他們已經說好了地方,我開著車到了那個火鍋店,猶豫了一下,沒停車又開走了,我給我朋友打電話說我不來了。我說我太緊張了,見了他也不知道說什么,還是走吧。”
這種與外界交接時的間離感,一直伴隨著胡歌從一個被動的少年文藝積極分子,成為如今出道已經15年的大眾明星。
“我從小就有人群恐懼癥?!?/p>
直到現(xiàn)在,他依然對人群懷有不安。每次出演話劇《如夢之夢》前,他會早早躲在后臺邊,“看觀眾席里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地空位就填滿了,我就有一個心理準備,哦,今天是要面對這么多人?!?/p>
而在工作場合,他會迅速調動起另外一個自己,扮演一個活潑的胡歌,“那是一個職業(yè)頻道”。
但在他的“私人頻道”,在真正的朋友能夠進入的空間,他越來越不憚于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不耐煩”和想要逃離的念頭。
去年5月30日,是好友袁弘在國外舉行婚禮的時間。那段時間,正好是胡歌“情緒最不好的時候”。本來已經答應對方要去做伴郎了,但在婚禮舉行之前,胡歌又猶豫了。
他記得那天是5月20號,袁弘正在寧波拍戲。他一個人從上海開了車過去。
“我就跟他說我不去了,人一多或者說心煩的時候想要躲開。他一直在勸我,希望我可以去,他說都安排好了,4個伴郎對4個伴娘,少了一個不好安排。”
那段時間,袁弘已經發(fā)現(xiàn)胡歌會“不時消失幾天、一個星期,過一陣,他微信上告訴你,回來了,別擔心,沒事”。
“有些人是特別善于和別人打交道的,我就缺少這方面的東西?!焙杞忉?,“我消失也不是說只在家里待著,我只是從這個虛擬的世界里消失了,想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比如說生命的盡頭在哪里。”
關于生命和死亡的話題,胡歌從小學三年級的自然常識課后就開始自己琢磨了。那是他第一次去想,人從哪里來,人死了又會去哪里。他感到“原來人的生命如此的短暫”,而死了之后,會“進入一個極其極其冗長的階段”。
自那以后,他開始特別害怕睡覺,“很害怕第二天會醒不過來……然后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不讓自己睡著,躺在床上腦子里開始想各種各樣的故事,然后把自己帶入這個故事里,就是不睡?!?/p>
你好好睡吧
“小伙兒,你好好睡吧!”
10多年后的2006年8月29日深夜,胡歌和同事張冕正坐車行駛在滬杭高速去往橫店影視城的路上。為了讓之前一夜沒睡的胡歌能夠躺下休息,張冕從后座換到了副駕,留下了那一句話。
這之前一個月,胡歌所在“唐人公司”制作的電視劇《射雕英雄傳》開機。一年前,他和張冕在北師大主辦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上認識。那時張冕還是北師大的學生。那是胡歌出道后第一次走紅毯。胡歌記得,他從上海七浦路買了汗衫和短褲,全身不超過200塊錢,在紅毯上走著走著就摔了一跤。
暗夜里,平??偸鞘叩暮?,在車里睡著了。
等他再醒過來時,一次劇烈的撞擊已經過去了。在少年時,因對睡著和死亡的恐懼而遲遲不敢入睡的多年后,胡歌竟然在一次睡眠中意外體驗了瀕死時刻。
但對于這個時刻,他的記憶始終是缺失的。他只記得自己有意識的時候,已經依稀能看到警車紅藍色的光,他感到右臉摸上去如同生豬肉,脖子一直在流血,傷口能嵌進半根手指。死亡的恐懼讓他開始大喊救命。
一天后的31日下午,經過6個半小時手術后的胡歌,在他公司老板蔡藝儂的打點下來到香港,住進一間私人醫(yī)院的病房。在之前的24小時里,關于演員胡歌遭遇重大車禍的消息已為公眾所知。
醫(yī)生說“能夠保全性命,并且右眼沒有失明簡直是奇跡”。蔡藝儂回憶,胡歌的臉上“布滿針線,像剛從裁縫鋪出來一樣。去香港便利店買東西,付錢時店員都不敢正視他”。
蔡藝儂拿走了胡歌的手機,嚴格封鎖了張冕因車禍去世的消息。在還不知道這一切之前,胡歌對這次意外的反應,更多是“松了一口氣”。
在鏡子里看到纏滿繃帶的臉,他想“反正已經帥了24年”?!跋氲浇K于可以做幕后了,一下子就如釋重負,心情可好了,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以為我是受了刺激……而且我始終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準備,就一下子被推到了那個(成名)上面,然后那一刻我就覺得,啊,我可以休息了,那一刻我覺得,哎,我可以不做演員了?!?/p>
“做幕后”一直是胡歌的心結之一。高考時,他同時拿到了中戲導演系和上戲表演系的通知書。
他從小學起開始拍廣告,慢慢地對廣告制作產生了興趣。一位長輩告訴他,要做廣告行業(yè),最好去學導演而不是廣告專業(yè)。
