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適用話題】母愛 堅強 家的溫情 讀書
不管一個人走到哪里,家是你永遠回得去的地方。對我來講,家就是曾在大時代里為我遮風避雨的小窩。
我幼年時正值“文革”期間,父母都下放了,是姥姥把我?guī)Т蟮摹@牙雅挛页鲩T受欺負,我就在北京城府右街的那個四合院里,跟著我的姥姥走過整個童年。院子的對面是中南海,每天都有浩浩蕩蕩喊著口號的人群從我家門口走過。就在一墻之隔安安靜靜的小院里,姥姥教我讀唐詩宋詞、寫毛筆字。
我最早學寫字,是為了給媽媽寫信。我4歲的時候,給我媽媽歪歪扭扭寫了一封長信,疊起來裝進信封,信封上寫著“大皋村媽媽收”,然后就直接扔進郵筒里去了?!拔母铩敝刑嗳思叶贾щx破碎了,我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但姥姥給予了我全部的安全感,盡管我姥姥規(guī)矩挺大。
姥姥給我的印象極深。姥爺去世時,姥姥還不到40歲。當時就有人說,張家少奶奶這么年輕,一定會改嫁。姥姥本姓董,但她自己去警察局把名字改成“張君佐”,以此明志——一定替丈夫把孩子拉扯大。
那時候我媽媽才12歲,是老大。別人說,張先生留下這筆撫恤金,把大丫頭養(yǎng)到十五六,就讓她干活去吧,剩下的好供男孩上學。姥姥說,那么做對不起我先生,這筆撫恤金兒女都得用。姥爺一過世,家里的頂梁柱沒了。姥姥白天教人讀書寫字,夜里整夜做針線活,靠這些收入支撐這個家,撫恤金一分也不動。那時女孩都不念書,我媽卻能上大學,特別不易!
姥姥對我媽媽說:“你要上什么大學媽都供著你?!蔽覌屨f她想學醫(yī),她的想法是,“家里要是有個學醫(yī)的,爸爸不應(yīng)該那么早就走”。周圍的人都覺得她瘋了,因為醫(yī)學院學習時間長,花費又貴!姥姥卻說:“我丫頭有志氣,我供得起!”我媽是原輔仁大學畢業(yè)的,為了省下每分錢,實驗室的青蛙她從來不用,自己去后海捕青蛙來做實驗。我媽、我姨她們穿的鞋都是自己做的,從不去買鞋。就這么緊衣縮食,姥姥供著孩子們念書。我的媽媽、舅舅、姨媽,結(jié)婚以后都不離開我姥姥那間小院,在他們心里,媽就是天。
我媽媽、舅舅都是知識分子,也是干部,都是見過世面的人,但是他們對姥姥有根深蒂固的禮數(shù)和忠誠。在姥姥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文化非常有含意的成分——知書達理、明辨是非。
我特別懷念我們那個家,那真是最美的時光。我一直認為,它是你在這個滄桑時代所有的安頓,它能在貧瘠時代鏈接起最富裕的親情。
【素材分析】文中的姥姥以母愛為棟,用堅強作梁,把讀書當屋瓦,給自己的孩子撐起溫情的家。家可以造化人,溫暖人,成就人,而母親往往是這一切的情感驅(qū)動。在一個幸福滿滿、書香四溢的家庭中長大的人,面對生活的風雨,有知識和愛來作遮擋的傘,雨中的步伐會依然昂揚。感謝有家,感謝家中母親的愛。
【速用名言】
1.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軐W家 培根
2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骷?羅曼·羅蘭
(特約教師 劉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