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軍隊永遠的精神支柱,是發(fā)展壯大、奪取勝利的精神保障,是克敵制勝、能打勝仗的重要法寶,是戰(zhàn)勝困難、抵御誘惑的關鍵因素。
90年來,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之所以屢經艱辛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浴火重生,就在于這支軍隊是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始終堅守著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革命事業(yè)的必勝信念。英雄的人民軍隊也涌現(xiàn)出無數理想信念堅定的英雄人物。
拋棄榮華富貴、把一切獻給黨的董振堂
早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董振堂,曾在西北軍里擔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雖出身舊軍隊,但為人正直,身居高位而生活簡樸,立志救國救民,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極為不滿,對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深表贊同,思想上日益傾向革命。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爭取下,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軍舉行寧都起義,被改編為紅五軍團,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從此開始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轉折。
參加紅軍不久,董振堂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把僅有的3000多塊大洋積蓄全部交給了黨。毛澤東得知此事后,勸董振堂:“不要全交嘛!寄些給家里,留點給自己?!倍裉迷偃龍猿郑骸案锩?,個人一切都交給了黨,還要錢干什么?”
出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一定能解放全人類的堅定信仰,投身革命后的董振堂始終對黨忠貞不渝,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澆灌理想信念之花。
董振堂畢業(yè)于正規(guī)軍事院校,接受過系統(tǒng)軍事訓練,作戰(zhàn)指揮認真細致而又果斷勇敢,尤以打防御戰(zhàn)見長。在他的指揮下,紅五軍團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逐漸成熟起來,成長為紅軍的一支主力軍團,并形成了頑強堅韌、善打阻擊的作戰(zhàn)風格。
長征開始時,紅五軍團下轄13師、34師,共1.2萬余人,擔任全軍后衛(wèi)。打后衛(wèi)意味著會付出更大的犧牲。面對尾追的中央軍薛岳部9個師,紅五軍團頑強抗擊,打阻擊,走夜路,吃不好,睡不成,邊打邊走,邊走邊打,艱苦至極。董振堂緊咬牙關,指揮紅五軍團的將士們苦苦支撐,像一道鐵閘,緊緊堵住了尾追之敵。湘江一役,紅五軍團損失慘重。紅34師被阻隔在湘江東岸,演繹了這支英雄部隊最悲壯的絕唱。渡過湘江后收攏部隊,紅五軍團全部人馬加起來還不到兩千人。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后,紅五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第33軍合編為紅5軍,董振堂任軍長。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紅5軍又奉命西渡黃河,執(zhí)行寧夏作戰(zhàn)計劃,踏上了征戰(zhàn)河西的悲壯征程。1937年1月,董振堂率紅5軍主力3000余人堅守孤城高臺,與10倍于己的馬家軍血戰(zhàn)半月,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全軍覆沒。一代名將董振堂命殤高臺。兇殘的敵人將董振堂的頭顱砍下,掛在城樓上懸首示眾,而后又送到西寧邀功。
噩耗傳到延安,紅軍廣大將士深為悲痛。中共中央在寶塔山下為董振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堅守信念、慷慨赴死的胡天桃
1934年11月,閩浙贛蘇區(qū)紅10軍和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合編為紅十軍團,在皖浙贛邊地區(qū)艱苦轉戰(zhàn)。這時,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蔣介石集中20多萬重兵“圍剿”紅十軍團。紅十軍團無法在皖南立足,決定南下贛東北蘇區(qū)。
1935年1月中旬,當紅十軍團抵達浙江省開化縣楊林地區(qū)時,國民黨軍重兵迅速圍攏上來,形成包圍之勢。經過一番苦戰(zhàn),紅十軍團主力最終沒能沖出敵人的包圍圈,除少數人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
紅21師師長胡天桃落入敵手后,被押解到補充第1旅旅部。身著筆挺將軍服的旅長王耀武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審問了這位“敗軍之將”,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這位師長的上身穿著三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只不同色的草鞋,背著一個很舊的干糧袋,袋里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與戰(zhàn)士沒有什么區(qū)別。王耀武后來回憶:以為在這樣艱苦到極點的情況下,胡師長的意志可能已動搖了,然而實際上與我們的看法完全相反。
有道是:世事無常。歷史給王耀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13年后,時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二“綏靖”區(qū)中將司令官的王耀武成為解放軍的俘虜。又過了11年,1959年12月4日,王耀武作為首批被特赦的國民黨戰(zhàn)犯走出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開始了新生活。他在《阻截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隊戰(zhàn)役的經過》一文中,詳細記述了當年與胡天桃那場令他幾十年后仍歷歷在目的談話。
王耀武說:蔣委員長對你們實行寬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們覺悟,一樣得到重用。
胡天桃答:我認為只有革命,堅決地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軍閥,中國才有辦法。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我們是堅決反對的。
王說:我們也希望國家好,也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你說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有什么根據?