高三藝考時,為了增加考取中戲導演專業(yè)的勝算,他在去北京考試前留了一臉胡子。最終他以專業(yè)第二名的成績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但后來考慮到家庭的原因,他留在上戲學了表演。
在意外發(fā)生之前,胡歌已經是當年最受關注的年輕男偶像之一。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那之前的他一直是一個“幸運的”留著“花仙子”一般長碎發(fā)的男星。他有足夠多的能讓他在這個圈子里充滿競爭力的硬通貨—一張英俊同時帶著少年氣的臉,而這張臉,是胡歌同時作為偶像和商品這一體兩面的最核心構件。
然而,這張本來完美的臉,在一場意外里,破碎了。
胡歌不諱言他和公司在“臉”這個問題上的分歧。當他為“撿回一條命,以后終于可以做幕后”感到慶幸時,公司想的卻是如何盡快將這張破碎的臉修復如初。
如果說在這之前,明星制還只是在規(guī)訓和塑造胡歌作為明星的工作和類型,那么那場意外之后,明星制開始表現(xiàn)出它更強大和冰冷的另一面行事邏輯。
在這些沒有停止過的爭取、妥協(xié)和角力中,在消化張冕去世的巨大失去和悲痛中,在一次接一次的拆線、縫合和整容手術中,胡歌竟然也罕有地擁有了一段能夠獨處和逃脫攝像機關注的空間。
在后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胡歌寫道:“考入上戲,進入演藝圈,覺得自己被卷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越陷越深?!?/p>
在香港酒店40平方米的房間,他大聲唱歌,抱著一只枕頭跳舞?!皼]有接不完的通告,沒有推不掉的應酬,這次意外讓我的生活變得簡單而有規(guī)律。”他認為這是“另一種自由”。
但“自由”的時光很短暫。更多時候,他要打起精神,配合公司為他復出所做的縝密安排。
他記得有一次,他和蔡藝儂前往韓國拜訪整形醫(yī)生。在一家醫(yī)院,一位著名的整鼻專家針對他的情況,提出全麻、插鼻管、植皮的手術方案,胡歌聽完就想放棄了。他不想再為“所謂的完美”去承受生理痛苦。
這一次蔡藝儂尊重了他的決定。胡歌抑制住“勝利大逃亡的喜悅……一頭鉆進了汽車,想趕快離開這個地方”。
每一寸皮膚都是商品
“逃跑”似乎并不應該是明星胡歌生命序列中的關鍵詞。
畢竟,在意外發(fā)生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與胡歌這段經歷聯(lián)系最緊密的詞匯,通常都是“涅槃”和“重生”。
從歷史或者更久遠的集體心理積淀出發(fā),人們總是更樂于去目睹一個關于“英雄”在“穿過黑暗叢林試煉”后最終“完成”自己的故事。這樣的理想故事,按照著名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在其著作《千面英雄》中所歸納的,正是一場完美和激動人心的“英雄之旅”。
巧合的是,在中國演藝圈,你可能很難再找出一位像胡歌這樣,扮演過那么多“英雄”和神話人物的男明星—“仙劍1”中的李逍遙,《神話》中的易小川,《少年楊家將》中的楊六郎,《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
然而,相比圖書和戲劇里那些英雄敘事,現(xiàn)實中胡歌的“英雄之旅”,并沒有結束在經典敘事的最后一環(huán):英雄的完成和回歸。
他始終在逃離。
他甚至不想繼續(xù)外間看來勵志又昂揚的復出程序。但在接近10個月的休養(yǎng)和治療中,公司和合約會不斷提醒他:你還有“債”沒還清,你還背負很多人的“期望”。
特別是當公司跟他說,“我們不換人(指郭靖一角不換人),我們全部就(停機)等你,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壓力就已經超級大了,從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我接下去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在為了這么多人的期待?!?/p>
在等待劇組復拍的日子里,劇中黃蓉的扮演者林依晨臨時決定去紐約進修兩個月的表演工作坊?!叭绻皇沁@件事的發(fā)生,這個決定可能會一直遙遙無期”,從好友的意外里,林依晨領悟到“想做的就馬上去做”。
胡歌的發(fā)小龐云則感慨命運的奇詭。初一時,他和胡歌在何瑩老師的話劇班里認識,慢慢地,兩人成了好朋友。但自從初三從上海回到貴州老家后,他們有七八年的時間失去了聯(lián)絡。
再見面時,已經是2004年。那是在一間超市里,胡歌穿著一件黑色皮衣走進來,偶遇的兩人互留了聯(lián)絡方式。龐云記得,那天下午,胡歌買了水就坐車去橫店試戲了,當天晚上他就被確定出演《仙劍奇?zhèn)b傳》的男一號“李逍遙”。
但兩年后,胡歌又一次成了演藝圈的新人。最終,復出發(fā)布會定在了2007年6月22日,車禍發(fā)生后10個月。
