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春
始于兩個女人的“皇太叔之亂”
●雷永春
蕭菩薩哥畫像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蕭峰助遼道宗耶律洪基平了“皇太叔之亂”,殺死作亂的皇太叔之子、南院大王涅魯古。耶律洪基為感謝蕭峰,封蕭峰為楚王、南院大王。在金庸的筆下,蕭峰這個人物是虛構(gòu)的,但皇太叔之亂的情節(jié)卻是真實的。這件事的前因與遼圣宗耶律隆緒有關(guān),更與兩個權(quán)力欲極強的女人有關(guān)……
圣宗先后有兩位皇后。統(tǒng)和四年(986)九月,圣宗十五歲時,納皇后蕭氏。統(tǒng)和十一年(993),承天太后蕭燕燕的侄女、大丞相韓德讓的外甥女——年僅12歲的蕭菩薩哥,被選入宮,圣宗時年22歲。統(tǒng)和十九年(1001)三月,圣宗30歲時,皇后蕭氏以罪降為貴妃。同年五月,圣宗冊19歲的貴妃蕭菩薩哥為“齊天皇后”。
說起皇后蕭菩薩哥的封號“齊天”,那可真是非同一般。要知道,遼國皇帝是高于一切的“天”,皇后只是天覆蓋著的“地”?!褒R天”顯然是逾制,是對皇權(quán)的挑戰(zhàn),可當(dāng)時卻沒人敢站出來攔諫。因為“齊天皇后”有兩個非同尋常的后臺,當(dāng)政的承天皇太后蕭燕燕是她的親姑母,權(quán)傾朝野的大丞相韓德讓是她的親舅舅,攔諫冊封無異于“虎口拔牙”,自找死路。
蕭菩薩哥在當(dāng)皇后之前,利用姑母蕭燕燕和舅父韓德讓的權(quán)勢,做了很多陷害皇后蕭氏的事:她讓姑母以莫須有的罪名逼皇后讓出皇后寶座給她,并爭得和圣宗共同管理朝政的權(quán)力。
在蕭燕燕和韓德讓先后去世之后,她立即把朝綱管理權(quán)搶到手里。在長達(dá)二十年的時間里,她不通過圣宗就能夠任命、撤換各級官員,下達(dá)處理朝政的各項敕命。在她把持朝政期間,仍不放過無罪被廢的蕭皇后,竟于開泰六年六月下令將其賜死。
蕭菩薩哥長得很漂亮,也很得皇帝寵愛,但也許是報應(yīng)吧,她生下的兩個兒子,很早就夭折了。
元妃蕭耨斤則與蕭菩薩哥恰恰相反。不但相貌丑陋,性格也不大討人喜歡。但是,蕭耨斤有一大批好兄弟,在圣宗朝時就都已因功封王,權(quán)傾朝野。后來,她為圣宗生下一子,名耶律宗真,蕭耨斤因此被冊封為元妃。
沒有兒子的蕭菩薩哥看到蕭耨斤生了兒子,馬上抱過去當(dāng)作親生兒子撫育,不許他同生母見面。被奪去兒子的蕭耨斤妒恨交加,但礙于圣宗對皇后的萬般寵愛,自己又處于妃妾之位,只能將失子之恨藏于心底,伺機報復(fù)。
在隨后的幾年里,蕭耨斤又接連為圣宗生下一子兩女。她把全部的母愛都給了小兒子耶律重元(此即日后作亂的皇太叔),而對被蕭菩薩哥奪走的大兒子耶律宗真則是不冷不熱。
隨著兒女的成長,日漸得寵的蕭耨斤開始敢于對皇后表示不滿了,她數(shù)次在圣宗面前說蕭菩薩哥的壞話。因蕭菩薩哥擅長彈奏琵琶,經(jīng)常召見樂工燕文顯和李睦文,她就以匿名信的方式向圣宗密告蕭菩薩哥私通樂工,但圣宗對蕭菩薩哥寵愛甚深,根本不信,對此沒有予以追究。
公元1031年,圣宗耶律隆緒病重,還沒咽氣,蕭耨斤就咬牙切齒,當(dāng)面辱罵蕭菩薩哥:“老女人,這會兒再沒人寵你了吧!”她派太監(jiān)把蕭菩薩哥軟禁起來,不許出宮一步。圣宗在臨死之前,似乎已經(jīng)預(yù)見到了蕭菩薩哥的下場。彌留之際,他囑咐蕭耨斤要善待皇后,并告誡耶律宗真,千萬不可與生母合謀,殺害養(yǎng)母蕭菩薩哥。
圣宗原本留下遺詔:立太子耶律宗真為皇帝,封蕭菩薩哥為皇太后,立蕭耨斤為皇太妃。但他剛剛咽氣,蕭耨斤就將遺詔燒了個干凈。年僅16歲的耶律宗真(遼興宗)即位后,她立即以新皇帝生母的身份,自立為法天太后,臨朝稱制。
蕭耨斤主政后,馬上讓自己的家奴誣告蕭菩薩哥的弟弟、北府宰相蕭鉭不里謀反,下旨將蕭鉭不里斬殺,向蕭菩薩哥的家族勢力開刀。
此時,蕭菩薩哥的兩大靠山——蕭燕燕和韓德讓早已去世,現(xiàn)在又失去了皇帝丈夫,在朝外也沒有什么可依靠的力量,只能任勢力強大的蕭耨斤宰割了。
正在蕭耨斤想著怎么處理蕭菩薩哥時,蕭菩薩哥的另一個靠山——被她一手撫養(yǎng)長大的兒子耶律宗真,出來給她講情。他懇求親母說:“皇后侍奉先帝40年,撫育我成人,本來應(yīng)該為皇太后,現(xiàn)在不但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頭銜,反而要加罪于她,這怎么能行呢!”蕭耨斤惡狠狠地說:“她如果活著,將來死的就是你的親娘!”耶律宗真無奈,苦苦哀求道:“皇后年老,又沒有兒子,不大可能有什么作為了,就放過她吧!”
