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許老師,今天我們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時,我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第三自然段中寫同學們在同一間教室學習,讀課文的聲音真好聽!那為什么不直接寫孩子們學習多認真、聲音多好聽,而要寫窗外十分安靜和山里跑來的小猴子呢?老師,您能否給我解釋一下?
許老師:你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一自然段描繪了民族小學的學生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的情景。作者用許多筆墨來寫窗外安靜的場面和動物們聽課的情景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這些小動物們的出現(xiàn)突出了民族小學地處邊疆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二是從側(cè)面烘托出孩子們讀書讀得認真,讀得有聲有色,連小動物們也被吸引過來了。作者吳然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不論是誰,在那樣偏遠的、靠近國境線的小學里,聽到孩子們稚嫩的、唱歌一樣的讀書聲,你不能不感動,那是多么好聽的聲音??!”所以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猴子也跑來了,它們靜止不動是被孩子們的書讀得好所吸引,不忍心打擾孩子們的學習。這些不可思議的語句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和諧的美,而這美的背后是作者對民族小學濃濃的喜愛。(許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