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華 祝亞亮 王亞飛 史智興
摘 要:本文面向家居安全,設計了一種基于 GSM 通信技術的家用火災實時檢測及遠程報警系統,以STM32F407為中央控制單元,檢測煙霧和火焰?zhèn)鞲衅鞯男盘?,發(fā)現火災險情,本地聲光報警并通過GSM模塊向用戶手機發(fā)送報警短信。
關鍵詞:GSM;火災報警;STM32F103
中圖分類號:TP27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家庭住宅無人的情況越來越多,一旦發(fā)生火災等安全問題,將帶來巨大損失。本系統可以對室內火災進行實時監(jiān)控,發(fā)現火災險情后,不僅本地聲光報警同時發(fā)短信通知業(yè)主,使業(yè)主能夠盡快采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該系統結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精確度高、性價比高,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發(fā)展前景。
1.系統總體設計
基于 GSM 通信技術的家庭火災實時檢測及遠程報警系統包括STM32F103主控模塊、數據采集模塊、顯示模塊、GSM(SIM300)模塊和報警模塊。由室內安裝的煙霧和火焰?zhèn)鞲衅鞑杉覂然馂碾[患的相關信息,STM32模塊讀取傳感器信息,在液晶屏顯示數據,同時進行閾值判斷,一旦發(fā)現傳感器信息超過報警臨界值,進行聲光報警和短信報警。 系統總體設計框圖如圖1所示。
2.系統硬件選型
2.1煙霧傳感器
系統采用MQ-2煙霧傳感器,氣敏材料為二氧化錫,當MQ-2煙霧傳感器附近的空氣中存在煙霧時,煙霧傳感器的電導率會隨濃度的變化而變化,輸出電壓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MQ-2煙霧傳感器的優(yōu)點是:高靈敏度、高精度、價格低廉、性能穩(wěn)定。
2.2火焰?zhèn)鞲衅?/p>
系統采用CK015紅外火焰?zhèn)鞲衅鬟M行火災的檢測。CK015紅外火焰?zhèn)鞲衅骺梢詸z測波長在700納米和1000納米之間的紅外光,將其轉化為傳感器輸出電壓的變化,紅外光越微弱,傳感器的輸出電壓就越大。
2.3 其他模塊選型
主控模塊采用STM32模塊選擇STM32F103RCT6 作為 MCU,其內核為Cortex-M3,片內集成的資源非常豐富,功能強大、性能穩(wěn)定、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短信模塊選擇GSM(SIM300)模塊,主要包括ZIF連接器、GSM基帶處理器、閃存、GSM射頻模塊、天線接口、供電模塊6部分組成。STM32F103控制模塊通過串口通信對GSM(SIM300)模塊發(fā)送 AT 指令即可控制 GSM(SIM300) 模塊擦除數據或收發(fā)短信。GSM(SIM300)模塊的優(yōu)點:功耗低、速度快、反應靈敏、價格低廉、性能穩(wěn)定,能夠長期穩(wěn)定運行。
3.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上電后,對各模塊進行初始化設置,初始化完成后,煙霧傳感器和火焰?zhèn)鞲衅鏖_始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煙霧和火焰信息進行采集,采集的信息通過串口發(fā)送給STM32F103微控制器進行相應的處理,將處理后的數據與報警臨界值進行比較,一旦發(fā)現數據高于臨界值,就進行聲光報警和短信報警。
3.1數據采集模塊的程序設計
對MQ-2煙霧傳感器而言,當探測到煙霧濃度為0時,輸出電壓為0,當探測到的煙霧濃度達到傳感器最大限度時,輸出電壓為3.3V,是線性關系。微控制器STM32F103采集數據是靠STM32片內集成的ADC完成的,以煙霧傳感器為例,ADC將采集到的0~3.3V的電壓平均分成4096份,即如果煙霧傳感器的輸出電壓是0,ADC采集到的數據就是0,如果煙霧傳感器的輸出電壓是3.3V,那么ADC采集到的數據就是4096,是線性關系,火焰?zhèn)鞲衅饕嗳弧?/p>
3.2 GSM模塊的程序設計
微控制器STM32F103通過經由串口向GSM(SIM300)模塊發(fā)送AT指令的方式來實現對GSM(SIM300)模塊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GSM(SIM300)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GSM(SIM300)模塊工作,一種是控制GSM(SIM300)模塊工作,因此,在使用GSM(SIM300)模塊發(fā)送短信之前,必須要對GSM(SIM300)模塊進行初始化設置。
4.系統調試
系統的硬件電路需要按模塊分別進行調試,系統各設計模塊調試完成后,要進行軟硬件聯調。在調試的過程中,可以先利用編譯軟件進行調試,通過后再進行軟硬聯調,這樣可以更高效地判斷問題是出在軟件還是硬件,從而有利于系統的進一步完善。通過對系統的調試和分析,最終實現了對室內火災的實時檢測和遠程報警,系統性能穩(wěn)定,能夠長期有效運行。
結語
基于 GSM 無線通信技術的火災報警系統在發(fā)現火災隱患時能在第一時間發(fā)送短信向業(yè)主報警,提醒人們盡早處理火情信息,對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和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陳炳龍.高層建筑大廈防火安全淺析[J].安全管理,2005(2):30-31.
[2]張嘩.淺析高層住宅建筑的防火特點[J].山西建筑,2008,34(31):205-206.
[3]周平,姚慶杏,鐘取發(fā),等. 基于視頻的早期煙霧檢測[J]. 光電工程,2008(12):82-88.
[4]洪延風,樓曉巖,趙軍,等.智能監(jiān)測及遠程報警系統網絡版的開發(fā)與應用[J].華北電力技術,2001(12):32 .
[5]張華.建筑物火災報警監(jiān)控系統的智能化技術[J].上海建設科技,2010(3):36-40.
[6]蔣中.智能消防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10(4):52-54.
[7]陳木生,蔡植善.基于 GSM 網絡和數據融合技術的遠程火災報警系統設計[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6):94-97.
[8]孫增雷,黃俊年,孫敏,等.基于 GSM 的遠程報警系統的研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30(6):122-125.
[9]湯正華,王殊,陳濤.多傳感器/多判據探測器在火災探測中的應用[J].傳感器技術,2001,20(3):33-35.
[10]董殿永,周根榮,姜平.基于 GSM 技術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設計[J].自動化與儀表,2010(11) :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