胡答:國民黨喪權辱國,把東北讓給日本,華北特殊化,掌握著軍隊不抗日,卻來打內戰(zhàn),還請帝國主義的軍官當顧問,協(xié)助你們計劃指揮來攻打人民,這不是勾結帝國主義是什么?
王說:共產主義不適合國情,你們硬要在中國實行,這樣必然會失敗的。
胡答:我認為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我愿為共產主義而犧牲!
王問:你知道方志敏現(xiàn)在什么地點?
胡答:我不知道。
王又問:你們進入蘇區(qū)后準備做些什么?方志敏對未突入封鎖線的部隊有什么指示?
胡仍答:不知道。
王耀武見與胡天桃談問題、問情況,都不會有所獲,就轉移話題:你家在哪里,家里還有什么人?告訴我們,我們可以保護你的眷屬。
胡答:我沒有家,沒有人,不要保護。
王耀武明白,像這樣頑強的人,要從他身上得到軍事情報或利用他做些對紅軍的瓦解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endprint
選擇信仰道路艱難,堅守理想信念更難。面對死亡的威脅,胡天桃泰然處之,演繹了“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豪邁。
面對敵人利誘、甘愿絕食殉國的巫恒通
1937年底,上海、南京、句容等地先后被日軍侵占。國民黨政府泰興縣縣長單成義驚恐萬狀,棄城奔逃。時任縣教育局長的巫恒通獲悉同學管文蔚在丹陽組織了一支抗日武裝,立即囑咐兒子巫健松去投奔,并約縣警察局長張恨愚集中200余人槍,準備赴洪澤湖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不料遭單成義等人誣陷,被捕入獄。后經好友疏通,交保獲釋。
1938年,巫恒通獲悉管文蔚已加入新四軍領導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立即前去投奔。在管文蔚處,他與陳毅相會,暢談抗戰(zhàn)大計,走上了追隨共產黨抗日救國的道路。
巫恒通重返家鄉(xiāng)后,籌集20余人槍,鋤奸匪,保家鄉(xiāng),深受百姓歡迎。在新四軍的幫助下,隊伍擴編為“句容縣東北區(qū)民眾抗敵自衛(wèi)團”,巫恒通任團長。1939年夏,巫恒通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勝感慨地說:“書生從軍,要努力學會帶兵打仗。我早年夢想教育救國,逐步改良,但國民黨腐敗無能,倒行逆施,使我完全失望。我混了半輩子,一事無成。如今我找到了共產黨,要重新開始生活,彌補過去虛度之年華?!?/p>
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自衛(wèi)團編入新四軍序列,改編為新3團,巫恒通任團長,轉戰(zhàn)于茅山一帶,多次粉碎日軍“掃蕩”,逐步成長為新四軍的一支勁旅。
1940年夏,新四軍主力北渡長江,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新3團留在茅山地區(qū)堅持斗爭。皖南事變后,日軍反復“掃蕩”茅山抗日根據地,新3團與敵苦苦周旋。在艱苦斗爭的歲月里,巫恒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頑強奮戰(zhàn)。他的兄長、嫂子、弟弟相繼壯烈犧牲。巫恒通慷慨陳詞:堅持抗敵,有敵無我,有我無敵!
1941年春,巫恒通調任蘇南第5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
敵人將巫恒通年僅11歲的幼子巫健柏作為人質捕至句容城內,妄想以此動搖巫恒通抗戰(zhàn)意志。但巫恒通不為所動,誓死抗戰(zhàn)到底,斗志愈堅。
9月6日,日偽軍突襲蘇南第5行政專員公署駐地句容縣大壩村,巫恒通負傷被俘。敵人欣喜若狂,先是盛餐款待,誘其背叛共產黨,遭到巫恒通的痛斥:“你們這些無人性的野獸,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敵!我今天到此只有一死以赴之,我生得光榮,死得光榮,想讓我賣國求榮那是妄想!”
