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軍事意義上的香港

        2017-08-08 22:30:55白孟宸
        兵器 2017年7期
        關鍵詞:炮臺九龍香港

        白孟宸

        香港位于中國廣東省珠江口外,西鄰澳門,北抵深圳,南面為中國南海包圍。她的總面積達1092平方千米,包括香港島、新界和九龍三部分,即1842年英國從清政府奪走的香港島,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讓的昂船洲與九龍半島大部分區(qū)域。此外還包括英國在1898年從清政府手中 “強租”的新界以及毗鄰島嶼。

        香港島屬于巖基島(大陸島),沿岸線無平陸。港島東北背山,西南有大嶼山島,西側有雞踏門等,東側有佛堂門、鯉魚門,南側有雙箸門。依山傍海,良港避風的香港島從明代開始就是華南最重要的海防要沖。

        中國的領土香港

        根據(jù)考證,香港的名稱最初因為明代以東莞、新安等地為代表的“莞香”馳名中外,大批沉香從這片區(qū)域裝船轉運,久而久之轉運港口就被稱為“香港”。據(jù)19世紀初編寫的《新安縣志》記載,現(xiàn)代香港西南部在當年便有一座“香港村”,屬于新安縣官富司管轄。

        當然,對于香港的名稱還有其他傳說,例如“香港村”是香江入海口。到底是先有港再有香江,還是先有江再有香港,多年來一直為人所爭論。此外,還有香港太平山故名“紅香爐山”,據(jù)說得名于現(xiàn)在銅鑼灣天后廟的一段傳說。香港島也曾被稱為“紅香爐島”。有研究者認為“香港”是“紅香爐島”的簡稱。清道光年間的閩浙總督顏伯燾曾在向道光報告英軍占領港島的奏折中寫道:“香港為商船內(nèi)駛必由之路,其島曰紅香爐,上有營風居民,絕非偏僻小港可比。”

        實際上,香港這片區(qū)域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經(jīng)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發(fā)大兵平定南越之地,分置桂林、象郡、南海和閩中四郡。其中南??は螺牱⑺臅?、博羅和龍川四縣?,F(xiàn)代香港所在的區(qū)域當年隸屬于南海郡番禺縣治下。1955年,港英當局在九龍深水 李鄭屋村修建公租樓盤,建筑工人平整土地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座東漢墓穴。后來這座漢墓被稱為李鄭屋漢墓,香港大學的林仰山教授帶領團隊從墓中發(fā)現(xiàn)了一批文物,其中有畫像磚上還刻有“大吉番禺”字樣的銘文。

        公元331年,東晉成帝將南海郡東部劃為東官郡。東官郡的轄區(qū)包括現(xiàn)在廣東省東部的東莞、珠海、惠州、河源、深圳、汕頭、梅州、潮州、揭陽、汕尾、中山、增城、從化、新豐、翁源等縣市以及香港和澳門。此外今屬福建省的云霄、永定等縣市也有大片區(qū)域在當年屬于東官郡轄區(qū)。而香港屬于東官郡寶安縣治下,東官郡和寶安縣制所均設在今屬于深圳的南頭古城之內(nèi)。

        正是由于香港地理位置重要,靠山面海,歷史上經(jīng)常成為海上貿(mào)易港口。東晉末年孫恩盧循之亂時,盧循的一支殘部退入距南頭不遠的大奚山附近,成為島民,后人稱之為“盧余”。大奚山就是如今的香港大嶼山。唐代與清代均有記載提到香港區(qū)域內(nèi)生活的“盧余”、“盧亭”,稱他們“惟食蠔蠣,壘殼為墻壁”。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將東官郡改為“東莞”。后隋文帝將東莞郡撤銷,全部屬地并入南海郡,香港改隸南??毎部h。至公元757年,即唐肅宗至德二年,寶安縣又被改名為東莞縣。這一時期,南頭古城的重要性已經(jīng)大幅降低,東莞縣的制所被遷到今東莞的莞城區(qū)。但同時由于兩廣地區(qū)海上貿(mào)易發(fā)展迅速,香港的重要性反而大大提升。

        屯門云高,鎮(zhèn)兵已久

        《新唐書》中專門提到了廣東的外港古屯門灣,“廣東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边@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海,是天然的避風良港。當時所有從珠江口進入廣州的“番舶”都必須經(jīng)過屯門。一時間來自中東、南亞、東南亞的大批外來客商云集香港。甚至連大文學家劉禹錫和韓愈都到過此地,并分別寫下了“屯門積日無回飚,滄浪不歸成踏潮”和“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濤沒”的詩句。