胡歌回憶,在那10個月里,他有很多決定都跟公司的安排不一致。“或許自己的個性不太適合做藝人吧。想象著要去面對鏡頭的時候,會有一種抗拒,甚至反感?!彼X得自己“真的不想回到鏡頭前面來,完全沒有做好準備,但是又不得不回來”。
發(fā)布會前幾天,“逃跑”的念頭又跳了出來。
他開始在家收拾行李,并確定了兩個選擇:一是去寺院里做和尚,二是去旅行做浪人。想到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他最終選了第二個,“打算到火車站隨便買一張票就上車,到哪一個小站,轉一轉,再上車”。
他最終打消了那個念頭,怕“如果這么一走了之,會辜負大家的準備”。但對公司和朋友,他是“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我很感激他們一直陪伴我照顧我,我也相信他們讓全劇組停工等我是為了我好……恨是因為,我覺得他們可能沒有站在我的角度,去考慮一下我的感受。逃避也好,退卻也好,我是覺得如果我不回來,我自己心里會更好受一些?!?/p>
此外,胡歌覺得復出時自己從生理上、從心理上都沒有恢復好。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讓劇組和公司再等了。
“唐人當時是小公司,可能這部戲沒完成就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其間有爭執(zhí)或者說服,但我沒有選擇。因為我做不了任何決定?!?/p>
作為國內明星制和偶像劇造星機制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胡歌被稱為“古偶第一人”、“橫店王子”、“大陸初代小鮮肉”。但他同時也是明星制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埃德加·莫蘭所說,“明星是徹徹底底的商品:他們身上的每一寸皮膚,他們心靈的每一次悸動,他們生命中每一個回憶,無一不能投向市場?!?/p>
而“作為偶像的明星和作為商品的明星”是同一現(xiàn)實的兩面。只有當這個商品破損,尤其是這個商品最核心的構件—臉,美貌,受到破壞時,作為偶像的明星才會感受到他同時作為商品存在的這一面。
對胡歌來說,在經歷車禍這場巨大的意外和失去后,他比更多同行意識到自己作為“商品”的殘酷一面—明星制挑選他,喂養(yǎng)他,塑造他,包裝他,售賣他,同時也控制他,束縛他,修復他,限制他。
于是,他“硬著頭皮”回去了。
在復出后參加的幾個電視訪談里,還能看到胡歌那時的樣子。他穿黑色外套,戴牙套和黑框眼鏡,身材單薄,視線總是往下,如同一只驚惶而蕭瑟的鳥。有嘉賓坐到他身邊時,他會雙手抱緊一只粉色的玩偶,不斷用一種善意支撐起來的勉強,重復講述那場意外里的自己。
等回到“射雕”劇組,林依晨發(fā)現(xiàn),兩場戲的間隙,胡歌不再像以往一樣和謝娜、袁弘一起打鬧,“他常常會發(fā)呆或者放空”,“他不再是那個大漠上無憂無慮的郭靖了”。
“補妝的次數也增加了,”林依晨回憶,“要填補那個凹槽,因為那樣子疤痕的復原是需要好幾年的,所以它有一些色素跟凹凸程度上的不均勻?;瘖y師補得也很緊張,補妝時間久了一些,胡歌表情開始有點木然?!?/p>
當時在劇組擔任副導演的林佳俊回憶,復拍后,調整布光成為劇組常態(tài)。在胡歌記憶里,那是他演藝生涯里“最艱難的時刻”。
“他們會悄悄地說,可能這個角度拍得不好看,要換一個機位,然后要重新布光。拍完一條,我就站在那兒,我想等著導演告訴我哪兒不好,但是我就看見他們在那兒竊竊私語,然后身邊的工作人員就開始動了,哦,我就明白了,然后在那一刻我就覺得,哇,我在這兒干什么???”
但這時的他,已經不能像復出前那樣去想象和設計一種逃跑的方式。
他感到命運的“諷刺”—就在車禍發(fā)生之前,他們剛剛在內蒙古草原拍攝完了“射雕”大漠的戲份。袁弘和林依晨都認為那是大家“最快樂的一段日子”。
那段日子,有繁星,有青春,有草原,以及,尚未離開的朋友。
胡歌記得,某一天,大家在草原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悶倒驢”的當地酒。他和蔡藝儂打賭,如果蔡藝儂能吃完盤子里所有的大饅頭,他就喝下一瓶“悶倒驢”。
“大家紛紛表示,誰悶倒了誰就是驢,這個人就必須背大家回去。”結果胡歌悶了一瓶,謝娜悶了半瓶,剩下的半瓶,張冕悶了?!盎厝サ穆飞?,大家還互相背,在那個星空下,大家傻笑?,F(xiàn)在想起來,那是在車禍發(fā)生之前,最高興的一次了?!?/p>
等再回到復拍的“射雕”劇組,胡歌的右眼瞼多了一個傷疤。最終,從內蒙草原開拍的劇,在浙江象山影視城的海邊殺青。
殺青那天,拍完了最后一個鏡頭,導演李國立剛喊咔,或許是害怕劇組整他,把他扔進大海里,或許是害怕從這個劇組離開后,“不會再有其他人這么照顧他”,最后一個鏡頭結束后,胡歌還沒換下衣服,就跑了,“瘋狂地跑,跑,跑,跑著,跑著,眼淚就流下來了”。
我們逃跑吧!
