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兩”,通常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年輕人問了,這八兩不是比半斤多三兩嗎?既然說“不相上下,實力相當”,那剩下的三兩去哪兒了?
原來,秦朝時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做了不少好事兒——車同軌、書同文、統(tǒng)一度量衡……可以說為后世繁盛奠定了基礎。而統(tǒng)一度量衡,說白了就是統(tǒng)一重量單位。當秦始皇讓李斯草擬文件時,這一斤等于多少兩,可難為壞了李斯。當他去請教始皇帝時,始皇帝提筆寫了“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剛好是十六筆,于是一斤就定為了十六兩,這么一算,半斤可不就是八兩嗎?所以在古代,斤的舊制是十六兩,半斤和八兩剛好相當。只不過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便于計算,才把重量單位換成了十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