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乾
本文圍繞老字號的認定、老字號的權利人、老字號的共存和對老字號的法律保護,分析實務中與老字號相關的常見法律問題和我國法院的處理思路。
老字號是具有一定歷史和文化背景、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或服務、取得社會或特定地域消費者認同的字號或商號。老字號以消費者可感知的使用方式被長期地、持續(xù)地使用,從而在公眾心目中形成了對其特定的認知,具有歷史傳承性。2008年商務部等14部門發(fā)布的《關于保護和促進老字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和2017年商務部等16部門發(fā)布的《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均明確指出應加強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圍繞老字號,我國法院審理了多起有較大影響的案件。本文圍繞老字號的認定、老字號的權利人、老字號的共存和對老字號的法律保護,分析實務中與老字號相關的常見法律問題和我國法院的處理思路。
一、老字號的認定
我們通常所談的老字號指的是經由商務部或地方商務部門認定,授予老字號稱號的字號。商務部根據(jù)《“中華老字號”認定規(guī)范(試行)》于2006年和2011年先后認定了1128個“中華老字號”,各省市縣級商務主管部門也認定了諸多地方老字號并頒發(fā)證明。在人們的日常語言習慣中,老字號還包括了滿足上文所述的歷史傳承、公眾認可等特征要求但未經商務部門認定的商號。就老字號的認定與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的是某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是“中華老字號”?,F(xiàn)在,從商務部頒發(fā)的證書上可見,其認定的“中華老字號”的對象是民事主體的注冊商標。但是,地方各級商務部門所認定的對象,有的是注冊商標,有的是企業(yè)名稱,有的是二者兼有。在認定對象是企業(yè)名稱的情況下,是否要求企業(yè)所使用的商標獲得核準注冊,各地要求不同。
第二,根據(jù)《“中華老字號”認定規(guī)范(試行)》和《“中華老字號”標識使用規(guī)定》,原經有關部門認定的“中華老字號”要重新參加認定?!爸腥A老字號”標識適用于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因此,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授予的“中華老字號會員單位”稱號、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稱號,均不屬于商務部“中華老字號”。
第三,老字號,本質上屬于一種榮譽稱號?!爸腥A老字號”和大部分地方老字號認定的均是注冊商標。但老字號不同于商標,商標有其被工商部門核準使用的類別。商務部門認定老字號時,考慮的是企業(yè)在其所屬行業(yè)里長期使用的商號的綜合影響力,該商號與其對應的注冊商標背后的核準使用類別無直接關系。
二、老字號的權利人
老字號應當屬于其創(chuàng)設者或傳承人,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于公私合營等原因,很多老字號原有的傳承人失去了對字號的所有權。如果若干年后,之后的傳承人重新啟用該字號時,發(fā)現(xiàn)已有他人將與該字號相同或相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核準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使用,如果傳承人依照《商標法》第32主張在先商號權或惡意搶注未注冊商標,那么需要證明其商號經先輩使用所形成的商譽和商業(yè)價值以及所具有的影響力在其停止使用該商號若干年后仍得以延續(xù)至爭議商標注冊申請日,比如“同德福”案1。若他人注冊的商標已獲得了老字號稱號,傳承人不能以獲得老字號稱號作為其自身商品或服務的宣傳用語,比如“四知堂”案2。
如果字號的傳承人從未中斷對該字號的使用或者相關公眾已將該字號作為對該特定人群所傳承的特定技藝和創(chuàng)作的一種特定稱謂,比如“泥人張”案3,那么,該字號可以作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稱受到保護。其他民事主體將該字號作為企業(yè)字號予以登記或者在相應類別上作為商標予以注冊, 在沒有合法合理依據(jù)的情況下,可以認定其具有明顯的攀附故意,構成不正當競爭。