回歸后的胡歌,延續(xù)著公司為他安排的“古裝偶像”戲路。能夠遮住傷口的劉海,也成了蔡藝儂為他制定的演員合同中的必備造型條款。
“射雕”后,香港導演馬楚成找到他出演《劍蝶》中的一個反派。但演完后,胡歌很受挫,他發(fā)現(xiàn)自己“離導演的要求好遠啊,好像達不到他的要求”,覺得自己“可能也的確是在自己的套路里走不出來了”。
那段時間,發(fā)小龐云和老師何瑩也開始頻繁地建議他轉型。
龐云記得那時兩人一見面,就抨擊他:“這什么東西啊,不行不行,像小孩子的東西,我看不下去了啊!你要轉型!”他記得胡歌也不反駁,“就笑著說,對對對,是的,是的,他說其實他自己也看不進去”。
但因為長久以來的類型固化,能供他選擇的劇本還是以飛來飛去的仙俠劇為主。2009年,他又在橫店拍攝“仙劍3”。這又是公司制作的戲,“不拍,也不知道能干嘛”。
在組里拍了一個月,那個想跑的念頭又冒出來了。
“我說好無聊啊,每天都在那兒嘻嘻哈哈,蹦來跳去的,我就覺得我干什么啊,每天我這是在演什么呢?在這里浪費生命,我就不想拍了?!?/p>
他開玩笑似地慫恿助理小凱,“我們逃跑吧!”小凱愣了一會兒,說“好啊”。
想要離開古偶套路的念頭一旦生起,胡歌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次年在拍攝穿越劇《神話》時,胡歌決定不要劉海了。這之前因為要對這個傷疤遮遮掩掩,造型非常受限,他覺得“自己其實演得也很不舒服,一個大將軍,還留劉海的話,角色不成立”。
蔡藝儂聽說之后就慌了。在后來接受“騰訊娛樂”的采訪中,她回憶自己“趕緊聯(lián)系監(jiān)制,帶著胡歌去陽光底下拍一段動態(tài)視頻,評估這個造型可能造成的后果”。最終胡歌決定了自己劉海的去留。
之后《神話》的熱播,又讓更多類似的題材和角色找了過來。胡歌意識到,如果還是按照慣性這么接下去的話,“表演這件事我可能就到此為止了”。
《神話》播完后,他回上戲讀書去了。
大學時因為常常請假拍戲,他還有22個學分沒有修滿,畢業(yè)證也沒有拿到。那期間,他接了一部現(xiàn)代劇《苦咖啡》,雖然播出效果并不好,但他決定了“轉型是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
從2010年開始,胡歌一心決定關閉古裝連續(xù)劇的通道,他希望能有機會回到話劇舞臺重新學習表演。正好有朋友在新聞里看到了這個消息,就向《如夢之夢》的導演賴聲川推薦了胡歌。
其間,張黎拍攝電影《辛亥革命》,找到胡歌出演林覺民一角。張黎覺得胡歌能行,因為“經過生死的人,他一定不一樣”。但投資方“想他一奶油小生,怎么能演這個角色呢?”張黎記得那時“不是一點質疑,當時真的質疑”。
但離開長劉海和古裝戲服的胡歌,明顯比過去開心了。在龐云記憶里,2012年、2013年的胡歌,“還是比較開懷的吧。就是反而沒有人關注他的時候,他其實過得挺多笑聲的。”
胡歌的朋友、制片人胡凡也有同樣的感覺。她記得2012年冬天,“有一次在上海,吃日料,他一陣風似的跑進來。穿花毛衣還是什么的,還戴個帽子,特別開心,說接話劇了,打算在演藝上要進步,那個時候是特別堅定的?!?/p>
那兩年,他有了更自由的時間規(guī)劃。2013年6月,在話劇《如夢之夢》的上演間隙,胡歌作為環(huán)保公益組織“綠色江河”斑頭雁項目的志愿者,第一次去了長江源頭的沱沱河。
在人煙稀少的長江源,胡歌看到了冰川融水匯集成的通天河辮狀河道。那天正刮大風,下著霰,與胡歌同期在站上服務的資深志愿者韓李李,在帳篷里遠遠看到胡歌撲通跪在草原上,久久匍匐在雪山之下。
在出道10年后,胡歌在那里感受到自然山川的遼闊和自由。一周后,要返程了,走之前,他對韓李李說,“我明年也要來,我就來做志愿者,不通過公司,是我個人行為,我也要在草原那個帳篷里面,待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待一個月,最好這樣子?!?/p>
他的優(yōu)美在于他的惶恐
胡歌承諾的“明年再來”卻沒有兌現(xiàn)。
直到3年后的2015年底,韓李李突然收到胡歌的微信,他說“如果明年你們有項目需要我的話,隨時跟我說”,然后他告訴韓李李,明年他準備不拍戲了。
韓李李回憶,這期間“我們沒有主動約他,是他一直跟我說,他還想去,但是沒有時間,因為2014年、2015年他就特別忙”。
2016年6月,胡歌安排出了一周多的時間。在臨出發(fā)去格爾木進行海拔適應時,他的奶奶去世了。于是原先定下的時間要改,但他堅持盡量不往后拖太久,因為“后面還有事,好不容易等到這個時候,不想上來只有兩三天,什么都干不了”。
參加完奶奶的追悼會,胡歌一個人從上海飛去了格爾木。在旅館里,志愿者們一起聊天,總會被敲門聲打斷,不停有粉絲找過來跟他合影。
韓李李建議自己去幫他擋一下來人?!八f不用不用,說他也沒做什么,就能讓別人開心成這個樣子,也是挺好的?!?/p>
幾天后,霍建華、林心如宣布結婚,同時間胡歌在青藏公路沿線撿拾垃圾的照片成為各大平臺的頭條和熱搜。相比3年前第一次去參加“綠色江河”的活動,憑借《瑯琊榜》、《偽裝者》再度爆紅后的胡歌,一舉一動引發(fā)的關注體量都不再與過去相當。
