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榮
張紹林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現任沈陽市第四十五中學教導處主任,同時也擔任兩個班級的英語老師。妻子張淑敏是渾河站西街道九州社區(qū)副主任。他們還有一個女兒在讀初中。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
1991年大學畢業(yè)的張紹林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他熱愛這個神圣的職業(yè)。他想一定要教好人、育好人、桃李滿天下,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材,絕不能誤人子弟。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教育學生時,張紹林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他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的點滴言行舉止。他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
當他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他沒有指手畫腳、拈輕怕重,而是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他叮囑學生遵守紀律時,自己先做到遵守校紀班規(guī)。
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教育,換來了可喜的變化,班級地上有廢紙同學們都會主動撿起。
現在的班級里,同學們每天都會主動開閉電燈;有的同學還在下課時主動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同學講題。同學間團結友愛的氣氛非常濃厚。
當張紹林老師表揚同學們時,同學們都會大聲地回答:“張老師,我們是跟您學的?!边@句話震撼著張紹林,讓他感覺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因為他從同學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時也驗證了“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張紹林被評為和平區(qū)教育系統(tǒng)奉獻之星優(yōu)秀黨員、和平區(qū)先進教師、沈陽市師德先進個人、沈陽市師德標兵。在二十幾年的教師生涯里,他把全部的精力奉獻給了教育教學工作。他每天堅持早來晚走,利用休息時間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講解學法,答疑解惑。
在教學管理上,他倡導立足現實的教學思想,在組內大膽開展分層次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習困難生的自信心。
面對學校農民工子弟較多,學習基礎薄弱的現狀,張紹林在年部及時開展了互幫互學、小組競賽的學習模式探究。通過一年的努力,全體同學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多年來,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業(yè)余生活上,張紹林都把幫助別人當作自己的快樂。并從班主任的角度號召大家奉獻社會,關愛他人。周末,他還組織學生到社區(qū)、敬老院去參加公益勞動、慰問老人。
把關愛從學校帶到社會,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也把愛心和奉獻的種子播撒在同學們的心里。
每當家訪,張紹林遇到學生家庭生活上有困難時,他就會伸出援手,協調街道、社區(qū),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他還帶頭給困難學生捐款,在他工作的這二十幾年里,先后為災區(qū)、困難學生捐款1萬余元。獲得捐款的學生們渡過了難關,學習上也增添了力量,進步也很快。
200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張紹林和愛人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錢包,里面裝有一張銀行卡和4000多元現金及一張身份證。由于沒有聯系電話,又擔心失主著急,他們在路上等了兩個多小時也沒見失主出現。于是,他們回到家里,寫了一張失物認領的告示,貼在撿到錢包的地方,并留下了聯系電話。
兩天后,失主打來電話,在確認失主有效信息后,他將錢包歸還給失主。
這名農民工失主感激萬分,當天就和他單位的領導,給張紹林送去了一面錦旗。
工作之余,張紹林堅持和其他老黨員一起清掃小區(qū)樓道,清運垃圾,贏得了居民的贊揚。他樂于助人,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社會上,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凸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高尚的品格。
張紹林的妻子張淑敏從事社區(qū)工作已十年了。這十年里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待同事真誠善良,表里如一;對待社區(qū)里的老人,誠實守信、有諾必踐,被社區(qū)居民親切地稱為“老人心中的好兒女”。
在工作中,張淑敏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以誠為本,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多年來,她服務于孤寡、獨居、困難、殘疾和高齡等五類老人。她以人為本,積極開展居家養(yǎng)老送時服務試點活動。
積極配合社區(qū)建立了老齡檔案,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辦理了《老年優(yōu)待證》。
另一方面,在摸清老年人數量的基礎上,她多次上門對符合送時服務條件的老年人,進行服務需求調查,完善了工作制度。她組建了助老志愿者隊伍。
在居家養(yǎng)老送時服務活動中,她嚴格執(zhí)行“一天一個電話問候、一周一次入戶服務、一月一次健康體檢、一年一次生日祝賀”的服務標準。與此同時,她還積極配合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和區(qū)中醫(yī)院,為服務對象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發(fā)放了“愛心卡”和“健康卡”,長年堅持免費為老人提供健康服務。
她每年都要和同事們一起到老年人家里進行家訪。她對轄區(qū)70—90歲的老年人情況掌握得十分清楚,因為她始終堅信“誠信是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正是由于她的誠實守信,轄區(qū)的老人有什么困難都愿意和她說,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她談。為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率先成立了社區(qū)老年協會文娛宣傳隊并帶頭參加,自薦負責后勤保障工作。老年人要活動場地,她主動與滿融大廈聯系協調,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老年人要展示舞臺,她又主動與市區(qū)相關部門聯系,為老年宣傳隊提供舞臺。同時,還協調社區(qū)文化中心為老年人免費開放了圖書閱覽室、健身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文體設施,實現了社區(qū)“10分鐘文體娛樂圈”的目標。她還動員老年人組建了秧歌隊、民間曲藝隊、合唱團、太極拳隊、舞蹈隊、功夫扇等十余支文體隊伍,經常參加活動的老人達300余人。在這些老人的帶動下,許多居民開始自發(fā)地參加到各類文體活動中來,成為社區(qū)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作為一名社區(qū)基層干部,張淑敏以身作則,愛崗敬業(yè),始終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誠實守信的人生準則,她待人誠懇熱情,得到了社區(qū)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也贏得了社區(qū)居民的一致好評。
多年以來,張紹林以一顆真誠的心,面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把誠實守信記在心上,踏實地做人、做事,給我們大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千萬個家庭細胞和諧,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和諧。張紹林和妻子的工作作風展示了黨員干部的高風亮節(jié),只要每個人都能為他人、為社會奉獻一點自己的光和熱,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