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驗”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神秘武器。其實,這一觀念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觀念一脈相承
剛剛過去的5月,作家格非的小說《隱身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最近獲美國蘇珊·桑格塔翻譯獎。近年來,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曹文軒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劉震云獲得了埃及文化最高榮譽獎,劉慈欣獲得了雨果獎……伴隨著一系列重量級國際文學獎項被頒發(fā)給中國作家,中國文學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日漸擴大。
一些中國文學作品在國外的銷量也非??捎^,比如《三體》英文版全球銷售超過25萬冊,《解密》英文版和西文版銷售均超過5萬冊,英文版進入美國亞馬遜總銷售排行榜前100名,西文版名列西班牙文學銷售總榜第二?!度嗣裎膶W》外文版推出了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俄文、日文、西班牙文等9個語種的版本,2016年一年出版各語種版本共計20期,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專家的好評,其中,《人民文學》雜志阿拉伯文版在埃及發(fā)行12000冊。文學評論界也認為,這表明中國當代文學已成為國際文學領域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中國文學越來越受到國際上的關注,影響力越來越顯著。
在文學作品中讀懂當下中國
歐美的中國文學翻譯出版,始自于上個世紀70年代,其中歐美一流大學出版社曾經是主力隊伍,但翻譯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學術研究,因此中國文學的影響主要是學術性的,很難進入大眾文學閱讀市場。進入新世紀以來,一些跨國出版集團紛紛加大中國文學市場掘金的力度,來自歐美的文學經紀人高度關注中國的文學新秀,挖掘具有世界性題材和潛力的作者,逐步推高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影響力。
中國當代文學已經從學術研究的象牙塔中走出來,逐步深入到歐美社會的普通讀者中間,成為西方社會普通讀者了解中國社會的一扇窗口。而這種變革正源自于活力無限、欣欣向榮的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肖麗媛發(fā)現,與國外讀者需求對路、反映時下中國社會現狀的作品更受歡迎。國外讀者希望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中國社會,對反映當下社會生活的年輕人作品,如“70后”作家作品更重視。
“中國文學的巨大體量、中國作家在時代變革中的復雜經驗,能夠產生出很多優(yōu)秀作品。”科幻作家王晉康對中國文學充滿信心:“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曹文軒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劉慈欣的《三體》也獲得了雨果獎,這充分說明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質量過硬。他們幾位絕不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孤峰,希望更多的作家作品能夠走出去,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p>
作家魯敏通過和版權代理方的交流發(fā)現,中國當代文學的海外閱讀發(fā)生了需求上的變化,相較之前古代文學和描寫中國鄉(xiāng)村生活的作品而言,現在的讀者更希望看到更多關于當下中國城市和年輕人生活的描寫。這反映了外國閱讀市場對中國文學有一種類似于媒體的期待,希望通過文學來了解中國當下正在發(fā)生什么。她期望能看到另一種變化,即在對一個國家和民族命運關注的同時,也能關注到中國作家在文學永恒主題和文學藝術本體上的不懈探尋。
“交流對話能讓作家和評論家回到中國思想的前沿,共同推進文學觀念的更新?!敝袊鲄f(xié)副主席李敬澤說。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作研究部主任、評論家何向陽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作家們提供了豐富的中國經驗。這不僅要求當代作家作出判斷并通過藝術的形式加以呈現,同時也亟須當代評論家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梳理總結,并加以學術表達。
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評論家孟繁華認為,文學評獎尤其是國際文學大獎,是文學經典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在中國,這一形式的權威性更為突出。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自不必說,李洱的小說《石榴樹上結櫻桃》德譯本被當作國禮送給德國總理默克爾,使媒體和讀者對這部小說的熱情達到一個高潮。類似的情況還有《狼圖騰》的作者、獲過亞洲“曼·布克獎”的姜戎,《受活》的作者、獲過“卡夫卡獎”的閻連科等。
“近些年來,‘中國經驗的話題被一再提起,似乎‘中國經驗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神秘武器。其實,這一觀念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觀念一脈相承?!?/p>
立足自己的土地才能“走出去”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世界對中國越來越關注,而政府對于文學走出去的資助力度也越來越大。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等幾大走出去工程的實施,加大了中國當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翻譯出版和海外推廣力度。同時作家本人國際意識越來越強。文學界和其他有關方面作出積極努力,傳播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的作品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感受藝術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正如同濟大學教授馬原所說,“我對世界的熟悉其實都是借力于文學這雙翅膀。世界通過文學被中國接納,被國人知曉,這是最便捷最早的途徑。那么中國是不是也應該通過文學走出去,讓世界了解和認知中國?”
隨著國家日益重視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和對外影響上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在中國文學與文化的對外傳播與譯介工作上增加了不少力度。但毋庸諱言,成效最為顯著,影響更為巨大的,可能還是201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以及2014年走紅英美圖書市場的麥家。自2014年2月起,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衛(wèi)報》等美英主流媒體,對中國作家麥家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作品《解密》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密集報道,不惜筆墨,不掩驚喜。3月,《解密》英文版由美國“FSG”(法勞·斯特勞斯·吉羅出版公司)與英國的“企鵝蘭登”兩大出版集團聯(lián)手出版,并在所有英語國家同步上市,初版同時被納入英國著名的“企鵝經典文庫”。
“黑馬”麥家無意中的“被發(fā)現”,這對海外的人們了解中國不無啟迪。中國當代文學是豐富多彩的,也是與當下世界完全接軌的。值得了解的作家,值得欣賞的作品,不只莫言與麥家。只要不帶成見,取下有色眼鏡,將會看到一個與中國歷史一樣輝煌、與中國現實一樣多彩的當代中國文學。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何建明說,中國文學正加快走出國門,作家對外交流不斷加強,作品也在越來越多地被介紹到國外:“過去的五年中,我們總共組織了137個出訪團,678位作家走到世界上。從這個可以看出我們今天的中國作家跟世界交流的關系。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我們每年有一百部中國當代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被翻譯出去,這足以說明我們今天的中國文學實質上跟世界已經融通了?!?/p>
曹文軒則認為,他的成功要歸功于中國這塊土地賦予作家的無窮靈感:“中國文學要走向世界,中國作家必須堅定地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你應該知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向你提供了世界上優(yōu)質的寫作資源,這個資源大概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所不具備的。我一直想,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歐洲幾乎就沒發(fā)生過重大的事件,可是在這個時間段里,中國發(fā)生了多少事情!所以中國故事是這個世界上非常難得的故事。當然中國作家還同時要做一些事情,就是當你講中國故事的時候,你必須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去思考,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tài)。一個中國故事,一個全人類的主題,這兩者的結合,就注定了我們的文學作品一定會走向世界的?!?/p>
責任編輯 李肖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