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見證
植保所組織召開土壤消毒防治西瓜土傳病害現場觀摩會
2017年6月3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山西省運城市召開“土壤消毒防治西瓜土傳病害現場觀摩會”。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創(chuàng)新辦主任文學、農業(yè)部農業(yè)行業(yè)甲基溴淘汰項目項目官員黃潔,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科研處處長鄭傳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秘書長文麗萍出席本次會議。在現場觀摩會上,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運城市聞喜縣土壤消毒防治西瓜土傳病害現場,并聽取了課題主持人曹坳程研究員的現場介紹。
該試驗于2017年3月11日在西瓜之村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西阜村進行,采用氯化苦36 g/m2,專用機械施藥,施藥后覆蓋0.04 mm塑料薄膜。一個大棚施藥時間約10 min。西瓜4月6日移栽,6月2日調查,處理區(qū)西瓜死苗率為2.1%,而不施藥對照死苗率高達47.8%。
從運城市農委了解到,2017年,運城市西瓜種植面積萎縮至2 047 hm2,相比2006年的5 040 hm2顯著降低。其中主要是由于西瓜種植地的土傳病害發(fā)生越來越嚴重,已達到種植面積的80%,目前解決的辦法主要是靠倒地和嫁接解決。近幾年農戶倒地、租地費用已升至900~1 500元/667m2,特別是建設了大棚以后,由于結構固定,難以倒地。據郭家莊西阜村李明虎書記介紹,西阜村于2012年引進優(yōu)良西瓜品種并注冊了“唯源”牌商標,該品種為無籽西瓜,皮薄、果肉桃紅色、含糖量是普通西瓜的2~3 倍,水質多,營養(yǎng)豐富,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并銷往全國各地,每年可增收5 000元/667m2,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他們本想通過種植西瓜讓農民致富,但這兩年西瓜重茬嚴重阻礙了產業(yè)的發(fā)展。雖然嫁接可防治重茬病害,但導致西瓜的口感等品質下降,銷售價格顯著低于不嫁接的西瓜。為了治理重茬病害,農民主要通過施用肥料和藥劑灌根,但效果不明顯,一到結瓜時,西瓜大片死亡。
現場觀摩結束后,舉辦了土壤熏蒸消毒技術培訓會。在開幕式上,農業(yè)部農業(yè)行業(yè)甲基溴淘汰項目管理辦公室項目官員黃潔介紹,土壤消毒技術是我國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的重要成果,該技術在生姜、草莓、番茄、黃瓜、辣椒、茄子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山西運城是首次采用土壤消毒技術進行西瓜種植前的土壤處理,效果顯著,為土壤消毒技術在山西省其他地區(qū)、其他作物上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運城市相關農業(yè)管理部門要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擴大土壤消毒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使這項技術真正服務于當地農民,為農民創(chuàng)造更多的效益。文學主任在發(fā)言中表示,他很高興看到土壤消毒在西瓜上的效果,熏蒸消毒處理區(qū)西瓜生長健康,而未消毒的地塊幾乎絕產。過去土壤消毒技術主要在山東、河北、重慶、北京使用,希望將這一技術推廣應用到山西、陜西等西北地區(qū)。并提出認真聽取各位專家意見,學習兄弟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加大土傳病害防治技術的推廣,通過土壤消毒技術現場觀摩、交流研討,對全國土傳病害防治起到推動作用,對生態(tài)安全、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隨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首席科學家曹坳程研究員作了“設施土壤障礙因子改良與修復技術”報告。介紹了重茬發(fā)生的原因、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與危害,化學和非化學土壤消毒技術、土壤消毒技術進展以及土壤熏蒸消毒的效果及意義。許多參會人員表示是第一次聽說和見證這樣的技術,受益匪淺。曹坳程研究員就大家普遍關心的農藥殘留問題進行了解答。他表示,氯化苦是一種熏蒸劑,主要在作物種植前處理,氯化苦施于土壤后,很快降解,在25℃時,降解半衰期為4.5天,主要通過微生物降解,降解產物首先是硝基甲烷,再進一步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無農藥殘留和地下水污染問題。并現場表示,鼓勵將氯化苦熏蒸后的產品送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如果檢測出氯化苦,他給予獎勵。由于采用氯化苦消毒,有效地殺滅了土壤中的病原菌、地下害蟲、螨類和雜草,作物生長健壯,地上部病蟲害也極少,同時還減少了生長期施用農藥的次數。
共有來自北京、上海、甘肅、山西、陜西、浙江、福建、遼寧等省市的科研單位及企業(yè)代表、農戶代表近120人出席了本次觀摩及培訓。此次現場會受到當地政府和農民的廣泛關注。會上當即有不少種植戶要求進行土壤熏蒸消毒處理。
曹坳程, 歐陽燦彬, 王秋霞, 顏冬冬, 郭美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北京 1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