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瑜
“當飆車到100邁時,我才能體會到自由的滋味。”——《速度與激情》
賽車人不甘湮沒在水泥森林,成為生活的囚徒,他們渴望與風逐速,盡情感受耳畔的嘶鳴。速度與激情,在坐上卡丁車的一瞬間點燃,張揚的青春,不如發(fā)夾彎來得刺激。在熱血沸騰的賽道肆意人生,在疾馳的卡丁車上找回屬于你的“風”度,這是卡丁車的魅力,也是炫影空間的魔力。
“人到一定年齡便容易生發(fā)情懷?!敝貞c炫影空間卡丁車俱樂部董事長鄭陽倚在沙發(fā)上,緩緩說道。其實鄭陽剛過而立,他戴一頂黑色鴨舌帽,同色T恤點綴著亮片,留著些許“搖滾范兒”的胡茬兒,典型的賽車人裝扮,說話卻帶著陳道明式的溫文爾雅。
鄭陽似乎是一個矛盾體。從事國際零售行業(yè)多年的他,是沉穩(wěn)篤定的老板,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工作之余的他,癡迷極限運動,到拜倫灣沖浪,破水前行與海浪搏擊,站在美國皇家峽谷大橋蹦極臺縱身一躍,張開雙臂擁抱疾風,抑或在德國空曠的公路上,把車速飆到260公里/小時,感受速度與激情。
對速度的向往充滿著鄭陽的生活,少年時期的摩托,青年時期的跑車,到現在的卡丁車。他說,卡丁車駕駛者的感受速度是普通車的近1.5倍,比街頭賽車更刺激。
這幾年,鄭陽是各大卡丁車俱樂部的???,2012年還曾奪得一個卡丁車俱樂部年度第一的桂冠。在賽車界闖出了名頭,當朋友聞聲而來希望合伙成立卡丁車俱樂部時,鄭陽心動了。國內卡丁車文化薄弱,場地破爛不堪,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卡丁車和游樂園里10塊錢就能玩一次的碰碰車沒啥兩樣。剛開始聽到這些可笑的誤解,鄭陽會耐心向對方解釋,聽得多了,他也就無奈地一笑而過。而這就是一個改變的機會,鄭陽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何不身體力行,讓更多人了解卡丁車,做卡丁車文化的推動者?
2016年8月,炫影空間帶著使命應運而生。專業(yè)的設備,炫酷的燈光,極致的配套,開業(yè)不到一年,炫影空間就被業(yè)界評為中國最好的卡丁車場地。
BM=BIZMODE
Z=鄭陽
BM:炫影空間開業(yè)至今,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人?
Z:在炫影,我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炫影最快紀錄保持者,他是一位機長,除了開飛機,大多時間就在開卡丁車。還有一位朋友,卡丁車是他與妻子的紅娘,他們在炫影相識、相知、相戀。每每聽到這些故事,我都不禁感嘆卡丁車的魔力。
BM:你如何看待如今國內的卡丁車文化?
Z:在不了解的人看來,卡丁車似乎是一個廉價的游樂項目,其實恰恰相反,卡丁車發(fā)燒友多是高凈值人群,現在的卡丁車愛好者,缺的不是資金,而是良好的環(huán)境與體驗。因此炫影采用全進口法國頂級電動卡丁車,配合意大利專業(yè)比賽專用賽道,保障了車手在澎湃動力下的極速體驗。
BM:未來炫影有哪些計劃呢?
Z:都說孩子是明天的希望,卡丁車文化也需從兒童開始培養(yǎng)。因此炫影計劃引入國際化的入門起點和發(fā)展視野,為喜愛卡丁車的孩子們設立一對一教學模式。或許,第二、第三個舒馬赫就會在這些孩子中誕生。
割草機的華麗變身
卡丁車,音譯自單詞Karting,意為微型運動汽車。卡丁車起源于美國,一說是當時農民將割草機改裝,創(chuàng)造出了卡丁車的雛形??ǘ≤囀且豁椊】刀执碳さ倪\動,可以鍛煉駕駛者的靈敏度,對大腦、眼睛、手腳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協(xié)調能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與賽車不得不說的故事
卡丁車賽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始于1940年,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普及。卡丁車賽是一種場地比賽,使用的賽車是輕鋼管結構車身、無車體外殼的四輪單座位微型賽車??ǘ≤囈脖环Q為F1的搖籃,著名賽車手邁克爾·舒馬赫、阿蘭·普羅斯特和艾爾頓·塞納等的賽車生涯都是從卡丁車賽開始的。
卡丁車旗語
沒有旗語和裁判,便無法進行賽車,旗幟、跑道工作人員和裁判不是障礙物,他們是車手爭取優(yōu)勢的一種途徑。
紅旗 現場工作人員揮動此旗表示全場比賽暫停。
黃旗 現場有事故車輛,所有在場車手需減速慢行不得超車。
藍旗 現場工作人員對某車手揮動此旗,表示該車手后方有即將套圈的車手,需回頭做出讓車動作。
綠旗 比賽正常進行。
黑白格子旗 該車手沖線完成,比賽結束。
在哪里玩很重要
記憶里,卡丁車是游樂場里隨意疊放的廢棄輪胎和凹凸不平的水泥賽道,玩的人在破爛的場地跌跌撞撞,陪同者提著大包小包站在欄桿外焦急等待。
炫影空間顛覆傳統(tǒng)記憶,超過6000平方米的場地,5.5米的空間挑高,臺灣地區(qū)設計師團隊結合gucci阿瑪尼的燈光設計,未來科技感的儲物空間,專業(yè)比賽級賽道,頂級進口電動卡丁車,帶來驚濤駭浪般的速度與激情。
等待間隙也不再無聊,超過200個座位的日料及北歐菜系餐酒吧,3D立體射擊體驗館,小巧時尚的私人KTV……坐在水晶吊燈下斟一杯美酒,細細品一盤刺身,欣賞深藍色燈光下疾馳的卡丁車,或者干脆到互動區(qū)與朋友“持槍”比拼,一展歌喉,展示自己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