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瑞康化學纖維的工業(yè)應用千鈞懸于超強一線
海洋石油開采不僅僅是一項有著極高體力要求、令人筋疲力盡的工作。所部署的技術(shù)也必須符合各方面的極端條件。萬物皆可采用合成纖維,展現(xiàn)不折不扣的超級能力,這個事實乍聽起來駭人聽聞。然而,它們解決了這項業(yè)務中最為困難的挑戰(zhàn)之一,遠勝于鋼鐵。
所謂的FPSO(浮式生產(chǎn)儲油卸油裝置)船只,通常是改裝的油罐船,從附近的石油鉆井平臺處理原油并儲存,直到它們被油輪收集為止。這些浮動平臺在深水中操作,卻必須以穩(wěn)定在一個地方的方式永久固定,無論風吹還是浪打。在這里,鋼絲繩提供不了足夠的前提條件:深度超過300米時,它們變得太重,因而不再能夠從容處理負載。此外,它們難以應對艱苦的操作條件。3,000米長:系泊繩索相比之下,由高強度化學纖維所制成的特殊繩索提供了許多好處。它們具有防腐蝕性,幾乎無需維護,抗紫外線,可以部分漂浮,并且能夠應對幾乎所有的海洋環(huán)境影響。最重要的是,它們的性能不亞于鋼絲繩,重量卻只有后者的幾分之一。這些系泊繩索可以在深達3,000米的深度使用。典型繩索的直徑為200毫米,重量約為26至28公斤/米。
為了達到各種所需長度,可以把兩根或更多1,000米長的系泊繩索相互連結(jié)起來。首先,結(jié)合了高韌性和高模量/低伸長率的聚酯纖維被證明是這些超級繩索的完美基材。它們以最低重量提供高強度和最小的伸展,因此非常適合固定平臺。聚酯也非常耐用,哪怕是在極端條件下,因而是非常富有成本效率的解決方案。
每個平臺超過2,000噸絲然而對成品繩索的性能起決定作用的不僅僅在于材料,還在于其加工處理的方式。系泊繩索通常包括7至12個編織芯,使用不同方法扭絞在一起。由高強度聚酯纖維制成的防護套把這些編織芯集束在一起,以獲得最高負載。而絲線本身可以采用“海洋表面處理”—蠟和硅油的油性結(jié)合,因而能夠更防海水、更耐磨。由于纖維相互摩擦加上繩索刮擦自己周圍區(qū)域中的粗糙物體從而造成磨損,因此,這是一個明智的措施。
這就需要制造耐磨繩索,其斷裂載荷要達到通常所需的1,250噸甚至更多。24根這種系泊繩索能夠固定大約2萬至12萬噸的FPSO平臺。因此,單個平臺所需絲線在2,000噸以上。這些體量也為絲線制造商提供了市場潛力。2016年,《離岸雜志》估計全球有169個FPSO平臺在運轉(zhuǎn)操作,其中多數(shù)位于巴西東海岸、墨西哥灣、非洲西海岸或北海沿岸。而這個數(shù)字將會增長:“FPSO領(lǐng)域領(lǐng)先的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計劃安裝大量新平臺。此外,F(xiàn)PSO的遷址不斷需要新繩索。我估計,當前對系泊繩用聚酯的總需求在每年2萬噸左右?!?Milton B. Bastos說到,他的公司MBB Enterprises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為制造系泊繩索用絲提供咨詢,已有15年從業(yè)經(jīng)驗,是獨立研發(fā)并分銷相關(guān)高端絲線的合作伙伴。這些絲線不僅是使用歐瑞康巴馬格技術(shù)所研發(fā)的,“在全球范圍內(nèi),大多數(shù)這些特種絲線也是使用歐瑞康巴馬格機器來制造的。”Bastos估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