當若干傳承人均具備某項制作工藝或技藝,均在當?shù)亻L期、實際使用同一字號,為字號的傳承與發(fā)揚作出了相應的貢獻,并為當?shù)氐南M者所熟知,那么就意味著該字號并不指向單一的商品提供者。盡管一方將與老字號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但是其他方作為傳統(tǒng)制作工藝的傳人或后人,仍有權正當合理使用該老字號,享有相應的家族傳承利益,比如“老童家”案4、“童德大”案5。
若老字號已被他人所有并一直沿用,傳承人申請注冊與老字號相同的商標時,一般情況下,會因違反他人在先商號權無法獲得核準。但是,以在先商號權作為阻卻傳承人注冊的事由時,也要充分考慮老字號上積累的商譽的來源,分析傳承人注冊商標的合理原因,分析如果核準注冊是否會造成消費者混淆。在“三多軒”案6中 ,法院認為,雖然屬于三多軒商店的 “三多軒”字號成為“廣州老字號”,但是,相關公眾對三多軒商店及“三多軒”字號的認可離不開黃氏家族在原“三多軒”經營活動中所積累的工藝技術和建立的良好聲譽,“三多軒”創(chuàng)始人的后代申請注冊被異議商標,并不會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所以,應予核準注冊。
三、老字號的共存
老字號的共存指的是不同的民事主體對相同或相似的老字號分別具有所有權,具體包括中華老字號之間的共存、同一地域范圍內的老字號的共存、不同地域范圍內的老字號的共存、中華老字號與地方老字號的共存、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的老字號與商務部認定的老字號的共存、中國大陸的老字號與港澳臺地區(qū)的字號的共存。
在共存的情況下,如果一方在指定商品或服務上就與老字號對應的商標獲得了核準注冊,另外一方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上注冊相同或近似商標時,需要考慮到該方也與該商標所對應的商號具有密切相關的歷史淵源,為相同的商號在相關行業(yè)的市場信譽及商業(yè)價值的建立和提升也做出了貢獻。所以,不同主體的歷史傳承、企業(yè)沿革、市場聲譽和相關公眾群體應當?shù)玫酵瑯拥淖鹬兀热绻枮I的“老鼎豐”與上海的“鼎豐”7,對兩者的企業(yè)名稱及其商號應當給予同樣的保護。在兩個老字號的影響力所覆蓋的地域范圍不完全重合的情況下,比如,一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了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另一方具有區(qū)域性的市場影響力,如果相關公眾能夠分別將其與使用主體及其商品形成對應聯(lián)系,可以區(qū)分兩者所提供的商業(yè)服務來源,不會造成消費者對申請商標指定的服務與已注冊商標核定的服務混淆或者誤認,那么應當予以核準注冊,比如“李連貴”8、“哈東祥”9、“宏濟堂”10案。
同理,在共存的情況下,即便一方的注冊商標是馳名商標,在判斷另一方對相同或相似老字號的使用行為是否侵權時,也應當考慮特定的歷史背景,根據(jù)公平、誠實信用以及保護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的原則來處理,代表性案例的是“張小泉”案11。但應注意的是,老字號共存的雙方或各方應當共同維持相同字號的良好形象和聲譽,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使用各自的商標,應該善意地、盡可能地區(qū)分各自的產品及服務,避免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
四、對老字號的法律保護
老字號作為商號,既不等同于商標,也不等同于企業(yè)名稱,但一般情況下,老字號與其對應的注冊商標或企業(yè)名稱使用相同的文字或者存在文字上的包含關系。有部分老字號因歷史原因,其主體的名稱歷經多次變更,但字號不因名稱變更而中斷,而是依持續(xù)使用而存續(xù)。在尋求對老字號進行法律保護時,應從其商標和其使用的企業(yè)名稱、商號出發(fā)。
在商標行政授權確權案件中,可以依《商標法》第32條主張在先商號權或者其是有一定影響的未注冊商標,來阻卻其他主體對與老字號相同或近似標識的注冊行為。判斷申請注冊商標是否損害在先商號權的標準在于該商標是否容易造成相關公眾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混淆,致使在先商號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在商標侵權糾紛中,可以依《商標法》對其核準注冊的商標或有一定影響的未注冊商標的侵權認定規(guī)則來主張權利。在不正當競爭糾紛中,對老字號的保護是以保護企業(yè)名稱權的形式體現(xiàn)的。
