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莉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可見,在語文教學中,養(yǎng)成學生積累語言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可謂“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下面就我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實際經(jīng)驗,談談養(yǎng)成學生積累語言習慣的一些形式和內容。
一、形式
1.品味
品味是積累的前提,積累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只有懂得什么樣的語言是美的,才能在今后的閱讀中懂得欣賞,懂得有意識地積累和模仿,直到創(chuàng)作。否則,要求學生閱讀或摘錄,都是原生態(tài)的被動的收效甚微的行為,不是自覺的主動的有效的學習行為。而且不少學生在摘錄“美文”時多關注作品的思想性(內容),少有關注形式和語言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品味語言,如何欣賞不同風格的語言特點。品味語言,是閱讀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任務,開展指導閱讀品味的專題課堂,但最佳效果就是在我們日常的語文課堂里,結合教材進行點滴品讀指導,這樣的指導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2.摘錄
要使別人的語言最后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一定要經(jīng)過用心領悟,其中摘錄就是一種好方法。摘錄可以幫助學生反復斟酌文章,進一步理解文章,積累材料,同時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要把摘記當成一項作業(yè)去敷衍了事,而是自覺地把它當作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不管課內、課外閱讀,要做“有效摘錄”,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
摘閱讀中能引起共鳴的句段。就是那些平日有所觀察有所了解有所感受的內容,想把它寫出來卻“辭不達意”,現(xiàn)在正好讀到那些想表達而表達不出的句子段落,一定要摘下來。這些句子段落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即使不背都能記住,特別利于運用。
摘文情兼美的句段?;虮扔魃鷦?,或擬人傳神,或排比出色,或對偶工整,或音韻和諧、節(jié)奏分明……形式上的優(yōu)美總是很吸引人的。這樣的句子,內容熟悉或是喜歡的,或表達了一定的哲理,或抒發(fā)了某種感情的句子段落。
摘文字優(yōu)美或形式新穎的句段。細心品味過后,覺得它是美的,表達很新穎,很獨特的句段(篇),只要喜歡的就摘下來。
3.記誦
香港大學教授陳耀南博士在《談背誦》中說:“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好文章背誦得多,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口誦心維,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可見,記誦在語文積累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寫作好的學生在小學就已學會并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而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往往沒有這種習慣,且感覺很煩,基本不會自覺去做。最佳的外力檢查是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利用早讀、晚讀或課前幾分鐘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抽簽檢查、結對互檢、默寫背誦、講析語言妙處等各種有效的檢查方式,這樣學生會覺得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一件事,從而進行初步內化,堅持一段時間他們會嘗到甜頭,慢慢形成自覺積累的習慣,同時也培養(yǎng)了語感。
4.運用
語文老師經(jīng)常跟學生說,學好語文要多閱讀,寫好文章要多摘錄,可是還有好多學生覺得自己雖讀過很多課外書,摘過很多的美文、但語文還是不好,因為這是缺乏運用。不運用的句子永遠是別人的語言,積累的語言只有運用起來,才是自己的,才能提高語言表達水平。語言運用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直接在寫作中運用摘來的句子表達你的意思。
第二步,將積累的句子改一改后再用,使它能更恰當貼切地表達意思。
第三步,用自己創(chuàng)作(仿寫)出的新句子來表達意思。
同時要注意,語言品味要與課外閱讀、摘錄及記誦和運用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積累效果。
二、各年級段建議訓練內容
語言積累一定要長期堅持。各塊內容可以根據(jù)難易程度分散到初中三年的六個學期中進行反復訓練。
1.七年級語言積累
常規(guī)積累:每周摘背2首詩(古詩1首,現(xiàn)代詩1首);兩周摘1文,從內容、形式(語言、結構、構思等任選一項有特色的)加以點評。
常規(guī)訓練:每日課前三分鐘,背誦美句,或朗誦詩歌(內容和人員均抽簽決定)。擴句(縮句)訓練,學生作文語言平庸,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會使用修飾語,只有“樹干”,沒有“枝葉”。針對這個問題,可結合閱讀課進行縮句訓練,讓學生體會修飾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然后,再結合學生的作文,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做擴句訓練。
2.八年級語言積累
常規(guī)積累:日讀一文(課外閱讀,記好題目及出處,以備檢查)。
日摘一段(摘錄在積累本中,注明日期)。
日品一章(對摘錄的章節(jié)進行點評)。
日誦一言(對其中美句熟讀成誦)。
日寫一句(每天仿寫或創(chuàng)作一個有新意的句子)。
常規(guī)訓練:課前三分鐘,或背誦美句,或朗誦詩歌(內容和人員均抽簽決定)。
修改訓練:將好句刪換一詞,讓學生修改,再與原句比較,體會原句的好處;呈現(xiàn)學生寫作中有問題的句子,集體修改。
3.九年級語言積累
常規(guī)積累:美文常讀,精彩常摘,語言常品,好句常誦,妙句常寫。(由于初三學習緊張,不作硬性規(guī)定。同時,多數(shù)學生也養(yǎng)成了好習慣,不必作數(shù)量上的規(guī)定。)
常規(guī)訓練:仿句訓練;續(xù)句訓練;對對子訓練。讀一點對韻新編,背一些對聯(lián),練習一些對對子(寬對),可從簡單的一字對起,慢慢增加字數(shù)。這個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出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整句的能力。
三、語言積累注意點
1.防止語言積累變成摘抄作業(yè)
防止學生將積累當作一項作業(yè),為了交作業(yè)而去摘抄,甚至沒有閱讀,不加挑選,這就改變了積累的性質,變成摘錄抄寫了,起不到積累語言的真正目的。積累是一種主動的語言學習的行為,要讓積累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
2.防止積累與運用脫節(jié)
不少學生有過這樣的體會:優(yōu)美語言摘抄了一本又一本,但自己的作文語言卻沒有提高,這是因為學生的積累與運用脫節(jié)了。積累為了運用,摘錄后要多讀,要多品味它的好處,要有意識地進行仿寫訓練,自覺地運用到作文中去。這樣的日積月累,作文語言才能提高。
3.防止堆砌辭藻,華而不實
過度地引用、化用古詩文或名言警句,過度地使用成語、俗語、典故,或過度地運用一些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是學生積累初期時易犯的語言毛病。辭為達意,切不可華而不實、以辭害義,這是須要提醒學生注意的,要重視樸實感人的語言學習。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臺州初級中學(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