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勃《林中路》86cm ×192cm布面油畫2016年
第二工作室自建立以來,致力于建構具象油畫教學規(guī)訓體系,專注具象油畫教學的規(guī)訓、自識、反思和批判——介入哲學觀念,規(guī)訓話語范式,自識方向定位,反思文化認知和批判社會景觀。
具象油畫教學規(guī)訓體系借由文化表征,構建藝術作品、藝術主體和社會的新型關系。就其本質而言,該體系通過探討關于藝術機制、審美慣例、邊界范疇、教育體制、話語圖式和文化認知等問題,追問和質疑了康德的傳統(tǒng)美學系統(tǒng),并在哲學觀念和美學思辨的層面上,回應了莫里斯·梅洛-龐蒂關于人們從知覺體驗中認知世界,把握事物本質的現(xiàn)象學闡釋。
藝術形式與材料浸入歷史與社會之中,藝術始終可能被整合到特定社會、特定時期主導的文化表達形式中。按照阿多諾的理論,藝術本身的模糊屬性——藝術既是自主的,又歸屬于社會現(xiàn)實,決定其不會被消費社會的文化景觀絕對控制。作為一種藝術表達的話語圖式范型,具象油畫與其他藝術形態(tài)一樣是觀念、思辨的依托,在多元文化實踐中,以個人化感性體悟認知和表達現(xiàn)實世界,構建主體認知的邏輯立場和文化場域。
在全球文化語境下,藝術生態(tài)呈現(xiàn)多元化和異質性趨勢,既有的藝術機制、評判標準、價值觀念已被景觀社會中的多樣性文化所異化,原有的藝術概念、邊界被再度拓展抑或僭越。這些狀況一方面致使與日俱增的藝術文化場域需要憑借哲學觀念闡釋其主體的創(chuàng)作意圖,將藝術的模糊性和無法言說的認知體驗價值用言辭消解過濾;另一方面,所謂的當代藝術的紛亂主流圖景,將傳統(tǒng)媒介表達的時延性邊緣化,導致其與當下藝術界發(fā)生極端沖突與錯位,甚至無效和失語,乃至康德美學體系的徹底失效和馬塞爾·布魯泰爾斯通過將一個限制在圖像再現(xiàn)范圍內的慣例與一個對一般藝術有效的慣例進行集成,重新理解藝術。
顯然,這些藝術現(xiàn)象和問題已強勢影響藝術鏈上的學院教育。當代語境下,教學僵化、觀念匱乏的傳統(tǒng)藝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不合時宜,藝術人才生產與藝術實踐嚴重偏離。毫無疑問,偏離的關鍵點不在于技術媒介本身,而在于藝術主體在復雜的社會文化狀況下,思維觀念的開放和革新,在于其文化態(tài)度的擺渡與調整,在于其藝術實踐方法論的時效性與合理性。從本質上而言,作為藝術表達的手段,其媒介無高下低劣之分。無論是超媒體、影像、裝置、行為、攝影,還是架上,其核心價值均指向其承載的文化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差異性的媒介表達,可以給受眾、他者帶來迥然有別的藝術體驗。與此同時,科技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活傳統(tǒng)媒介的當代表達。
基于社會文化語境的變遷和教學主體個性的差異性,第二工作室采取以下教學策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型油畫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1.通曉藝術策略。藝術和教學主體憑借挪用、嫁接、并置、戲仿、隱喻、象征和虛擬等藝術手法,有意義地指涉當代具象油畫創(chuàng)作實踐的圖像表達的文化內涵。自識與反思當代具象油畫,通過當代藝術手法,使其在當下語境中合乎邏輯。
2.強化因材施教。“材”,既指油畫媒材,又指教學主體。一方面強調共性,另一方面關注個性。在共性整體上規(guī)訓個性,在個性無限中實現(xiàn)整體。
3.純化語言范式。強調具象油畫語言在藝術本體上的純粹性,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具象油畫的圖像的象征性使圖像指向意義的他者,當代具象油畫藝術借助個體化原則將時代精神寓于其中。藝術和教學主體對具象油畫媒介的認知程度,決定其作品傳達社會文化實踐的關聯(lián)度。
4.注重內外兼修?!皟韧狻币庵刚n內與課外、理論和實踐。教學主體堅持課堂規(guī)訓,深諳藝術規(guī)律,并通過課外大量的創(chuàng)作實踐轉化吸收課堂所學的知識。與此同時,加強文本研讀,提高內在人文修養(yǎng),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有效指導創(chuàng)作實踐。
5.優(yōu)化課程體系。審視藝術發(fā)展動態(tài),重構傳統(tǒng)知識,將課程內容設置為“文本理論、語言規(guī)訓、方案手稿、創(chuàng)意理念、實踐創(chuàng)作”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五大教學模塊。
6.重建評價標準。后杜尚時期的藝術評判標準即審美語言在整體上呈趨向多元主義的現(xiàn)象?;诋敶囆g表征下的文化本質的考量,結合學科特點,制定動態(tài)的“用觀念化的具象油畫話語范式傳達觀念”的評價標準,推崇共性化的個性和個性化的共性。簡言之,強化藝術的同質性和異質性。當然,這里存在邊界、媒介、規(guī)范的限定,以防同化為科蘇斯所謂的“藝術減省為觀念”的看法。
7.強化教學團隊。聘請本專業(yè)領域國內外一流專家為教學顧問或客座教授,資助教師科研、研修和辦展。以研促教,以教促研。
