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扇子
□王太生
扇子,在生活中有其角色定位。
像林黛玉、蕓娘這樣的安靜女子,手執(zhí)一把半遮面的小巧紈扇,《西廂記》中活潑的紅娘,是一柄絹質團扇。只有豬八戒,大大咧咧,扛一把呼呼生風的芭蕉扇。
我認識的一個老板,這幾年做生意發(fā)了,腆著肚子,坐在紅木椅上,拿一把紙折扇。老板的扇子上,是一個樓盤廣告,印著密密麻麻的煽情鼓惑文字,讓用扇子的人,借來一縷風,享受片刻清涼,卻陷入意亂情迷。
寫小說的黃四,用的也是一把折扇。黃四的這把檀香折扇,還是他十年前,去杭州出差,十塊錢在一小地攤上買回來的。黃四當年拿著這把折扇,花一天時間繞著西湖走了一圈,“咔嚓”一聲,把一個傻笑,定格在了“曲院風荷”一張荷葉上。
蹬三輪的張二爹,腰上別一把蒲扇。張二爹送走一個客人,坐在樹蔭下喝水乘涼。張二爹的腿每天像驢子拉磨子,在這個城市里兜圈子,蹬車蹬得汗流浹背,就坐在路邊,點上一根煙,搖那張扇子。
古代的扇子,情調和質地各異——
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描述蘇東坡和幾個朋友泛舟赤壁。玲瓏之舟上,有一個人手執(zhí)一把葵蒲扇。葵蒲,可以想象,扇子有葵花盤子那么大。
孔尚任筆下的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扇子上寫下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沉浮。三兩朵桃花逸出扇面,其華灼灼。
蒲,這個字,有煙水氣。水邊的隱者,字面的隱逸和菰雨荷花的涼意?!稑犯娂分?,撥蒲的女子,十指纖纖,一根一根地撥,撥一會兒,朝遠處望一會兒,撥回去編席和扇。
庭院里有芭蕉數(shù)叢,雨點打在葉子上,忽徐忽疾。如果用古宅的芭蕉做一把扇子,扇子上有唐宋的清風明月,蕉葉的清香,還留在上面。每當風生竹院,月上蕉窗,對景懷人,讓人心生涼意。
若干年前,我還是一個躺在竹床上的納涼少年,第一次走出家門,便是渡江尋訪姑蘇滄浪亭。
“時當六月,內室炎蒸,幸居滄浪亭愛蓮居西間壁,板橋內一軒臨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纓,濁斯濯足’意也。榴前老樹一株,濃陰覆窗,人畫俱綠。”循著沈三白的文字,按一個少年的粗淺理解,就是不妨脫下鞋子,盤腿坐在水邊,把一只腳泡在滄浪之水里。
在古宅,我想在芭蕉樹下安靜地睡覺。流動的空氣中,有青草的清香和蟬的吟鳴。我在“雨打芭蕉”的絲竹中睡著了,那把扇子順勢滑落,是一片芭蕉葉子輕輕掉在地上。
這些扇子,唯美而精致??照{年代,一個人還用扇子,說明這個人有懷舊情結。
躺在瓜棚豆架下,搖一把蒲扇的人,大概是酒喝多了,穿汗衫褲衩,望一嘟嚕葫蘆瓣兒,“吧嗒、吧嗒”搖那把扇子,享受微風拂過,心定自然涼。
坐在荷塘邊一塊石頭上,唱京劇的人,雖未著油墨重彩,簡衣素面,只拿一把折扇,在傍晚的天光流影里,呼吸著青草荷花的混合氧氣,吐納胸臆。他大概會遇上一個什么人?沉浸在唯美泛白的舊時光里,把一個回眸,凝固在一張荷葉上。
生活的戲劇中,每個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無論是大老板,還是小人物,都有一把屬于自己的扇子。一把扇子,是一件小小的道具,在不同的人生舞臺上,有不同的演繹:孤傲文人扇胸襟,瀟灑飄逸,慢條斯理;賺錢的老板扇肚皮,顯得痛快涼爽,敞亮得意。
選自《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