但或許只有胡歌自己,才明白名利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和密度涌來時的感受。袁弘記得結婚前,胡歌開車來寧波找他的那次,胡歌拿出手機給他看里面2000多個未接來電和2300多條未讀微信。
“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太會拒絕別人的人,那么一個好說話的人,然后再一紅,找他的各種人和事特別多。當他不知道怎么去處理的時候,他可能就會選擇,也不能說逃避吧。很多人跑來問我說哎,胡歌怎么不回微信呢,我只能告訴他們他有時候不太用微信。”
在袁弘看來,“在很多人那里不會成為壓力的東西,在胡歌那里卻會成為壓力”。他發(fā)現(xiàn)這兩年,公眾有一種趨勢,“會把他越來越往一個神壇上推。好像他各方面都是完美的,但是你知道人沒有什么完美,而且我相信我了解的,胡歌這個人他是不希望別人把他想象得太完美了?!?/p>
但眼下,胡歌儼然已經成了演藝圈和名利場中稀有的完美明星、三好學生、業(yè)務標桿、道德模范、勵志偶像和轉型楷模。
袁弘覺得胡歌“在做的很多事情,是與偶像這個東西背道而馳的……我覺得他是有理性在控制這個東西的,一直在逃避這樣的東西”。
然而人們迷戀偶像的樹立,正如期待它某天倒掉一般。
《人物》雜志第二次見到胡歌,是在北京國貿一間酒店房間。這天,胡歌只帶了一位工作人員。司機把車開到酒店門口,一個戴著鴨舌帽和墨鏡的高大男子低著頭下了車。
在房間沙發(fā)坐下后,他把一只打火機和一盒還沒有拆封的香煙放在了腿邊。坐下后主動找話題熱場的胡歌,令在場者放松。
但在談話的5個小時里,他始終沒有拆開那包香煙。
袁弘覺得胡歌“有時候會不介意在公開場合抽煙,他不是故意地要去給人家看,可能他也不是那種抽煙特別兇的人,但是他會告訴大家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我也有一些不好的毛病,我覺得他這種時刻其實是想要傳遞這么一個(信息)?!?/p>
過去10年里,當胡歌獨力對明星制的規(guī)訓和束縛進行松綁時,因為近兩年兩部戲的熱播,他又一次被送上了名利場聲望的巔峰。
這一次,因著技術、資本和互聯(lián)網對現(xiàn)代社會的布控,明星制對他產生的纏繞和公眾對他的神化,已經到了讓他正常生活狀態(tài)隨時熔斷的邊緣。
在達到個人聲望的巔峰時,有關胡歌的“英雄神話”也同時到達頂峰。不論是現(xiàn)實維度里的明星胡歌,還是作品中的角色梅長蘇,都引發(fā)了公眾猛烈的解讀熱情。
如同作家的“那一本書”,歌手的“那一首歌”,梅長蘇是演員胡歌的“那一個角色”。
導演李雪覺得,“《瑯琊榜》不好復制。其中有一個無法復制的,是胡歌對這部戲的貢獻,就是他自身的經歷,自身重出的這個狀態(tài),跟梅長蘇的狀態(tài)有些契合,這個東西可遇不可求。”
“既然活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焙鑿闹锌吹阶约呵鞍肷囊恍┲匾温?。他發(fā)現(xiàn),梅長蘇和《偽裝者》里的明臺,有一個共同點:都因為一個偶然的意外,獲得一個不斷需要扮演和隱藏的身份。
胡歌覺得,“其實梅長蘇就是一個演員。他把過去的自己完完全全地藏在里面,不僅是換了一個樣貌,他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
演員胡歌的生活,也在這兩部劇播出后發(fā)生了不可逆的改變。
龐云發(fā)現(xiàn)《瑯琊榜》火了之后,胡歌給他整個人的感覺“都是迷失的,和他車禍受傷的那個狀態(tài)差不多,好像是他碰到什么事。就是整個人頭就低下來了,不像別人是,啊,我火了,我頭抬起來了。他越紅我越是擔心他”。
現(xiàn)在兩個人見面,“像做賊一樣”。龐云一見他就會嘆氣,“我說像你這樣的日子,給我一輩子,我也不要的,太痛苦了呀,每天都是在所有的聚光燈下,每天都是受到所有人的關注,你再給我多少錢,我也不會干,打死我也不會過的,當然我也過不到。他也覺得,他說哎,怎么辦?”
好朋友林依晨也發(fā)現(xiàn)了胡歌最近一年多的“不快樂”。她記得某次頒獎禮后和胡歌一起吃飯,“我說恭喜啊,作品很受歡迎,然后他就露出一絲不屑的表情,那個不屑,你會明白,就是對他的報道和褒揚,他感覺那都是名過其實?!?/p>
一個曾經的古裝偶像劇明星,一張曾經和死亡擦過的差點被毀容的臉,如今成了最受關注和肯定的實力派。大眾永遠偏愛這樣的故事,人間永遠需要這樣的“神話”。
而導演姜偉是這個故事最關鍵轉折處的目擊者。他記得拍《獵場》的時候,正是《偽裝者》和《瑯琊榜》連著播的時候。圍觀胡歌的人與日俱增。他感慨,“過去拍那么多戲,沒有一個戲在拍的時候,這個主演正好是當紅炸子雞?!?/p>
他記得那時正好在某學校拍一場戲,胡歌沖著女生宿舍喊女主的名字,宿舍里圍觀的女生太激動,拍照的時候手沒抓緊,“哐哐哐一下子掉下來幾個手機”。最后人太多,沒法取大景,只能取女主那扇窗戶。
在《獵場》拍攝的153天,胡歌發(fā)了唯一一次火。“那是在車站拍戲,有個圍觀的人一直拍他,他說了幾次還在拍,正好對著他的視線,他就受不了了,沖那人大吼了一聲‘躲開!”
