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文
非洲奇特的古老生物
——土豚
阿米/文
擁有著豬的嘴巴、兔子的耳朵和短而粗壯的四肢的土豚,是非洲最奇特的哺乳動物。土豚的這些奇葩特征,是怎樣幫助它在競爭激烈的非洲草原上得以生存的呢?
土豚,又名非洲食蟻獸,是一種特別古老的哺乳動物,從恐龍時代就一直生活在非洲。土豚屬于嚙齒目土豚科,它是這一科中唯一的物種。土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生活環(huán)境主要是開闊的林地、灌木叢和草地。
通過土豚的另一個名字“非洲食蟻獸”可以看出,它的主食為白蟻或者螞蟻,土豚在一夜之間可以吃掉5萬只白蟻。管狀的嘴巴,可以幫助土豚接近地面,從而快速找到食物。
土豚在尋找食物時的路線很特別,不是直線,而是鋸齒形的曲線。覓食路線一旦固定下來,就可以連續(xù)利用幾個晚上。它們在覓食時,會把軟軟的鼻子插進(jìn)泥土里,鼻孔中長有一些鼻毛,可防止泥土進(jìn)入,兩個鼻孔之間,長有感知功能的肉瘤,可尋找螞蟻的巢穴。
土豚身長105~130厘米,尾巴尖尖的,長45~63厘米,體重通常在40~65千克。身上體毛稀疏,呈蒼白色或土黃色,但頭和尾巴呈白色
嗅一嗅,開始捕食啦
當(dāng)土豚在地面上聞到螞蟻的味道時,會用長得像人手似的前爪立刻挖出一個V形的犁溝,進(jìn)行覓食。土豚的趾甲很長,并且邊緣尖銳。這副裝備證明土豚天生就是挖洞的能手!
土豚的前爪上有4趾,后爪上長有5趾
在非洲草原上生活的土豚,挖洞是一種本能,也是天性,更是一種防御手段。土豚挖洞的速度和效率絕對是一流的!土豚不但會挖洞,而且還可以挖3種類型的洞穴:尋找食物的洞穴、臨時性避難的洞穴和長期居住的洞穴。
挖得最多的,當(dāng)然就是尋找食物的洞穴。每一次覓食,土豚都會在吃光螞蟻或者白蟻后,在原地留下一個小小的洞。當(dāng)然,這種洞,用過一次就沒什么用處了。
當(dāng)土豚的耳朵感受到危險,但又無處逃避時,它們會用非常快的速度挖出一個洞穴,也就是臨時性避難的洞穴,讓自己藏身其中,躲避危險。
長期居住的洞穴
土豚的舌頭又圓又長,就像一根可以扭動伸縮的軟繩,舌頭上面布滿黏稠的液體。一旦它們確定了螞蟻窩的位置,就會蹲下身子,將嘴巴和鼻子伸進(jìn)洞里,讓螞蟻無處可逃。從開始挖洞到把螞蟻吃進(jìn)嘴里,這個過程只需要20秒~1分鐘。想象一下,土豚的動作該有多快!
看,這就是“報警器”
土豚長而寬闊的大耳朵,特別靈敏。在捕食過程中,土豚的耳朵會豎起來,像機(jī)敏的兔子一樣。它們的耳朵可以前后、左右擺動,能夠捕捉到四面八方的風(fēng)吹草動,及時發(fā)現(xiàn)捕食者的到來。
長長的舌頭上粘滿了食物
土豚因自身的經(jīng)濟(jì)價值不高,目前的生活狀況還算樂觀,暫時沒有滅絕的危險。但棲息地被破壞以及過度放牧已經(jīng)威脅到了這一非洲特有物種的生存,野生土豚種群數(shù)量在不斷下降。國際動物保護(hù)組織已經(jīng)有所關(guān)注,希望它們能繼續(xù)擁有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