一計不成,敵人又生二計,授意偽句容縣長陳希周出面勸降。巫恒通臥于囚室,以面向墻,不屑顧之。汪偽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大漢奸周佛海戰(zhàn)前曾任江蘇省教育廳長,妄想以舊日上下級關系拉攏巫恒通就范,寫信并派專員勸降,但同樣遭到嚴詞斥責。此后,巫恒通拒醫(yī)絕食,決意以身殉國,用生命捍衛(wèi)自己的信仰。
在生命最后時刻,巫恒通囑咐幼子:“你要記住伯父、伯母和叔父是怎樣死的,記住你爸爸是怎樣寧死不屈的。如今你哥哥在蘇北抗日,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你要繼承遺志,長大后獻身革命,做一個有志氣又有骨氣的中國人。”
14日凌晨,巫恒通在絕食8天后,壯烈殉國,年僅38歲。
噩耗傳來,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無不肅然起敬,沉痛致哀。陳毅高度評價巫恒通:“被俘之日起,即義不食敵寇水米,敵寇利用其舊友親朋來勸降,均遭嚴拒……死節(jié)之慘烈,抗戰(zhàn)以來所僅見?!?/p>
自愿回鄉(xiāng)務農、永葆老紅軍本色的方和明
方和明是1929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歷任通訊員、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等職,身經大小戰(zhàn)斗200余次,7次負傷,1 5 次立功受獎。
新中國成立后,黨組織準備安排體弱多病的方和明在延安休養(yǎng)。但他謝絕了,表示要解甲歸田,回鄉(xiāng)務農:“革命需要打仗,我扛起槍是戰(zhàn)士;革命需要建設,我拿起鋤頭當農民!”
1949年底,方和明懷揣黨員介紹信,背著行李卷、炒面袋,滿懷豪情地離開延安,回到了剛剛解放的家鄉(xiāng)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柳林村。樸實熱情的鄉(xiāng)親對他的舉動很不理解:“革命成功了不去享福,回來種田值得嗎?”
方和明回答:“我們去參加紅軍的72人中只活了我一個,我不回來把家鄉(xiāng)建設好對得起烈士們嗎?”
鄉(xiāng)親們這才悟出了方和明解甲歸田的原因:他沒有忘記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沒有忘記革命先烈,沒有忘記繼續(xù)革命。
回鄉(xiāng)后,方和明有功不驕,位尊不傲。當負責填寫殘廢證的縣民政科工作人員問他在部隊擔任何職時,方和明回答:紅軍戰(zhàn)士。以后別人再問,他還是那句老話:我是一名紅軍戰(zhàn)士。
在方和明看來,不能把資格、功勞、等級當作抬高自己、索取報酬的資本。從“官”到民沒有萬里長城,革命需要上就上,需要下就下。他永遠把自己看作是一個普通勞動者,是一顆革命的火種,艱苦奮斗在群眾中。
春耕時節(jié),他每天出工不見太陽,收工不見日頭。秋收了,他一趟趟挑起糧食去交公糧。一過秤,多交了280斤。收糧的工作人員說:“你是老紅軍,可以減免。”他說:“正因為我當過紅軍,就要多交一點!”
十丈山麓曾是黃麻起義指揮部所在地,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殺成了“無人區(qū)”。1960年夏,方和明帶領群眾來到這里,砍荊棘,搭草棚,創(chuàng)建八一畜牧場。他對大伙說:“創(chuàng)業(yè)好比針挑土。革命先烈連生命都不要,我們還怕苦嗎?!”在方和明的帶領下,經過幾年奮斗,原來窮困的柳林大隊變了樣:梯田平展,稻谷堆倉;茶樹遍山崗,果園繞村莊;公路通南北,渠道盤山梁。
方和明多次被評為勞動模范,還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民兵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時任武漢軍區(qū)司令員的陳再道上將偶然從《湖北日報》光榮榜上看到方和明的名字,心想:這個方和明是不是在長征途中帶領一個營搶占李公鐵索橋、掩護部隊突圍的那個紅軍團長?全國解放那年不是叫他去延安休養(yǎng)了嗎?
出于對戰(zhàn)友的思念和關懷,陳再道派人去打聽。很快就查實,方和明正是當年和自己一起爬雪山過草地的戰(zhàn)友。
陳再道立即請來方和明。20多年前的老戰(zhàn)友見面,格外高興。陳再道親切地拍著方和明的肩膀說:“你過去當團長,在戰(zhàn)場上是英雄;現(xiàn)在回鄉(xiāng)當農民,是勞動模范,保持了紅軍的光榮傳統(tǒng),還是好樣的!”
方和明回鄉(xiāng)8年,當地群眾只知道他是紅軍,不曉得他當過團長。會見的通訊登了報,群眾爭相傳頌:“老方,有官不當官,有功不擺功,有福不享福,有難不怕難,真是個模范共產黨員?!?/p>
方和明說:“我這個窮孩子,能夠參加革命,全靠黨和毛主席引路。功勞應該歸于黨、歸于人民、歸于毛主席。我只不過是個紅軍戰(zhàn)士,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關乎事業(yè)成敗。人民解放軍9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表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軍隊永遠的精神支柱,是發(fā)展壯大、奪取勝利的精神保障,是克敵制勝、能打勝仗的重要法寶,是戰(zhàn)勝困難、抵御誘惑的關鍵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