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康
絕大多人有頭痛過,大家一般也不會太在意,疼起來休息一段時間就行了。可實際上,有些頭痛可能隱藏著比較嚴重的疾病,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病史越短的頭痛越危險,因為時間越短的頭痛,越有可能是繼發(fā)性頭痛,而病史越長,原發(fā)性頭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繼發(fā)性頭痛要危險于原發(fā)性頭痛。繼發(fā)性頭痛的原因很多,可以大概概括為三種,即頭面部器官的病變、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顱內病變。
頭面部器官病變,也就是眼、耳、口、鼻等的病變,會造成頭痛,最常見的是青光眼造成的頭部疼痛。青光眼患者眼壓增高,眼珠膨脹,牽拉到眼球和眼眶里面的神經,就會出現眼球部位以及眼球后部的疼痛。除了頭痛,青光眼引起的頭痛還會伴隨視力下降,嚴重的還會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如高血壓、發(fā)燒等也會引起頭痛,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種頭痛不會局限于頭部的某個區(qū)域,會分布在全頭部,且以脹痛為主要特點。顱內病變,如顱內腫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瘤,也會引起頭痛。顱骨內容量是一定的,若在顱骨內長了腫瘤,那顱內壓力一定會增高,這樣會牽拉腦膜,觸動腦膜上面的痛覺纖維,人體就會感覺到頭痛。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占用空間越來越多,顱內壓力越來越大,頭痛也會由輕到重,最后出現嘔吐等一系列癥狀。這類頭痛開始的時候會在腫瘤相關位置,逐漸會蔓延發(fā)展為整體性頭痛。不一樣的腫瘤,由局部到整體頭痛的時間不一定,有的良性腫瘤,如腦膜瘤,它可能很長時間不生長,病人也沒有什么特殊癥狀,疼痛感也不是很明顯;有些惡性腫瘤,如腦膠質瘤、星形細胞瘤或者轉移瘤等,生長速度很快,頭痛發(fā)展過程也非常短。我們不能單純依據頭痛程度來判斷病情的輕重,有時嚴重的頭痛是原發(fā)性頭痛,而輕微頭痛也有可能是繼發(fā)性頭痛。所以那些從來未有過頭痛癥狀的人,出現突發(fā)性頭痛,不論痛得是否強烈,都要及時就醫(yī)。
頭越疼,并不意味著病情越重。有一些原發(fā)性的頭痛,疼得很厲害,如偏頭痛,但危害并不是很大。偏頭痛發(fā)作時,病人往往不能正常生活,即使輕微地走動都會導致頭痛加重,而且會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病人只能臥床休息。偏頭痛并不等同于偏側頭痛,約40%的偏頭痛是雙側的,這次是左側疼痛,下次可能會是右側疼痛,偏頭痛是疾病的名稱,而偏側頭痛是表現癥狀。偏頭痛以跳痛為主,主要和顱內動脈收縮、舒張功能紊亂有關,常有家族遺傳史,發(fā)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一般在60歲后可以自愈,之前藥物可以控制發(fā)作,但都不能徹底治愈。
叢集性頭痛也是一種原發(fā)性頭痛,一般不會導致嚴重后果,主要發(fā)病于年輕男性。之所以叫作叢集性,是因為這種頭痛會在某一段時間內每天固定時間發(fā)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主要的疼痛部位在眼眶里邊和眼周,且向額、太陽穴等部位放射,疼起來難以忍受,會出現眼睛發(fā)紅,流眼淚,流鼻涕,瞳孔縮小的癥狀,目前病因還不完全清楚,但有一個緩解叢集性頭痛的特效方法,就是頭痛發(fā)作時馬上吸純氧10分鐘。
有一種頭痛和體位改變有關系,越是躺著,頭痛就越厲害,這類頭痛是十分危險的,一般是繼發(fā)性頭痛,是高顱壓的表現。我們知道,顱內的腦脊液包裹著腦組織,起到緩沖保護作用。體位改變時,腦脊液產生顱壓,來固定的腦組織的位置,使腦組織處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站立時顱壓會略低,平躺時顱壓略高,但正常情況下,相差不會很大。輕度的高顱壓會牽拉腦膜,導致頭痛;嚴重的高顱壓會壓迫視網膜,造成失明;再嚴重的會危及生命。如果出現夜間頭痛醒來,還伴有惡心、嘔吐或視力下降,一定要小心有無顱內壓增高的可能性。導致顱內壓增高的的疾病有很多,如腫瘤、腦出血、腦炎等,因為這些疾病可能會引起腦組織水腫,水腫之后就會導致顱壓的增高。
頭痛真的并不是一件小事,并不是我們簡簡單單在家里就能處理的事情。有了頭痛的癥狀后,最好還是請專業(yè)的醫(yī)生幫助判斷病因,對癥下藥,緩解痛苦,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我們避免危險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