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中國星空攝影經過10年的發(fā)展,在去年終于迎來爆發(fā)的一年。星空攝影積累的群眾基礎非常雄厚,星空攝影師也呈現數十倍的增長。戴建峰,就是其中優(yōu)秀的一員。今年年初,他登上央視,在《開講啦》節(jié)目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故事。1個月后,世界星空攝影師聯盟“夜空下的世界”在上海佘山天文博物館舉辦攝影展,戴建峰是策展人。在此之前,戴建峰行走在世界各地,晝伏夜出,約會星空近百次,作品8次榮登NASA天文每日一圖、5次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與浩瀚星空的相遇
從一個癡迷網游的理工男到一名行走世界的星空攝影師,這個巨大的跨度就發(fā)生在戴建峰的身上。
1988年出生在霧都重慶,戴建峰從小就缺少關于星空的記憶。在接觸星空攝影之前,戴建峰給自己的定位是:專注的宅男。“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極致?!贝髮W時期,戴建峰迷戀打《魔獸世界》,登上了世界排名榜,可學期結束掛了六科。畢業(yè)后,他遵循父母的意愿,在一家汽車公司做工業(yè)設計,成為了一名汽車工程師,過著別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直到2011年的夏天,戴建峰和同事去貴州梵凈山旅游。夜晚中,他一人走出農家院,抬頭看到了漫天繁星。剎那間,戴建峰被深深震撼,“當星光直達內心,有一種封印被解除的感覺?!碑敃r,戴建峰下意識拿出手機想記錄下這一刻的美妙,卻發(fā)現手機拍到的只是一團黑。
那一夜的星空開啟了戴建峰的天文攝影之路。此后,戴建峰開始每天泡在網絡論壇上,自學瘋補天文和攝影知識,并入手了一臺賓得K-r相機。2011年8月8日,戴建峰加入重慶一群天文愛好者組成的小圈子,到重慶合川區(qū)的鼓樓觀星拍攝,那夜成為了戴建峰星空攝影啟蒙的一夜:他用望遠鏡看到了月球的環(huán)形山、隕石坑;月沉后,銀河升起來了,他與小伙伴躺在防潮墊上數英仙座的流星雨;大家一起教他認星星……
“此后只要天氣好,幾乎一有假期就扛著相機去拍星空?!贝鹘ǚ宸艞壛俗约核械男蓍e時間,就連最愛的《魔獸世界》也擱置了。而他發(fā)表攝影作品也如同游戲打怪升級一樣:拍了三四個月,照片上了國內天文雜志;五六個月后,作品登上了美國天文學雜志;一年之后,他的照片就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采用。2014年,他去西藏崗巴縣拍下了“旋渦狀氣輝漣漪”,NASA也正好在太空中拍攝到了這一天象,于是這張照片登上了2015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封面。
拜倫曾說:“我不是不愛人類,而是更愛大自然?!痹谶^去幾年中,戴建峰請假去云南追雙子座流星雨,躺在防潮墊上一晚上數了上千顆流星;登上喜馬拉雅山5000多米的冰川,在銀河拱橋下留下自拍像;為了追星,在尼泊爾掉進冰河、在西藏被9條狗追著跑……與浩瀚星空的相遇使戴建峰深有感觸:如果生活在大地之上的我們,不關心河水,不關心白云,不關心星空的流動……那么,大自然如此豐饒也無法滋潤我們的內心。
“星空”亦是考驗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星空攝影開始蓬勃發(fā)展起來。天文攝影師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走藝術化的表現之路,一條是走科學的發(fā)現之路。對于星野攝影師們來說,過去的十年大多是在前一條路上前行,而后一條路鮮有涉足。而在近兩年,星野攝影師們發(fā)現了夜空中的種種神奇——戴建峰首先發(fā)現了氣輝的重力波效應和紅色精靈。
2014年4月,戴建峰去了西藏。盡管高原反應、天氣狀況等問題使拍攝充滿困難,但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極其幸運的是,戴建峰拍到了喜馬拉雅山上空極其罕見的氣輝漣漪。氣輝現象,是高層大氣的微弱發(fā)光現象。那時戴建峰拍下的漩渦狀的氣輝,是此前見所未見的?;乜磁臄z的照片,他發(fā)現有一張上面有紅色的閃電狀,在查詢資料后才知道,他所拍下的是紅色精靈現象,是發(fā)生在云對地的閃電之后所引發(fā)的光亮氣輝。戴建峰輾轉聯系到專門研究紅色精靈現象的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確認了拍攝的當晚,在距離戴建峰兩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孟加拉國的上空,有很強的雷暴系統(tǒng),而漩渦狀氣輝和紅色精靈現象就是雷暴催生的。
