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楹又名尖葉藍花楹,為紫崴科藍花楹屬落葉喬木。藍花楹枝葉婆娑、葉纖細、著花密集,盛開于夏季,是我國南方少見的開藍色花的高大喬木,為著名的觀賞喬木,適合公園、庭前孤植或叢植,也可用作行道樹或風景樹。
一、生長習性
藍花楹性喜高溫、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不耐寒,較耐旱,不耐陰,過于蔭蔽則開花不良;喜土層深厚的土壤,以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壤土為佳。適宜生長溫度20~35℃,氣溫低于12℃則生長緩慢。
二、種苗繁育
1.種子采集與儲藏
在藍花楹種子成熟期(11—12月),將褐色蒴果采下后置于無風處暴曬,曬干后儲藏至翌年春末夏初,待氣溫20℃以上時播種。
2.播種
播種育苗需在大棚內(nèi)進行,棚頂覆蓋遮光率為75%的遮陽網(wǎng)。苗床距地面30厘米以上,或把育苗盤擺放于消毒后的沙槽上。沙槽可用高錳酸鉀500~1000倍液噴淋消毒。
育苗基質選用專業(yè)育苗泥炭土加20%珍珠巖,或用50%專業(yè)育苗泥炭土加50%河沙混合基質。將基質裝盤后整齊擺放于育苗床上。
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基質上,再用細土輕覆蓋,以種子不易被風吹散為宜。播種后用花灑淋透清水,覆上薄膜保濕。每天揭一次薄膜換氣,4~5天后揭除薄膜,保持基質濕潤,10~15天可出芽。
3.幼苗期管理
播種后定期查看苗床,根據(jù)天氣情況及基質干濕狀況適當補水,出苗后逐漸控水,促進幼苗根系快速發(fā)育。當種苗子葉展開,漸露真葉時,可用速效肥(氮、磷、鉀比例為20∶20∶20)1000~1500倍液噴淋苗床,每隔5~6天噴淋1次。
4.培育袋苗
當幼苗高4~5厘米時(幼苗期40天),第一次移栽,栽至12厘米×12厘米的育苗盆或營養(yǎng)袋中,培育袋苗。移栽步驟:(1)配制營養(yǎng)土,將黃土5份、菇渣4份、腐熟有機肥1份混合均勻。(2)平整苗床,開排水溝防止苗床積水。(3)將育苗袋裝上營養(yǎng)土并整齊擺放于育苗床上,移栽前1~2天將育苗盤淋透水。(4)將育苗盤提起,輕輕托住盤底,抖松苗土便于取苗。將育苗袋開一小孔,再將幼苗連帶土球栽入育苗袋,輕壓,小水淋透,用遮陽網(wǎng)遮陰。
移栽后需保持盆土濕潤,溫度保持在25~30℃。15天后逐漸增加光照直至完全不遮陰。移栽15天后長出新根,此時可噴施一次0.5%尿素溶液,隔10天后再噴施一次。移栽30天后,噴施一次速溶肥600倍液,隔15天后再噴施一次。培育袋苗期間營養(yǎng)土見干時才需淋水。
三、容器苗培育
當袋苗高30~50厘米時,需地栽培植或更換較大規(guī)格的容器栽植。
1.地栽培植
一般于春、夏進行地栽,株、行距以1.0~1.5米為宜。在種植穴中先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將袋苗連同土球一起植于種植穴中,回填后輕輕壓實,澆透定根水。插竹竿輕綁,引導植株直立生長。成活后,陰雨天少澆或不澆水,連續(xù)高溫少雨天氣,則需加大澆水量。每隔3~4個月施一次肥,每次穴施三元復合肥20克、尿素10克。
2.大容器苗培育
常用栽培容器為35厘米×30厘米的無紡布美植袋,培養(yǎng)土用泥炭土或混合基質(園土5份、菇渣4份、腐熟有機肥1份)。定植后,澆透定根水,插竹竿輕綁,引導植株直立生長。每隔3個月穴施三元復合肥20克。根據(jù)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株、行距,培育壯苗。生長期應多澆水,并做好園地排水,防止盆內(nèi)積水。
3.修剪整形
藍花楹樹干直立細長,分枝少。當樹高至3米時,應在早春進行截干,干高2.2~2.5米,促進分枝生長。以后每年早春進行一次修剪整形,使其形成良好的樹冠,多分枝,多開花。
(廣東省珠海市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中心 藍偉泉 郵編:519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