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鐵寧
完善博士后管理機制
文 崔鐵寧
一些世界著名大學科研成果豐碩,研究實力強,令很多學術機構望其項背,這些成績都與其相對靈活的科研機制體制密切相關。如斯坦福大學,一個教授的科研團隊可擁有高達27位之多的博士后、若干訪問學者和若干博士生,甚至助理教授的團隊也有8個博士后及若干博士的情況也很常見。這種構成,對該大學能夠不斷涌現(xiàn)大量高質量成果,提升學校的科研水平和聲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這種模式對于國內實行雙一流建設戰(zhàn)略的大學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參照。我國一些高校優(yōu)勢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幾十個教授員工,但博士后數量卻不足幾人。而美國名校一個實驗室,只有兩名教授,卻可以擁有50多名博士后,其科研產出能力足以超過我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成熟研究經歷的博士后相對于博士研究生,甚至一些普通教師員工,具有更強的研究能力。最主要的是國外博士后招聘和管理制度靈活,手續(xù)簡便,來去自由度較大,合作導師有絕對的決定權。
國內的研究機構吸引博士后的能力比較弱,團隊建設及其機制亟待優(yōu)化的情況,已經成為制約不少院校和科研機構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科學成果的掣肘。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博士生畢業(yè)就業(yè)情況統(tǒng)計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博士在畢業(yè)初期待業(yè)。這是巨大的人才浪費。如能為其提供更多繼續(xù)科研深造的機會,將有利于激發(fā)科研活力,挖掘潛力,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避免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養(yǎng)的人才得不到充分使用。
因此,需要更開放、靈活的機制,加強廣泛合作,提升人才流動性,大跨度充實科研團隊,做強高校,盡快提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水平。我建議進一步放開和完善博士后流動站管理機制,擴大博士后招聘數量,提升其流動性。
博士后管理對提升高校科研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一,依托國家體制內的博士后流動站載體,進一步適當放開,鼓勵有能力的科研部門自主招收計劃外博士后,以充實本單位的研究團隊,其博士后科研經費和部分生活費由招收單位自行承擔,或采取部分財政支持、部分科研部門自籌的方式。
第二,進一步放開和鼓勵社會各界對博士后事業(yè)的投入,加大對重點學科和重大科研工程等領域擴大招收博士后的配套資金支持力度??梢园褔覍茖W研究領域增加的投入,向科研單位招收博士后的渠道適當加以傾斜,適度引導,進一步推進博士后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建立更加靈活的科研團隊機制,以團隊建設創(chuàng)新促進整體科研水平提升。鼓勵大學和科研機構適當放開政策,改變僅由博士導師招收博士后局限,允許更多副教授,甚至優(yōu)秀的講師可以成為博士后合作導師,加強博士后及其合作導師研究團體及團隊間的研討和交流合作。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北京工業(yè)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郭隆 實習編輯 秦煥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