圍繞老字號,我國法院審理了多起有較大影響的案件,比如張小泉、大光明、同仁堂、宏濟堂、泥人張、慶豐等案。相比于一般的涉及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的案件,老字號案件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老字號”稱號在訴訟中經常被作為證據(jù)使用。老字號具有歷史傳承性,所以,可被用來證明相關標識或者商號的在先使用和持續(xù)使用,從而成為商標行政授權時的考量因素或被訴侵權抗辯的理由,比如 “大光明”案12。老字號稱號還可以用來證明相關標識被公眾認知的地域范圍,從而成為判斷消費者混淆可能性的因素,比如“東方”案13。另外,老字號稱號是判斷注冊商標的知名度的參考因素之一。結合其他證據(jù),用來判斷其他主體在注冊與老字號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和企業(yè)名稱、使用相關商標和商號時的惡意。老字號稱號可以作為證據(jù),并結合商品銷售情況、媒體廣告等證據(jù),證明原告方的商品是知名商品,從而依《反不正當競爭法》主張對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保護,比如,“海天”案14。在起訴銷售者侵權的案件中,基于老字號的知名度,銷售商對于其所售的老字號商品應盡更高的注意義務,比如,“張小泉”案15。此外,還可以用來作為侵權抗辯的證據(jù),證明自己商標的知名度高于對方商標的知名度,沒有必要攀附對方商標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已形成了穩(wěn)定的市場格局,比如“下關沱茶”案16。
第二,雖然老字號不能夠像馳名商標一樣獲得跨類保護,但可以基于“中華老字號”所代表的注冊商標的較高知名度,結合更多證據(jù),證明他人申請注冊的相同標識即便不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類別上,依然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認,從而為老字號爭取到一定限度的跨類保護,比如“世泰盛”案17。老字號稱號能夠代表相關主體取得了一定社會認可度,所以,可作為證據(jù)之一來證明在某一商品類別上的已注冊商標的商業(yè)信譽經使用可以延續(xù)至其他類別,并產生積極的指示商品來源的作用,比如“亞”案18。
第三,法院在判斷商標近似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對老字號商標更寬范圍的保護。比如在“中華”案19中,法院認為,考慮到“中華”注冊商標具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比較久遠的歷史,特別是其獲得了“中華老字號”的認證等因素,“中華”商標應當受到更為廣泛的司法保護。在“內聯(lián)升”案20,法院結合“內聯(lián)升”是馳名商標、獲得“中華老字號”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認為在其具有如此高的顯著性和知名度的情況下,與其構成近似商標的范圍較普通商標也應更寬,同業(yè)競爭者亦相應地應具有更高的注意和避讓義務。
第四,老字號具有歷史傳承性,承載著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對老字號的歷史的如實記載和保存至關重要。對老字號的歷史傳承過程的虛假描述構成商業(yè)詆毀。比如“同仁堂”案21中,臺灣中華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網站上的描述所傳達出的信息會使得消費者對北京同仁堂公司的產品是否是老字號“同仁堂”一脈相承的、傳統(tǒng)的、正宗的產品產生懷疑,北京同仁堂公司的商譽因而受到損害。同仁堂科技公司沒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上述言論屬實,屬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惡意貶損北京同仁堂公司商譽,構成商業(yè)詆毀。
第五,老字號凝聚了創(chuàng)設者和傳承人積累的商譽,具有商業(yè)價值,能夠增強使用者的市場競爭力。所以,應禁止老字號稱號的冒用。比如,在“雙溝”案22中,對于未取得老字號稱號的企業(yè),在商品上標注為“中華老字號”,容易使相關公眾誤認為該酒系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號的雙溝酒業(yè)所生產,且誤認該酒的品質已經達到“中華老字號”的標準 ,構成不正當競爭。對于中斷使用的老字號,雖然成為可自由使用的公共資源,法律雖不禁止無歷史淵源者使用長期中斷的老字號標識,但是法律禁止無歷史淵源者利用老字號歷史進行虛假宣傳,比如“同慶號”案23,陷入糾紛的西雙版納同慶號和易武同慶號均與老字號無歷史淵源,但雙方均以老字號的歷史進行宣傳,企圖嫁接老字號歷史、誤導公眾,都涉嫌不正當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