8.拓展學術展覽項目課程制。圍繞學術課題,由專任教師牽頭組織,學生主動實施完成有針對性的學術成果呈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從作品創(chuàng)作到展覽陳列全方位的能力。
2范勃《園子之二》230cm×420cm布面油畫2010年
3翁奮《騎墻—深圳》80cm×100cm彩色攝影2002年
9.強調創(chuàng)新驅動。采取以展促創(chuàng)的方法,積極引導和資助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展覽和交流以及辦展,增強其成就獲得感,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定期聘請校內外專家講授藝術前沿課題;發(fā)揮工作室制的優(yōu)勢,形成“傳幫帶”的研習氛圍;組織學生參觀重要學術展覽和藝術家工作坊,開闊視野,積累視覺經驗,以職業(yè)藝術家的高要求鞭策自己,增進創(chuàng)作欲望。
盡管具象油畫創(chuàng)作在媒介表現(xiàn)形式上為其自身預設了邊界,但在題材內容和觀念表達上卻是無限的,甚至其可將自身的諸種可能條件作為題材進行觀念性表達,從一定意義上而言,這為具象油畫創(chuàng)作的當代終極訴求提供了契機。實際上,可以將具象油畫作為整體藝術上的元素,有效匹配其他話語形式,實現(xiàn)其呈現(xiàn)方式上的當代意義的轉化,超越其傳統(tǒng)內涵,擴展其外延范疇。
第二工作室堅持緊扣時代精神和現(xiàn)實狀況,從社會人才需求和培養(yǎng)職業(yè)藝術家的二維角度,策略性地建構具象油畫教學規(guī)訓體系,從科研、創(chuàng)作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立體式地把控人才培養(yǎ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學界獲得普遍認可。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五年來,以范勃教授為核心的教學團隊培養(yǎng)的學生先后獲得諸如Inter-Youth:國際青年繪畫展、中國—東盟青年藝術品創(chuàng)作大賽、瑞士“虛幻的風景國際藝術大賽”和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國際學術獎十余項,中國新銳畫家大獎、羅中立獎學金、全國美展、挖掘·發(fā)現(xiàn)——中國油畫新人展、開放的表達——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研究與超越——中國小幅油畫展、中國青年寫實藝術大展、現(xiàn)實·超越——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千里之行——中國重點美術院校畢業(yè)生優(yōu)秀作品展、全國青年美展、全國中青年藝術家推薦展、百人會英才獎藝術展、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鼎新華南——吾土吾民油畫邀請展和最繪畫——中國青年油畫作品展等國家級學術獎五十多項以及省級學術獎四十多項。
第二工作室現(xiàn)任專業(yè)教師包括范勃教授、翁奮副教授、羅奇教授和郭祖昌副教授。建室伊始,郭潤文教授也在其列,后因教改需要而主持第一工作室教學。
范勃教授,著名當代藝術家、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特邀藝術家、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并兼任學科辦主任及油畫系主任。
4翁奮《看海6》攝影125cm×160cm 2003年
5羅奇《靜謐的喧囂》40cm×50cm布面油畫2013年
范勃教授作為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帶頭人,長期研究學理體系和探索當代藝術實踐,在業(yè)界具有重要而廣泛的學術影響力。近年來,其個展包括:瀲滟(e當代美館/深圳)、平行(藝瑯國際/北京)、幻象現(xiàn)實(K空間/成都)、曳游(廣州大劇院/廣州)、疏離(望東藝集/上海)、浟湙(廣東美術館/廣州)和品質—范勃(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重要群展包括:第55 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年展(威尼斯/意大利)、南山之南(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佛羅倫薩)、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百家湖美術館/南京)、圖像池(今格藝術中心/北京)、東方經驗(Kunstwetk Charlshuette/漢堡)、無常之常(威爾斯安格里納美術館/漢堡)、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當代中國藝術中的人物塑造(查珍美術館/威斯康星)、心·目(柏林中國藝術中心/柏林)、國風(阿特萊美術館/斯德哥爾摩)、8+1實驗藝術方案(廣東當代藝術中心/廣州)、散點(南澳大學美術館/阿德萊德)、西云東語(合美術館/武漢)、再肖像——2013三官殿1號藝術展(湖北美術館/武漢)、景觀再造(MODEM藝術中心/德布勒森)、交互視角(臺灣美術館/臺北)、時代肖像——中國當代藝術30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在當代——2012中國油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追補的歷史1997—2007(廣東美術館/廣州)、重慶立場(重慶博物館/重慶)、變異的圖像(上海美術館/上海)、體溫(北日德蘭美術館/奧爾堡)和中國西部國際藝術雙年展(內蒙古美術館/呼和浩特)等百余個。
