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劉素芹+肖軍弼
摘 要:針對“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的特點,分析目前課程考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考試改革思路和方案,構建多模式過程化、多層次差異化的“兩化一體”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計算機網絡;過程化考核;差異化考核
1 傳統(tǒng)專業(yè)課考試存在的問題
高校課程考試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與教育教學活動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傳統(tǒng)的考試制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因此,高校課程考試改革勢在必行[1]。計算機網絡課程是我校IT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仍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深層次問題:①考核方式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師生承載工作量加大,但仍難以激發(fā)自主學習的積極性;②考核內容機械統(tǒng)一,難以兼顧不同類型學生求知訴求,不利于學生個體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 “兩化一體”課程考核實施
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前期考試改革的問題,可以制定如下改革理念和思路:以個性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采取網絡平臺與教師考核相結合的模式,注重過程和評價對象的主體性,實現(xiàn)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與評價的生態(tài)化融合[2],在關注共性的基礎上注重個體的差異發(fā)展,構建多模式過程化、多層次差異化的“兩化一體”考核評價體系。
2.1 構建網絡考核與課堂考核學習生態(tài)化交融的“全過程”體系,實施多模式“過程化”考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總成績由過程性平時成績+實驗考核成績+期末卷面考核成績3個部分構成,每一類考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課程總成績構成由過程化教學平時成績(20%)、實驗考核成績(20%)和期末卷面成績(60%)構成。 其中,過程性平時成績由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研究性討論、單元測試構成。由學生的課堂調查反饋及考試改革調查反饋顯示,40%以上的同學認為研究性討論費時費力,對課程學習幫助不大;75%的同學認為單元測試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我們綜合學生的反饋意見、課程的反饋效果及網絡平臺的特色,重置過程化考核環(huán)節(jié)。
在計算機網絡原理的專業(yè)課教學中,我們引入了解放軍理工大學開發(fā)的OurCourse Spoc教學平臺,該平臺是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網絡化教考平臺,能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平臺的局限性,實施教學全過程管理,學生可在線自主學習,達到翻轉課堂、探究課堂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提供在線測試、教學競賽等多樣的教學互動功能,并可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課程參與度、階段性測試情況進行績效評分[3]。實驗平臺在以往思科虛擬實驗平臺的基礎上,加入部分西普平臺實驗,增大研究性設計性實驗比重。借助網絡平臺自主學習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教學全過程管理的優(yōu)勢,加大過程化考核比例,實現(xiàn)多平臺、多模式的成績考核,同時,由于網絡平臺存在自身局限性,對問答題、論述題等主觀題型的判斷不夠科學,在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理論的運用、對語言的組織等方面遠不如卷面考試,由于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論述和問答題所占比重較大,因此,期末考核仍采用教師組卷、判卷的課堂考核方式。
在網絡平臺的輔助下,改革傳統(tǒng)單一的教師考核模式,采取網絡平臺考核+教師課堂考核的模式[4],對各階段的測試有效監(jiān)控考查,實施個性化教學輔導,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驅動改革思路,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參與互動的生態(tài)化的學習環(huán)境。改革后的成績比例構成及考核模式見圖1 ,總成績=教學過程化考核成績(30%)+實驗考核成績(20%)+期末卷面成績(50%)構成。
綜合考慮師生反饋,將過程化考核環(huán)節(jié)設置為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研究性討論、教學單元競賽、微課視頻自主學習、考研核心知識點、前沿技術專題, 基于網絡平臺考核與課堂考核生態(tài)化交融的模式,建立多元化、過程化考核,采取必選+自主選擇的考核模式,各環(huán)節(jié)所占比重及選擇模式如圖2所示。
(1)教學單元競賽: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重點章節(jié),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和傳輸層3個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單元測試競賽,改革以往由教師出題閱卷的階段測試模式,由網絡教學平臺模擬真實的競賽過程[5],顯示不同難度的加分權值自動組卷,學生進行在線測試,系統(tǒng)自動計分排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2)研究性討論:針對各章節(jié)講解中較為抽象的知識點,結合具體的應用實例進行討論,由教師在課堂上發(fā)布討論題目,學生自由選題,分組討論,講解展示。以抽簽(含空白簽)方式決定小組答辯順序和答辯人,由教師和非答辯小組學生答分成績確定。
(3)考研核心知識點測試:針對每章的考研核心知識點,教師需要先創(chuàng)建知識點。系統(tǒng)在試題資源的基礎上,提供了手動和自動兩種組卷方式、固定和隨機兩種選題模式,快速生成各種類型的試卷,學生登錄系統(tǒng)后即可進行10~15分鐘在線測試,系統(tǒng)自動評判分數。
(4)微課視頻自主學習測試:針對課程中未拓展講解的章節(jié)內容,在網絡平臺實施Spoc教學理念,學生根據微課視頻自學相關內容,并針對自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在線考核,系統(tǒng)自動評判分數。
(5)前沿技術專題測試:針對課程的前沿技術,教師在課堂發(fā)布或由學生自主選擇專題技術進行研究,以小論文的方式由教師考核答分。
