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陳天民
陶園三昧
文_ 陳天民
陳天民 Chen Tianmin
余居所曰“易安廬”,示粗陋簡易、隨遇而安之意也;廬中有“天祺閣”,示天賜福祺、心存感恩之意也;閣側有“方圓禪房”,示讀經(jīng)參禪、明道日新之意也;禪房之上有“陶園”。
陶園是一方樂土。
一個極其簡陋的地方。一畫墻,一書案,一茶臺而已。窗外一小小露臺,植些許花草,倒也茂盛。若天朗氣清,可遠眺秦嶺如黛山色,可近取渭河似錦水波。
陶園雖是陋室,卻也可人,煮一杯清茶,涂兩筆墨畫,讀幾頁“墳典”,臨數(shù)行古帖。興來時操琴高歌,放浪形??;興去時獨坐高臺,靜思悟道。常有鴻儒來雅謔酬唱,談笑風生;有書友來評書論道,耿直爭辯;有樂師來操琴擊節(jié),齊奏合鳴;有白丁來赤膊掰腕,吆五喝六。入吾園者,皆為吾友,無高低貴賤之別,無鄙夷慢怠之舉,無爾虞我詐之爭,無名利得失之擾。陶園粗魯而不低俗,文雅而不迂腐??陕劺世蕰?,可評赫赫新作,可品淡淡香茗,可賞悠悠琴韻。此情也融融乎,此地也陶陶然。
陶園是一種狀態(tài)。
相傳宋代時,有僧大肚笑臉,身背布袋,云游四方,人稱布袋和尚,有人問:如何成佛?他看看天,看看地,放下布袋,閉目垂手而立。這是教人:明白、放下。
余花甲之年,偶有感懷:
六十年來求功名。朝也忡忡,暮也忡忡。渭水樓臺一釣翁。水中月明,天上月明。直須行樂夕陽紅。朝霞彤彤,晚霞彤彤。莫教琴聲伴雨聲。富亦空空,貴亦空空。(《調寄一剪梅》)
友人說:活明白了。
騷客曰:得道了。
其實,年逾花甲,始覺歌伎柔奴之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實非虛言。安吾心者何處?陶園者便是!
非賴陶園之舍,非憑陶園之茶,非倚陶園之畫墻,非借陶園之書案。是入陶園而心無旁騖,是入陶園而無爭無怨,是入“陶園”而知無為,是入陶園而知有止。知止而有定,定而靜,靜而安,安而慮,慮而得,得而精進耶!
于是陶園便不是一個處所或地方,陶園是心靈狀態(tài),陶園是生活狀態(tài),陶園是生命狀態(tài)。
灑脫!充實!自在!
陶園是一重境界。
人問:明白、放下又如何?布袋和尚又看看天,看看地,背起布袋,揚長而去。這是教人放下自己,背起眾生,勇猛精進。
1.陳天民 草書自作文一則90cm×50cm×32017
2.陳天民 色空取舍五言聯(lián)180cm×30cm×22017
曰:青春作賦,皓首讀經(jīng)。年輕時信奉儒學,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雄心勃勃,見賢思齊。壯歲時崇尚道學,體陰陽之道,悟推移之理,察天地之機,測風云之變。身體力行,艱苦創(chuàng)業(yè)。漸入老境,注重佛學,緣起之說,空有之論,半珠滿字,大小之乘,止觀定慧,佛心我心。
一絲不掛坐陶園,但使寸心日日閑。
閉目靜觀渭水水,隔簾相望南山山。
曰:“人生識字憂患始?!眳s怎得無端思想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來,竟以螻蟻之軀生“挾泰山以超北?!敝?。憂國人信仰缺失、文化缺失和道德缺失……妄想激濁揚清、扶正祛邪,試圖以弘揚傳統(tǒng)、崇尚經(jīng)典、注重學術,潛移默化,正國人浮躁之時風。
嗟乎,集清露以添大海,聚微塵以增五岳,于是乎,四下開壇設講,傳經(jīng)布道,省城京城,大學小學,高官巨富,平民百姓,力所能及,我行我素。
樹我“陶園”精神!
達我“陶園”境界!
丙申秋月玄伯于陶園
約稿、責編: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