范勃教授先后獲評為“廣東省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廣東省“新世紀之星”、“南粵優(yōu)秀教師”;主持完成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廣州十三行》、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的研究、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油畫修復行業(yè)及人才培養(yǎng)研究項目 、“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色彩》等多項國家級課題以及諸如油畫創(chuàng)作系列課程教學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在業(yè)界權威機構出版專著近二十部和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6羅奇《學林葉子——章太炎》245cm×80cm布面油畫2011年
翁奮副教授,著名當代藝術家,堅持從社會文化批判的立場構建個人的藝術譜系。其個展包括:翁奮作品展(馬拉里畫廊/米蘭)、翁奮的影像世界(TANG畫廊/曼谷)、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紅樓基金會/倫敦)、時間就是金錢(麥勒畫廊/盧塞恩)、翁培竣的天堂(MORIARTY畫廊/馬德里)、美麗新世界(浮士德藝術中心/漢諾威)、翁奮——美麗新世界(JamJar畫廊/迪拜)、翁奮2001—2005年回顧展(優(yōu)畫廊/巴黎)、翁奮作品展(琴山畫廊/首爾)、異同之間——Katarzyna Jozefowicz和翁奮雙個展(阿森納美術館/比亞維思托克)、“活化石”翁奮(圣丹絲美術館/留尼望)、置身其中——陳秋林、翁奮個展(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美術館/洛杉磯)和我們的未來不是夢(2012MARIBOR 歐洲文化首都/斯洛文尼亞)等二十多個;其重要群展如“放大”——文化,思想,生成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莫拉宮殿/威尼斯)、“2013 PHOTOLUX”國際攝影節(jié)(盧卡)、“無以言表”《紐約客》攝影展(尤侖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新世界次序——中國當代藝術的裝置和攝影(格羅寧根美術館/格羅寧根)、注意·來自中國的攝影(維多利亞當代美術館/馬德里)、“現(xiàn)在之后”當代文獻攝影(希爾福德攝影節(jié)/希爾福德)、麻將——中國當代藝術展(柏林美術館/柏林)、莫斯科攝影雙年展(莫斯科攝影宮/莫斯科)、“城市重現(xiàn)”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的身體(馬塞美術館/馬塞)、布拉格國際藝術雙年展(布拉格/捷克)、中國怎么啦(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首屆廣州當代藝術3年展(廣東美術館/廣州)、“日常態(tài)度”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平遙/山西)和中國前衛(wèi)藝術家文獻展(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等百多個。翁奮副教授出版專著多部,其作品被收錄于多部權威出版物,如《中國當代藝術》、《中國藝術指南》、《城市和攝影》、THE WORLD ATLAS(《世界圖集》)、《攝影——真實的故事》等,還受到《紐約時報》《紐約客》等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
羅奇教授現(xiàn)為造型學院基礎部主任,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展”《草地鐵流》。其個包括:綠現(xiàn)代風景——羅奇?zhèn)€人作品展(羅湖美術館/深圳)、冷象——羅奇風景個展(21空間美術館/東莞)、先生之風——羅奇民國學人肖像展(21空間美術館/東莞)、綠現(xiàn)代隱喻——羅奇作品展(廣州大劇院當代藝術館/廣州)、綠現(xiàn)代寓言——羅奇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和Luoqi solo exhition(Pretty Land Gallery/克雷費爾德)。