導演張黎的合作者、制作人胡凡,是胡歌多年的好朋友。2015年底《獵場》拍攝時,胡凡去劇組看他,“他5只貓全帶去了,他住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我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他說我就是亂,我現(xiàn)在特別亂,我根本就不愿意……那種亂,就是他對自己的一種放棄,他才會那樣?!?/p>
那時候胡歌已經獲得了一些獎項,但還沒那么多,最多的時候是十一二月份。胡凡覺得,“這個名和利來得太猛,他已經被推到那個位置上了。然后他說我何德何能,我憑什么拿那么多錢,從上午說到下午,我就陪著他,一直到他出工?!?/p>
在胡凡印象里,那時候胡歌已經開始面對“無數的戲約”。怕給他負擔,每次找他前,她都跟他說,“我不是找你拍戲,我就怕給他負擔,我知道他負擔特別重,你要給他發(fā)條微信問他在干嗎,他就特別緊張,是不是又要來找我了,我還有什么債沒還。”
梅長蘇這個角色的成功,給胡歌“帶來了特別多名利上的,錢啊,聲望啊,關注度,人氣”,但他同時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對梅長蘇和這部劇的一個消耗”。
“因為我演梅長蘇并不是為了獲得這些東西。我參與《瑯琊榜》這部戲,這部戲成功了,梅長蘇這個人物站起來了,對于演員來說,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我成功了,這就是我一個終極的目標。包括我后來接了這么多廣告,當然掙錢也是一方面,可是我在接廣告的同時,我又在想,哎,長蘇,我一直在心里面講,梅長蘇,我又消耗你了?!?/p>
胡歌對自我的審查和檢視愈發(fā)嚴格。那段時間,張黎在上海跟胡歌吃了一頓飯。他記得胡歌特別沮喪地跟他說,“我干什么了?我得到這么多?”
“這個非常不容易,在大部分人都不是這么想。都是少干多拿,不干也拿,對吧?”張黎覺得胡歌那番話發(fā)自肺腑,他聽了當時心里“咯噔”一下。
“包括我到這個歲數,這種自省能力都不及他。別說演藝圈了,大部分中國人沒有這個自省的意識。我什么也沒說,那天就在酒店里面,光特別暗,那個破酒店它也沒什么座,一把破椅子,他自己開著個車來了?!?/p>
在張黎看來,“胡歌的優(yōu)美之處啊,就在他的惶恐上,就是他對整個外部世界的惶恐上,這是他很富有美感的東西。好演員,好的男演員,都是敏感的,賊敏感?!?/p>
砸下的酒瓶
2015年底,龐云在澳洲接到胡歌打來的電話。
“他說,龐云,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去美國讀書。我說不會吧,你現(xiàn)在這么火,你現(xiàn)在跑去讀書,我說你別傻了,你現(xiàn)在掙錢的時候抓緊掙錢?。 ?/p>
但胡歌已經開始主動關閉工作通道。他表現(xiàn)出一種在外人看來,與他過往性格異常相悖的“決絕”。
他一向是圈子里著名的“好好先生”。袁弘曾經從象山影視城老總那里,聽他聊起胡歌的一件小事兒。拍攝《瑯琊榜》期間,“他說胡歌這哥們兒真是怪啊,從象山縣到石浦鎮(zhèn)總共就那么幾個好酒店,問他要住哪家,胡歌說隨便,離影視城近就行。離影視城近的只有一間比較普通的酒店,他這一住就是挺長時間。但凡是個小腕兒也會要求住4星級、5星級酒店的,胡歌是他見過的唯一一個住普通酒店的演員。”
在朋友那里,胡歌“過分體貼”。胡凡記得每次吃飯,胡歌都點她愛吃的,“一份不夠再點一份”。愛吃生蠔的導演李雪,也曾經差點被胡歌連著給他點的兩份生蠔“膩死”。
在他們眼里,胡歌是演藝圈不折不扣的“好孩子”。大學同學袁弘則一直記得“好孩子”胡歌關于喝酒的一件往事。
“那是剛進上戲的時候,胡歌完全不能喝酒,一杯啤酒就倒了,然后趴桌子上醉一段時間。那時候,班上的東北人喝多了開始砸瓶子,大聲吵吵,然后胡歌就突然醒了。他的眼神就完全是一個小孩,就是發(fā)現(xiàn)了一件特別好玩兒的新鮮事物,叫砸瓶子,就覺得哎,那些人在砸瓶子,好好玩兒啊,然后舉個瓶子就要往地上扔,而且是那種完全沒開的整瓶。然后剛舉起酒瓶子,當時身邊坐了一個女生,充滿母愛地過去阻攔他,把他攔了下來。于是,那個瓶子還是沒砸下去。”
