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自然涼”確有科學依據(jù)
潮濕悶熱的“桑拿天”,總會令我們不禁想到一句古話:心靜自然涼。那么,你可知道它的來歷?據(jù)史書記載,明代著名養(yǎng)生學家高濂曾經寫道,“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大概就是心靜自然涼的最早出處。
也許有人會問,“心靜自然涼”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jù)?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yī)師張艷介紹說,“心靜自然涼”確有科學依據(jù)。首先,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熱量的產生。內心平靜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下降。隨著代謝的減慢,人的心率就會減慢,體內產生的熱量就會減少。沉思冥想時出汗量大大減少,而憤怒爭吵時臉紅出汗就是這個原因。
其次,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散熱效率。一個人情緒急躁時,大腦會興奮,引起血管收縮,皮膚表面血流量減少,膚溫降低,這會使熱量不易散發(fā)。
最后,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我們對氣溫的主觀感受。情緒起伏不定處于易激惹狀態(tài)時,容易把外界的不良刺激放大,原本就熱的天氣也會覺得更難以忍受。
腎水充盈,心火不旺
如何才能做到心靜自然涼呢?北京厚樸中醫(yī)學堂堂主徐文兵說,任何意識形態(tài)問題,都有它的生理基礎。夏天真正制冷的,其實就是依靠我們腎水的功能。腎主水,水克火,能夠讓人把那種浮躁、火燒火燎的情緒或者體溫平復下來。我們說的腎水就是身體的體液,它充斥在我們身體的不同部位,在眼睛變成淚,在口腔內變成唾液,在鼻腔內是鼻涕和痰飲。所以當一個人的腎精充足,也就是腎水充沛的時候,即便是夏天也能夠自動調節(jié)自己的溫度,保持一種平衡。
其實,一個健康的人是能夠自動調和、調節(jié)人體溫度的。所謂調和,就是當外界冷的時候他會增溫,外界熱的時候他會制冷。所以,健康的人到冬天的時候,你摸他的身體,會覺得很暖,到夏天的時候,他的皮膚卻是涼涼的,這就是說他的陰陽平衡的功能在發(fā)揮作用。
如何讓腎水源源不絕
1.善于利用天時。冬季是養(yǎng)腎的時節(jié)?!饵S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彼缘搅硕欤覀円幸庾R的去閉去藏,不去暴露,早睡晚起,這么做會養(yǎng)護好腎精。
2.房事有節(jié)。體力勞動過重會傷氣、腦力勞動過重會傷血、房勞過度會傷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適當節(jié)制房事,有助于養(yǎng)腎、護腎精。
3.注意保暖。中醫(yī)認為,“腰為腎之府”。在寒冷的季節(jié)要避免腰部受風、寒、濕邪的侵襲,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要使腰部著涼。
4.少吃冷飲。因為“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屬金,腎屬水,金能生水,水能潤金。當肺陰充足時,輸精于腎,會使腎陰充盛,保證腎的功能旺盛。所以,夏天人們要少吃冷飲,免于傷肺,以損腎陰。
5.常按涌泉穴。搓足心是民間常用的養(yǎng)生方法,其實足心就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也就是我們說的涌泉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就是能讓你的腎水如泉水一樣涌出的地方。經常按揉涌泉穴,不僅能夠促進腎經的氣血暢通,還能夠有效預防多種疾病。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除了按摩的方法之外,用艾灸的方法刺激涌泉穴同樣能夠得到很好的效果。艾灸涌泉穴,直到感覺溫熱,也可以很好的補腎固精。
這些癥狀說明腎水不足了
如果你出現(xiàn)以下癥狀,就要多加留心了:頭發(fā)干枯、色黃,白發(fā)甚至掉發(fā);面部發(fā)干、色斑點點、皺紋多;失眠、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眼睛干澀,視物昏花;耳鳴甚至耳聾;腸胃容易出現(xiàn)腹脹、胃酸多、脹氣。上述癥狀,說明你的腎精已有虧虛。此時,需要請專業(yè)中醫(yī)師為你辯證用藥,切忌自行用藥。
【特別提示】現(xiàn)在六味地黃丸成為了老百姓眼中的萬能補腎藥,一提到補腎,千人一方。六味地黃丸雖然是滋補腎陰的良藥,但服用的前提是中醫(yī)辨證為腎陰虛,服用時間和劑量都要嚴格按照醫(yī)囑,不能隨便服用。否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