當年9月,氣輝漣漪照片登上了NASA的天文每日一圖。兩個月后,一個捷克的氣象學家聯系到了戴建峰。原來NASA有一個團隊在研究氣輝,專門有一個衛(wèi)星在太空中不間斷捕捉氣輝現象。雷暴產生的氣輝可以理解為像在平靜的水面扔進去一顆石頭泛起漣漪,雷暴就是那塊石頭。戴建峰在地面拍攝到了,NASA在太空也捕捉到了,這張照片不僅是一張攝影作品,還成為了科研資料。而因為戴建峰的作品更具有美學元素,更易被大眾接受,2015年11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fā)表了這個科學團隊就此發(fā)表的一篇論文,戴建峰的那張作品被選為封面。
2015年下半年,戴建峰從汽車公司辭職,成為全職的星空攝影師。突如其來的自由狀態(tài),卻讓戴建峰產生了不安感。當愛好成為工作,戴建峰感受到拍攝、寫稿的焦慮和壓力。好在短暫的陷入消沉后,戴建峰又踏上了重返星空下的路上。
在泰國清邁,戴建峰意識到——自己拍攝的星空很美,但地點遙遠、路途危險,普通人難以企及。而照片再震撼,也抵不過親眼看一眼銀河的魅力。于是,他決定引領更多普通人去領略自然和星空的壯美?!靶强諗z影不是純粹客觀的記錄,最終表現的是人內心的星空。”而讓更多人找到自己內心的星空,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2016年,戴建峰的職業(yè)路徑逐漸清晰:他如愿成為了TWAN的簽約攝影師;他在微博發(fā)布話題“中國最美星空”,鼓勵陌生網友分享自己拍攝的星空作品,話題閱讀量高達千萬;同時,他開始籌劃“一帶一路”星空和文化的項目《絲路星空》。
戴建峰的星空法則
《易經》里寫:“關乎天文,以察時變”。宇宙萬物都是變化的,只有掌握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才能用這種不變的規(guī)律,去把握這些多變的日月星辰、萬物。星空攝影固然對拍攝技巧和天文知識有著極高的要求,但對戴建峰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與自我的相處途徑,一種藝術表達。“仰望星空,才能審視自己,是跟自己本心對話的機會?!?/p>
如哲學家康德所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類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戴建峰心中的星空法則即是讓更多人“擁有星空,看見星空”。
暗夜保護計劃一直是戴建峰致力推廣的事情之一。2012年4月,戴建峰在重慶南山上,拍攝了一張照片。畫面里劃過的是往返重慶江北機場的航班軌跡,仿佛以此作為分界線,上面是星光,下面是燈光?!拔覀儸F在身處的城市中,燈光污染遮蔽了星光。拍攝這種照片,美學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反映問題,提出環(huán)保的理念:燦爛的星空并不只存在于天文學家的實驗室中,燈光和星光在博弈,如果我們不加以保護,星空會離我們越來越遠?!?/p>
如今,戴建峰是國際暗夜協(xié)會北京分會的代表,正在參加暗夜保護地的試點工作?!肮馕廴緯砗芏啾锥?,不只是我們沒辦法仰望星空那么簡單,會影響天文觀測,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還造成能源浪費。而暗夜保護,并不是說把燈全部關閉,而是要呼吁大家合理地使用燈光,讓我們的后代還能夠仰望星空。一個人的影響會很小,但十億人的合力能做得更多更好。”
除此之外,戴建峰最近還在申請藝術基金,開啟“一帶一路”星空和文化的項目《絲路星空》,拍攝、記錄、研究和保護絲綢之路的星空自然與文化資源。記者聯系戴建峰時,他正忙于在重慶舉辦的《絲路星空國際攝影展》。絲綢之路貫穿歐亞,連綿萬里,自中國的漢朝開辟以來,已經歷兩千多年。作為連接東西方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重要通道,普通百姓對其的了解卻大多局限于書本或新聞報道,對連綿絲路的震撼圖景與沿線國家的實地風光知之甚少。戴建峰說“透過歷史,跨越時空,其實人們都在仰望同一片星空?!薄督z路星空》攝影展的意義就在于以星空為紐帶,展現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下的人類共有的文化、歷史遺產。
從第一次望見滿天繁星時被浩瀚星空折服,從此拿起相機記錄星空。戴建峰一直在路上,從未放棄尋覓世間最美的星空。而他又不止記錄下這些,還為了能讓后人繼續(xù)看到美麗的星空而努力??催^電影《星空》的人,都會震撼于那片令人陶醉的美麗夜空。很多人向往這片星空,覺得那是電影特效,在現實中并不存在,或者僅憑肉眼沒有辦法看到。作為一名星空攝影師,戴建峰所做的事情,就是讓大眾知道,美麗的星空與他們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