興宗的求情,使得蕭耨斤對這個雖然親生、卻毫無感情的兒子徹底地不信任了。她見耶律宗真不聽自己的話,就自行將蕭菩薩哥遷到上京囚禁,隨后派了一個殺手,前去索命。
刺客到了蕭菩薩哥的住處后,蕭菩薩哥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于是平靜地對刺客說:“我的無辜,天下人都是知道的。我不能這樣死,待我沐浴更衣、整理儀容后再死吧!”
刺客聞言,心生憐憫,于是退下了。當(dāng)他返回時,齊天太后蕭菩薩哥已經(jīng)自絕于室內(nèi)。
因蕭菩薩哥的關(guān)系,蕭耨斤與皇帝兒子相處得也不融洽,沖突不斷。某次,興宗將圣宗使用過的金銀器賞賜給樂工孟五哥,內(nèi)侍高慶郎把此事密報給了蕭耨斤。蕭耨斤認(rèn)為不合理法,就把孟五哥抓來,狠狠地鞭打了一頓。
興宗得知后大怒,派侍衛(wèi)殺死了告密的高慶郎。蕭耨斤見興宗竟敢如此蔑視自己的權(quán)威,認(rèn)定他已經(jīng)被蕭菩薩哥教壞了,于是就和朝中掌權(quán)的兄弟們商議,想廢除耶律宗真,另立少子耶律重元。
此時,耶律重元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懂做皇帝意味著什么。聽說消息后,竟然偷偷跑來向皇帝哥哥告了密。
耶律宗真立即調(diào)動兵馬,將蕭耨斤的黨羽全部抓了起來,最后把蕭耨斤送到慶陵囚禁。
次年,遼興宗狩獵經(jīng)過祖州白馬山,看到蕭菩薩哥墳?zāi)够氖?,雜草叢生,想起這個養(yǎng)母生前對自己的恩惠,不禁痛哭失聲:“我如果早點下手,你就不會死了呀!”隨后,派人另外選擇了一個好地方,把蕭菩薩哥遷葬了過去。
然而,蕭耨斤終究是興宗的生母,群臣不斷勸說興宗應(yīng)該將其迎回。有的大臣甚至說:“以往皇帝和皇太后的生辰,宋朝都會派遣使節(jié)前來,送上重禮?,F(xiàn)在齊天后已死,法天太后又被囚禁,宋朝不再送太后生日禮來,咱們可是虧了很大一筆啊!”后來,群臣又請來高僧宣講佛法,據(jù)說興宗因聽了《報恩經(jīng)》而有所感悟,最終迎回了蕭耨斤。
蕭耨斤遭此打擊后,對兒子更加仇視。重熙二十四年(1055),遼興宗去世時,蕭耨斤絲毫沒有傷心的表情,看見興宗皇后悲傷哭泣,她甚至說:“哭什么哭?你還年輕,何必如此哀痛呢?”