如同一個隱喻,那瓶被胡歌舉起的沒打開的啤酒瓶,終于被他自己狠狠砸了下去。這一次他破開了所有企圖挽留、緩和和阻止他的圈層。
11月5日中午,拍攝進入到第三組畫面。事先沒有商量,胡歌突然將工作人員端給他喝的半杯水倒在了面前的圓桌上,吹氣,用手指敲打,涂抹,他有些興奮地告訴攝影師:“這個主意好吧,我以前從來沒這么做過?!?/p>
每當變換時,那些他“從來沒做過”的事,比如“做幕后”,比如“游學”,就會從他心里冒出來。
幾年前排演《如夢之夢》的經歷,讓他很羨慕話劇演員們的生活。在《時裝男士》的采訪里,他回憶道,“屠楠的生活完全是圍繞自己的興趣來的……閆楠會畫畫,而且閱讀量非常非常大,他說的好多東西我都沒看過,想跟他聊天,都說不上話。”
他似乎想要尋找更多表達自己的方式,總是期待自己在“幕后”和擺脫外界關注后的第二人生。
在李雪看來,“他追求幕后啊,就是他覺得那才是一個文化人應該做的。他‘抽瘋,我覺得其實是他不停地在反思自己和自省?!辈⑶?,“我認為他要突破的還有很多。做演員,他還沒有做到我認為就是無可挑剔的那個地步,我認為他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但李雪覺得,“不接戲的這個事情,他還是挺堅決的,就是什么戲都不拍了。”他記得有一次他發(fā)微信問胡歌,“聽說有幾個電視劇來找你?”
胡歌“咣咣咣”發(fā)過一堆單子來,“他說你看,這些戲都是來找我的,十幾個,那是他的經紀人給他整理的單子。電影、電視劇都有。大部分都是大制作,很多現(xiàn)在都在拍了,或者已經都拍完了?!?/p>
袁弘也知道“有非常好的電影、編劇、劇本和制作團隊找到他,讓他當導演,基本上所有的團隊都給碼好了,就捧著你,讓你當導演,是個人都不會失敗的那種,我真的覺得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想都不想就去,這么好的一個盤子和局面,那就來唄,但是他一直還是很冷靜的?!?/p>
看到胡歌的決絕,姜偉覺得 “自己想想頭皮都發(fā)麻,周圍得有多少人勸他,你想想!我都感到,他想躲避的心。”他突然做了一個猛地用手向前推開的動作,“從2015年底到現(xiàn)在,每一天都有人找他拍戲,他竟然一個都沒接,這事兒得有多么大的決心?!?/p>
這一次,胡歌想要“逃跑”的力量,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強烈?!霸俅伪t的感覺”,讓他感覺“沒勁透了,這些以前我都經歷過了,再來一次,那又怎么樣呢?”在接受“騰訊娛樂”采訪時,他回答道。
從美國回來后,依舊在關閉工作狀態(tài)的胡歌,和朋友們騎著摩托車去了西部。其中進出色達的那段,被他視作繼出走美國之后的第二場“荒誕”之旅。
騎摩托車是他現(xiàn)在最放松的事情。去色達之前,他和袁弘、李奇等好朋友常常約著在午夜戴上頭盔,騎行百來公里。他說,“戴著頭盔在深夜貼地飛行”成了他“最愛做的事”,“看似瀟灑,卻可悲可泣,深不見底的夜,加上頭盔的偽裝,我才是最自由的我,真是太可笑了?!?/p>
但這種“自由”在今年8月去色達的路上,又被宣告終結。
那是在大霧彌漫的四姑娘山上,一位偶遇的上海摩友,對戴著頭盔只露出眼睛部分的胡歌忽然問道:你就是胡歌吧?你眼睛上的疤我認識。
兩人合了一張影。對方答應保守秘密。
兩天后,胡歌在途中一個加油站遇到了和那位摩友同行的其他兩個人。聊天的時候,胡歌沒想到其中一個人在旁邊拍視頻并傳到了網上。
視頻里,胡歌說,“我明天到不了色達,我可能后天才能到”,“然后全世界都知道我要去色達了”。
胡歌的上師很快給他打來電話,“他說胡歌,怎么回事,全色達的人都知道你要來了,我說那怎么辦?他說你還來嗎?我說我肯定要來?。 ?/p>
最終,對方給胡歌想了一個辦法—他把摩托車騎到縣城外,再坐對方派來的汽車偷偷進去。同時把摩托車放到這次騎行的保障車上,讓外界以為他已經撤了。
在色達,胡歌和朋友們特意分開住在不同的賓館。等辦完事離開色達時,他再度坐上對方的車,悄悄出城,再騎著機車去往青海。
這么開心的時候他就走了
—還會有下一次逃離嗎?