2.2 探索自主驅動考核模式,構建差異化開放式實踐考核體系,突出學生個性化能力培養(yǎng)
基于學生的個性化能力和興趣導向,給出多模塊、多方位、開放性的實驗考核方式,建立4個層次的實驗考核內容,即基礎型實驗、設計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設計型實驗,包括必考模塊和選考模塊,各層實驗模塊考核內容及考核權重見表1,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學時為16,其中10學時用于必考實驗,6學時用于選考實驗,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從選考模塊中至少自主選擇2個選考實驗,形成不同難度的實驗組合。建立開放式多維度的考核體系,實驗總成績=必選實驗成績(60%)+選考實驗成績(40%)×實驗權重系數??己朔绞椒譃槲髌諏嶒炂脚_、思科實驗平臺及教師現(xiàn)場考核,其中,思科平臺可完成虛擬實驗與實物操作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實物考核:采取實驗操作與實驗報告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對于每一個實驗項目,采取對網絡設備(交換機或路由器)的實際操作考核,教師根據實驗操作與實驗報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且以實驗操作成績?yōu)橹?,實驗報告為輔,最終加權給出學生的成績。
(2)思科平臺實驗考核:采取模擬仿真考試模式,基于Packet Tracer仿真實驗軟件以及Java虛擬機,系統(tǒng)給出題目要求,自動加載考試系統(tǒng)環(huán)境并設置考試時間,學生可以選擇手動交卷,或者系統(tǒng)考試時間到自動交卷的方式。學生提交后,系統(tǒng)將根據預先設置的評分點自動評分,并提供每個學生的個性化考試反饋,如圖3所示,具體包括各個知識點的分布情況及得分率,方便教師把握學生學習情況[6]。同時系統(tǒng)針對每個班的情況,給出得分率及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給老師提供實驗情況的整體效果參考。該模擬環(huán)境所完成的系統(tǒng)考試完全可以移植到真實網絡環(huán)境中完成,可先在虛擬仿真實驗環(huán)境下完成模擬,然后在真實設備上操作,實現(xiàn)虛實結合的考核方式。
(3)西普平臺實驗考核:采取系統(tǒng)自動評判與實驗報告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可提供遠程實驗支持,全天候開放,學生可在任意時間地點進行在線實驗和考核;系統(tǒng)對學生在線情況、實驗過程和結果自動評判,提供實驗情況查看、自動判斷及成績統(tǒng)計等管理功能。在西普平臺上實施的研究設計型實驗須分組進行,考核標準包括課前實驗平臺預習、團隊答辯及系統(tǒng)演示、協(xié)作能力評價、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實驗報告、實驗層次權重等, 建立一個更加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具體為實驗平臺預習、團隊答辯及系統(tǒng)演示、協(xié)作能力評價、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實驗報告部分。
3 考試改革實施效果及總結
考試改革的實施范圍包括計算機專業(yè)、軟件專業(yè)、通信專業(yè)和物聯(lián)網專業(yè),2015年,計算機網絡原理被列為學??荚嚫母镌圏c課程。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試點實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3級4個班約120名學生,參與教師2人,輔助參與教師2人。2016秋季學期正式實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4級4個班、軟件工程2014級3個班及通信工程2014級3個班合計約300名學生,參與教師6人,輔助參與教師3人。 經過一學年的考試改革實施,試點實施的班級在出勤、研討性活動積極性、實踐能力等方面要明顯優(yōu)越于沒有實施考試改革的班級,對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影響則未見明顯差別。
從整個考核的實施來看,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考試改革總體目標基本實現(xiàn),以“兩化一體”為核心的新型考試理念與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鍛煉了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但考核過程中仍體現(xiàn)出一些問題,需要改進:①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實際上不僅僅是考試方法的改革,實質涉及深層次的課程體系改革問題,需要授課方法、教學模式的配合改變,因此,如何進行考試改革的配套體系改革也是未來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②過程化考試改革為真正渴望學習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舞臺,但同時網絡化考核也容易造成不勞而獲或成績不公正。由于過程考核和實驗考核占的比重達到50%,相較于往年情況,部分學生對期末考試的重視程度不夠,表現(xiàn)為期末考試不認真對待,卷面成績分數較往年差,甚至個別同學卷面成績不理想,需要通過其他環(huán)節(jié)成績來提分。③在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制度下,還難以做到完全的個性化考核,考試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劉隆華. 論高??荚囍贫鹊母母锱c實踐[J]. 湖南社會科學, 2014(1): 229-231.
[2] 王曉杰. 基于學習風格差異性的個性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 考試周刊, 2009(26): 14-15.
[3] 許博. 面向全過程的課程考核方法研究[J]. 計算機教育, 2014(23): 99-100.
[4] 馬良, 周航航. 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的生態(tài)化交融模式研究[J]. 陜西教育, 2014(4): 45-47.
[5] 邢長友, 陳鳴. 高級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 計算機教育, 2013(7): 50-52.
[6] 武凌. 基于Packet Tracer 的計算機網絡實驗技能考核的實現(xiàn)[J]. 計算機教育, 2013(4): 92-93.
[7] 周乃彤, 胡明. 過程考核導向的“藥事管理學”課程考試改革實踐與探索[J]. 中國藥事, 2015(2): 167-168.
[8] 錢厚斌. 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視界的高校課程考試改革[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0(9): 145-147.
[9] 齊瑞國, 許鵬奎. 高校課程考試的現(xiàn)狀調查與改革探討[J]. 高教論壇, 2010(9): 105-107.
(編輯: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