由于對弟弟當(dāng)初告發(fā)蕭耨斤廢立之事感激在心,興宗對耶律重元備加信賴、恩寵無比。先封他為皇太弟,又賜他金券誓書,并委以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帥府事等重任。在一次酒席宴上,興宗竟微帶醉意地許諾,待“千秋萬歲”之后就將皇位傳給弟弟重元。
但是,此話畢竟是酒話,清醒后的遼興宗很快就把許諾忘在一邊。從長子耶律洪基6歲起,他就開始培養(yǎng)他做自己的接班人。興宗死后,耶律洪基順利地繼承了皇位,是為遼道宗。
此時的耶律重元早已不是當(dāng)年那個什么事情都講給哥哥聽的小男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明白了皇位意味著多么大的權(quán)力。而且,母親蕭耨斤與哥哥興宗的言行,也助長和鼓勵了他的權(quán)力欲,使他暗自懊悔當(dāng)年放棄皇位是多么幼稚的一件事情。重元之子涅魯古也逐漸長大成人,他的權(quán)力欲望比乃父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道宗的權(quán)力自其即位伊始就受到了叔叔和堂弟的挑戰(zhàn)。道宗深知父親能坐穩(wěn)皇位和自己能坐上皇位,叔父重元是至關(guān)重要的,于是對重元父子依然采取了安撫策略。在即位的第三天,他就封耶律重元為皇太叔;次年,又拜重元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給他以繼承皇位的指望。同時,他還先后對重元之子涅魯古封以吳王、楚國王,武定軍節(jié)度使,知南院樞密使事。
但是,越來越多的封號并沒有滿足重元父子倆的權(quán)力欲,反而使他們的氣焰更加囂張了。
耶律重元知道等待侄子的皇位太不現(xiàn)實,他本人雖說也想當(dāng)皇帝,但至少還沒有利令智昏,否則他完全可以搶在興宗死時與侄兒一決雌雄。但是,重元的兒子涅魯古性格陰狠,興宗早就說他“目有反相”。在兒子的再三蠱惑下,耶律重元終于產(chǎn)生了取道宗而代之的想法。
清寧七年(1061),涅魯古奉調(diào)回朝知南院樞密使事,于是他立即抓緊時機鼓動父親造反,他向重元獻(xiàn)計:詐稱患病,待道宗前來探視時,抓住機會行弒。但重元當(dāng)時顧慮尚多,所以未采取這項計謀。
兩年后,重元父子等來了一個更方便的機會:道宗要到太子山行獵。獲悉這一消息,重元父子立即策劃,打算在道宗行獵時,襲擊灤河行宮。但是,這一陰謀尚未付諸實施就被敦睦宮使耶律良發(fā)現(xiàn)了。他未敢直接向道宗奏報,因為他知道皇帝對重元父子正深信不疑呢!他首先向皇太后密報了此事。
太后對此事極為重視,怕走漏了風(fēng)聲,壞了大事,于是假稱自己生病,召道宗前來探視,這樣她才有機會將這一消息告知道宗。
道宗乍一聽說,根本不相信會有這等事,懷疑耶律良奏報不實,甚至認(rèn)為是耶律良有意要離間他們叔侄之間的骨肉親情。耶律良焦急萬分,只好在道宗面前發(fā)誓,以性命擔(dān)保自己所言非虛。太后也從旁提醒:“此社稷大事,宜早為計。”
道宗這才派人去詔涅魯古,使者果然被涅魯古扣留。
由于契丹人隨身都佩戴著割肉用的餐具刀,該使者趁看守不備,割斷捆繩得以逃出。待使者趕回行宮奏報了全部經(jīng)過,道宗對耶律良的情報才確信不疑。他趕忙招來南院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告以情況緊急,派其前往搜捕。可是,仁先未及備馬,涅魯古率400士兵已至行宮。
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道宗一時顯得六神無主。他打算逃往北、南大王院,耶律仁先以為不妥,他認(rèn)為皇帝此時若舍棄隨從,叛亂分子必會尾隨其后,這樣,很可能就會墜入他們的掌握之中。況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投奔他們,亦未必靠得住。在緊急情況下,許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樞密使事趙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等“環(huán)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余騎陣柢桓外”。叛軍因早有準(zhǔn)備,來勢甚猛,道宗被射傷肩臂,乘馬亦為所傷。護(hù)衛(wèi)奮勇射殺了涅魯古,重元才負(fù)傷而退。
黎明時分,不死心的耶律重元脅迫奚人獵戶3000人再犯行宮。
北院宣慰使蕭韓家奴出陣對奚人說:“汝等效逆,徒取族滅。何若悔過,轉(zhuǎn)禍為福?!鞭扇瞬⒉恢滥敲炊鄧掖笫拢宦犨@種做法將禍及族人,全都害怕了,紛紛繳械投降。耶律仁先等乘便奮擊,追殺20余里,耶律重元逃入大漠,走投無路,自殺身亡。
當(dāng)年讓他當(dāng)皇帝,他密報給哥哥?,F(xiàn)在不該自己當(dāng)皇帝了,卻跟侄子搶,真是“悔不該,當(dāng)年拋了赤金冠;到如今,卻因反叛遭身亡?!被谥硪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