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林
人民軍隊的歷史長河,距今已經(jīng)流淌了90年。奔涌的河水奮勇向前,承載和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勇士,留下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故事。
紀念這段輝煌的歷史要選取一個好的角度,才能滿足讀者日益鈍化的求知和興趣點。8月下旬出版的《小康》雜志“封面故事”欄目給出的題目是“強軍大業(yè)”,直接扣中“強軍”兩字,蘊含著一份匠心:目前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十分復雜,還遠未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瞄準了強軍目標,整個選題便有了歷史高度。
首篇《沙場點兵:高科技如何“亮劍”》,以八一前夕習近平主席在朱日和“沙場閱兵”起筆,頗有先聲奪人之勢。在勾勒閱兵場上我軍先進武器全景圖的同時,文章闡明了“科技強軍”、“科技興軍”的主旨,這是習主席在新時期為我軍吹響的戰(zhàn)斗號角?!缎滦蝿菹碌膹娷娔繕恕芬彩菑膶戦啽胧?,通過2015年9月3日的天安門大閱兵來呼應前一篇的朱日和沙場閱兵。兩次閱兵雖然時間、地點、形式各不相同,但揭示強軍主題沒有變,視角從武器裝備的更新投射到領導指揮體制變革和結構力量編成重塑等方面,強化了主題。
《南昌擦亮八一印記》、《傳奇朱光:人民軍隊的忠貞戰(zhàn)士》分別從一座英雄城市和一個傳奇人物追溯人民軍隊的輝煌歷史,努力挖掘出其中的“紅色基因”和“英雄基因”,揭示了我軍之所以越戰(zhàn)越強的內在動因?!丁唇ㄜ姶髽I(yè)〉用青春和熱血獻禮》通過對熱播的故事片《建軍大業(yè)》解析,詮釋了現(xiàn)代人如何從藝術角度與歷史溝通的問題。電影的主創(chuàng)者盡管在理解強軍時未能做到盡善盡美,但由年輕演員出演革命先烈、吸引更多新生代關注和思考紅色歷史,這種嘗試有益無害。
《勛章:軍人的至高榮譽》系統(tǒng)介紹了我軍勛章的歷史,圖文并茂,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紀念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習主席為我軍十位功臣授予了新設立的、代表軍隊最高榮譽的“八一勛章”,我軍向世界一流軍隊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