—我不知道,應該會有吧。
下午5點半,胡歌背后的窗外已經黑下來。由于光線不足,他的臉在頂燈的垂直照射下,開始顯得有些松弛和疲憊。他用手指著臉告訴我們:“我的右臉是過去,左臉是現(xiàn)在?!?/p>
在那個冬日下午的大多數時候,他是放松的,并且常常在自嘲時發(fā)出響亮的笑聲,一般來說,這種連續(xù)而頓挫的笑聲,更常在熟悉的人之間發(fā)生。
但在提到車禍之后與張冕家人的相處和自己再度“回到巔峰”的意義時,過去幾個小時里,不停在拿自己“荒誕”的美國和色達之旅自嘲的胡歌,語速放緩,神色凝重。
然后就在一個如同不顯眼的小路分叉口般的問題下面,他突然緩緩地告訴我們:“一年前(2016年)的今天,11月11日,胡歌官網成立12周年,我那天其實本來是要告訴大家我要退出演藝圈?!?/p>
在那篇本來打算宣告退出演藝圈的長文里,胡歌說:“身邊的人做得比我多得多,我的經紀人、我的團隊、我的老師、我的長輩、我的親人、我的胡椒,是你們把我抬到了今天的位置,我出色地扮演了一個成功的藝人。”
在最后一段,胡歌寫道,“在我為了不忘初心而懷念過往的時刻,容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絲想象的空間,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憧憬?!薄叭绻?,我能夠有機會踏踏實實地學習、沉淀,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夠給家人真正的幸福, 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夠變成我想象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讓重燃的生命之火發(fā)揮出更大的光和熱,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p>
在經紀人姚瑤一再勸阻下,文章最終修改成一篇為紀念官網建立12周年而寫的文章,但包括小雅在內的不少“胡椒”,還是“感受到他那種想要逃離的想法了”。
在寫下這封信之前的一個月——2016年10月,胡歌去香港做了一次全面體檢。從車里下來,他才意識到眼前那家醫(yī)院,就是10年前他去過的醫(yī)院。
期間他還進了一次手術室。醫(yī)院護士告訴他,“你上一次做手術,我也在這里。”
那天晚上,因為體檢項目還沒有完成,胡歌在病房里住了一晚。躺在床上,他想起很多過去的片段,開始質疑自己在意外發(fā)生后的10年生活。
“可能10年前我也給了自己很多的(解釋),就是我會問為什么老天讓我經歷這些事情,這是一種懲罰嗎?還是說有一個特別的意義?他又沒有把我?guī)ё?,而是讓我留下來了。可?0年前我對自己的未來會有個很高的期待,而這個高的期待不是,真的不是現(xiàn)在的這種。所以我就覺得是不是我這10年的路走錯了,而且我也覺得重返制高點并沒有讓我很開心,我去領獎臺上領獎,可能對我來說,這個是大家對我的認可,可是真正快樂的是在演的時候,并不是在拿獎的時候……”
想到10年前,自己曾經在同一間醫(yī)院的病房里,模糊感受到的那些所謂“使命”,胡歌覺得“最不好受的,就是我覺得……目前的我,我覺得是對不起過去的自己的”。
他收斂起笑容,望向桌角:“今天演了那么幾部戲,變得比以前更紅了,肯定不是我留下來的意義?!?/p>
從香港體檢回來后,他開始跟經紀人姚瑤討論“退出”的事情。姚瑤勸他,“你不想干了,你就不干,不就行了嗎,你為什么老是要對大家說,不給自己留退路呢?”
胡歌覺得,“自己可能(一直)是在逃避吧?!?/p>
這個天賦美貌,卻又險些被毀容的男明星,與欲望、明星制之間,關于落網、逃脫、回歸的故事,似乎還會繼續(xù)進行下去。
11月5日下午4點,出席《獵場》開播發(fā)布的胡歌,又回到了鏡頭圍伺的舞臺。20多位主演在臺上一字排開合影,胡歌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在隨后的幾分鐘里,他一直垂著雙手握住麥克風。幾番合影和游戲后,他已經從正中移動到了舞臺最左邊。
“他就是一個好孩子,你知道嗎?真是好孩子,這圈真不是好孩子待的,但是他又在這兒待著?!痹陉P于胡歌“進”和“退”的采訪中,胡凡甚至有些懊惱地告訴《人物》雜志,“真正要做他,他就是個悲劇,他就是個悲劇啊,但是你真要把他做悲劇寫,他人生就被你這樣定下了。他就是在這個時代潮流里掙扎,他不隨波逐流,但是他很有可能被淹沒?!?/p>
張黎覺得“被淹沒是因為胡歌的容易受傷。但悲劇是最有美感的,悲劇不是一個貶義詞。”
“他要逃,就讓他逃唄?!睆埨栌X著,“讓他自己逃過了,他該回來就會回來的……這個東西啊,怎么說呢?當你面臨這個時代的時候,你自己要確定一個姿勢,與之相處?,F(xiàn)在,至少他在找著呀,他在找著?!?/p>
林依晨覺得這種胡歌“想要自由和逃避的狀態(tài),應該到他86歲,都還是這樣”。
胡歌覺得自己有一個“燃點”,“快到那個點的時候”,他自己會知道,然后“就走了”。
關于胡歌和“走了”的話題,龐云總是會想起少年時代,他們一塊兒踢球、“打仗”的日子。
“每次玩到四五點鐘的時候,他就說他要走了,然后拉也拉不住的,‘我回去,‘我媽媽讓我回家,‘我要回去做功課的。像我們的話,就會玩兒啊,玩兒到爸媽來找你啊,到處找你啊。對啊,我就覺得好好玩兒啊,你怎么就走了呀?勸他也留不住,他是這樣的呀,這么開心的時候,他就走了?!?/p>
(翟錦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