其參加重要群展七十多個,包括:適度張揚當代藝術展(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進化”當代藝術展(多倫美術館/上海)、“憧憬的落點”中國當代藝術展(世紀壇/北京)、中泰藝術文化交流展(泰國藝術大學/曼谷)、第四屆廣東當代油畫藝術大展(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家眼中的中國(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反對”廣東當代青年藝術家聯(lián)展(上上美術館/北京)、“非常印象”后生代當代藝術作品展(今日美術館/北京)、“Micro Salon”(Tokyo Gallery/東京)、四季:時間、敘事與當代視野——當代藝術展(廣東當代藝術中心/廣州)、機構生產——廣東青年藝術群落展(廣東美術館/廣州)、前進中的結構(廣東美術館/廣州)、破圖集——中國當代藝術圖像處理方法(寺上美術館/北京)、交流(列賓美術學院/圣·彼得堡)、北緯23°/北緯35°(東京藝術大學/東京)、后學院——八大美術院校油畫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微體驗——隱秘之境”2016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深圳美術館/深圳)、在意——第三屆中國油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作品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其出版專著包括《綠現(xiàn)代隱喻——羅奇作品》《綠現(xiàn)代寓言——羅奇作品》《當代精神的現(xiàn)實反映》《本相》和《丟勒素描作品分析》。曾獲廣東省第四屆當代油畫藝術展油畫大獎、藝術家眼中的中國作品展優(yōu)秀獎、“百年風云”廣東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展銀獎和首屆廣東省教師作品雙年展一等獎。
7郭祖昌《粉墨春秋No.2》230cm× 150cm布面油畫2014年
8郭祖昌《粉墨春秋No.1》230cm×150cm布面油畫2014年
郭祖昌副教授現(xiàn)為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工作室主任,主創(chuàng)完成國家級課題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廣州十三行》和擔任“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色彩》副主編以及出版專著《當代精神的現(xiàn)實反映》《本相·3》;在《新美術》《美術研究》《美術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其作品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展覽四十多次,包括:第二十八屆亞洲國際美術展(廣東美術館/廣州)、北緯23°/北緯35°(東京藝術大學/東京)、交流(列賓美術學院土耳其宮/圣·彼得堡)、中泰藝術大展(泰國藝術大學/曼谷)、大陸中青年當代藝術展(觀想藝術中心 /臺北)、第五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上海中華藝術宮/上海)、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山東美術館/濟南)、中華文明美術大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最繪畫——中國青年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首屆全國中青年油畫展(大芬美術館/深圳)、第三屆廣東當代油畫藝術展(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前進中的結構(廣東美術館/廣州)、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重慶美術館/重慶)、適度張揚當代藝術展(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四季:時間、敘事與當代視野展(廣東當代藝術中心/廣州)、重回經典——具象研究展(時代美術館/北京)、融合與創(chuàng)造·中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首都博物館/北京)和攜手新世紀——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等。其中獲得第五屆全國青年油畫作品展、最繪畫——第二屆中國青年油畫作品展、首屆全國中青年油畫展和第三屆廣東當代油畫藝術作品展最高獎項以及可見之詩——第二屆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優(yōu)秀獎。
9朱湘《舊照奇觀1》100cm×100cm布面丙烯綜合材料2017年
10葉惠玲《新伊甸園之一》100cm×200cm布面油畫2011年
11游飄《副作用 No.9》200cm×300cm布面油畫2012年
12孫佳興《皮的研究——孤狼》160cm×244cm布面油畫2015年
13張璟陶《把遠方的遠還給夢》120cm×180cm布面油畫2017年
14陳琳琳《花柱與花》90cm×110cm布面丙烯2016年
15莊棪《死亡之前》190cm×160cm布面油畫2017年
16魏廣彬《共同體廣場的紀念柱景觀》140cm×140cm布面油畫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