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建琛
在眾多貧困學子的眼中,俞斌是“愛心使者”,是“最親愛的爺爺”。圖為余斌給結(jié)對的小朋友檢查寒假作業(yè)。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堰橋街道,住著一位七旬退休教師。他簡樸的家中時常被一些孩子的衣物、文具等物品堆滿,這些物品隨后都送往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手中。
捐款、捐物,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學子,對七旬老人俞斌來說,已成為一項事業(yè)。20多年來,俞斌結(jié)對資助了660多名素不相識的貧困學生,寄出衣物上百噸,愛心包裹300多個,他個人直接資助貧困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累計逾35萬元,大家都稱他為助學公益“達人”。他百上大別山、十下陜川、三赴西藏,先后200多次自費前往邊遠山區(qū)和農(nóng)村,足跡輾轉(zhuǎn)在各地貧困地區(qū),為的是多幫助一個學生,多奉獻一份愛心。
俞斌生于一個貧寒的農(nóng)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8人,作為老大的他自小飽嘗無錢上學的無奈,后來靠著自己的刻苦努力當上了教師,他對貧困家庭的孩子格外關(guān)注。
1994年,48歲的俞斌報名參加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組織的“希望工程1+1助學行動”,與貴州省開陽縣一名失學半年多的三年級學生結(jié)成了“對子”。了解到這個孩子的家庭狀況后,月工資僅300余元的俞斌第一次就匯出400元助學款。
1996年暑假,在學校支持下,俞斌背著一大包學習用品和衣物,踏上了去貴州的列車,他要去看看結(jié)對學生,看看山區(qū)的那些孩子們。
坐了整整兩天兩夜的火車,又換乘大客車、中巴車顛簸了3個多小時,負重徒步30多里山路,俞斌才到達大山深處的目的地。這里的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嚴峻,許多學生家徒四壁。
第二天,太陽剛升起,村長陪著俞斌來到學校。低矮的平房前,校長、老師和同學們早早在操場列隊。校長從懷中捧出一面鮮艷的紅旗,升上旗桿,沒有音樂、沒有歌聲,卻是俞斌經(jīng)歷過最難忘的升旗儀式。
凝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面對孩子們純真而充滿期盼的眼神,俞斌決定:“要盡己所能,資助更多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
俞斌取消了去黃果樹旅游的計劃,留出返程車費,把剩下的1000多元傾囊捐出,又資助了4名特困生重返校園。
從此,俞斌的“愛心長跑”開始了。
俞斌始終牽掛著貴州的山里娃。后來他6次自費赴貴州,將資助款和日用品送到貧困孩子的手中。他乘火車從不睡臥鋪,餓了就隨便啃幾口自帶的干糧,心心念念想的是能多省一分是一分,那些困難學生比自己更需要這些錢。
多年來,俞斌穿的是兒子和別人送的“二手貨”,有的還打著補丁。他中午很少在學校食堂吃飯,每次都回家簡單煮點面條吃,他說:“吃面條每天可以省下3塊錢,幾個月下來,就可以資助1名貧困生了。”他70多平方米的家中沒有高檔家具,卻堆滿了要郵寄給學生的包裹,他幾乎每周都去郵局匯錢、郵信、寄物。
穿梭于城市與山區(qū),多年來,俞斌架起一座座愛心助學的橋梁,資助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學生和他們的家庭。
江蘇省泗洪縣梅花鄉(xiāng)的張都,9歲時父親重病去世,母親改嫁,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小學畢業(yè)以全鄉(xiāng)第3名的成績考入中學,卻因交不起學費面臨輟學。得知這一消息,俞斌立即寄去500元錢,并定期捐助。
1998年夏的特大洪災中,張都家的2間泥草房被大雨沖塌,俞斌3次親往探望,送去錢款、衣物,支持張都家建起瓦房,鼓勵他勤奮苦讀,樂觀生活。
學校同事們看在眼里,常對俞斌說:“你對張都比自己的孩子還要親??!”俞斌聽后總是笑笑:“張都從小沒了爹媽,我就是他的親人。”
俞斌熱心助學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他成了貧困生眼中的“救星”??墒?,俞斌的經(jīng)濟收入本就不高,2000年妻子患癌去世,為給妻子治病,他幾乎已經(jīng)花光了全部積蓄,一封封的求援信,讓他倍感“包袱”沉重。
但是,俞斌從不忍心拒絕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安徽省定遠縣張橋鎮(zhèn)周家華的“求援信”,俞斌含著眼淚讀完,當天就給這個素不相識的女孩匯去學費。
暑期,俞斌帶著幾大包衣物去安徽看望周家華,發(fā)現(xiàn)這個家的困境讓人揪心: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周家華和弟弟的生活全靠伯父接濟。而伯父為幫周家華的父親治病,早已一貧如洗,連兒子也面臨失學,再加上另外一個兄弟車禍去世留下了孤兒,他要負擔4個孩子的生活,難以為繼。
回到無錫后,俞斌動員本地一對夫妻一起資助周家華一家。為幫助他們脫貧,俞斌還給周家買了一頭母豬,甚至大熱天去幫著插秧、種地。
俞斌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圖為余斌在大別山一個僅有7個學生的學校給孩子們上音樂美術(shù)課。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俞斌樂當“紅娘”,發(fā)動身邊愛心人士、單位、企業(yè)捐款捐物幫助貧困學子。
堰橋中學黨支部黨員聆聽了俞斌的事跡報告,幾分鐘內(nèi)就捐款3000多元,并帶動全校教師踴躍捐贈。
洛社鎮(zhèn)隆達化工物資有限公司顧國興聽說俞斌助學學生宿舍的被子沒有被套,立即把100條被套送到學校。
2007年春節(jié)前,前洲街道謝村嘉盛印染有限公司特制200條羊毛被,快運到大別山區(qū)和皖南老區(qū),送給貧困孩子們。
堰橋街道90多歲老黨員陳華榮也被俞斌的助學故事深深感動,積極加入愛心接力隊伍,全家四代人共結(jié)對幫扶了7個貧困學生……
2006年3月,俞斌退休了,卻越來越忙。他忙著到學校宣講,促成江蘇省錫中實驗學校、無錫市堰橋?qū)嶒炐W、長安中學等與山里學校結(jié)對,開展助學“夏令營”活動;他忙著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為當?shù)氐呢毨Ш⒆印⑼鈦韯?wù)工人員子弟提供免費餐飲,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幾年中,在他家就餐的孩子和家長超過1000人次;他忙著成立愛心工作室,為更多的愛心人士牽線,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近年來愛心工作室已經(jīng)幫助了350多名貧困孩子完成學業(yè)……
“生命不息,助學不止?!?俞斌說,“通往深山的路,我將一直走下去?!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