        為此保證兩廣海防和對外貿(mào)易中心的安全,唐政府于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專門在屯門派駐了2000經(jīng)略軍,歸嶺南地區(qū)最高長官。嶺南節(jié)度使直接統(tǒng)御?!缎绿茣分忻鞔_記載:“有經(jīng)略軍,屯門鎮(zhèn)兵”。當然,唐宋直至明清的“屯門”,實際上包括香港到大鵬灣一線的海島和陸地。其主要防御支撐點仍然是今屬深圳的南頭古城。例如宋代就把南頭古城稱為“屯門寨”。傳說南宋末年陸秀夫曾護衛(wèi)末帝趙 到過屯門,抵抗元軍。元初專門在香港轄區(qū)內(nèi)的屯門灣設立“屯門巡檢司”。所謂巡檢司,是宋元明三代縣級以下的基層查勘單位,歸州縣管轄,主要負責海陸關津要沖的車船安全巡檢工作,但同時也負責緝捕盜賊、抽取關稅甚至是巡查走私。屯門巡檢司編有150名寨兵。因此雖然巡檢的職位僅有九品,對于海上貿(mào)易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香港區(qū)域內(nèi)設置屯門巡檢司,也從側面顯示了屯門灣在當時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區(qū)域的海上貿(mào)易和海防方面的重要性。由于香港大嶼山(古稱大奚山)三十六嶼地勢復雜,因此不斷有海盜將大嶼山作為巢穴。據(jù)歷史學家研究,香港最早的海盜出現(xiàn)于南宋慶元三年,即1197年。在這一年大嶼山官富場一代的鹽販方登為了反抗鹽稅剝削,率領鄉(xiāng)民圍攻屯門寨,最終奪取官船,出海為盜。迫使南宋在這一區(qū)域設置300名“摧峰水軍”。

        從明代開始,香港進一步成為廣東的海防重鎮(zhèn)。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在香港九龍城公園附近設立官富巡檢司。這片區(qū)域當年被稱為官富場(沿海鹽場)。巡檢司下轄弓手,在沿海設置望樓。明初沿海逐漸設立衛(wèi)所,洪武十四年在南頭古城設立“南海衛(wèi)”和大鵬守御千戶所?,F(xiàn)代香港區(qū)域中還有大片區(qū)域屬于當時南海衛(wèi)下屬的東莞守御千戶所負責的防區(qū)?,F(xiàn)存的南頭古城城墻始建于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南海衛(wèi)初設之時,有官21員,以新安營參將為首,兵1714名,馬33匹。當時廣東十五衛(wèi)中,南海衛(wèi)的兵力排名第二。當然這近兩千兵馬,僅有不到1/3用于守城,其余分布周邊進行屯田。

        為了避免海盜使用各種天然避風港,明代政府還在各避風港設立“守澳官”。香港的屯門澳就是重點防御地區(qū)。對此,明代海防專家霍韜認為,守“澳”既是為了避免海賊利用避風港,又是避免海賊上陸補充淡水:“凡賊由海入劫,俱有海港,扼海港控制焉,則入劫無路,久自困矣?!?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南海衛(wèi)南頭城在建成之后迎來的第一次大戰(zhàn)卻不是打擊南海海盜,而是與西方殖民者的正面沖突。正德九年葡萄牙殖民者闖入廣東沿海,對海防造成巨大沖擊。正德十二年前后葡萄牙殖民者私自在屯門灣設立營寨,并在明朝漢奸官員庇護下以屯門作為前進基地侵擾廣東。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廣東提刑按察司按察使汪鋐指揮明軍發(fā)動驅逐侵略者的屯門海戰(zhàn)。這一戰(zhàn),明軍先敗后勝。在實戰(zhàn)中遭遇葡萄牙先進炮械佛郎機和船只后,他們很快予以仿制,最終得以摧毀侵略者在屯門的營寨。其后葡萄牙侵略者又在閩浙遭遇明軍打擊,直到1553年他們終于獲準在澳門居住。

        不過,隨著明政府統(tǒng)治逐漸腐朽,衛(wèi)所體系也隨著區(qū)域崩潰。明中葉開始,倭寇開始從華東沿海逐漸向華南擴散。香港區(qū)域優(yōu)良的港口也使得倭寇對這里十分垂涎。為防備倭寇,南海衛(wèi)下屬兵力增長到6869名。南頭和屯門也被修筑為具備較強防御能力的水寨。對此嘉慶的《新安縣志》明確指出:“蓋番船固可直達澳門,而由澳門至省,則水淺不能行,必須由大嶼山經(jīng)南頭直入虎門頭,以抵于珠江,此南頭所以為全廣門戶也。”長期駐扎12艘大型戰(zhàn)艦,艦隊規(guī)模近50艘。

        但在嘉靖十二年(1533年)、嘉靖三十年(1551年)、隆慶元年(1567年)及崇禎三年(1630年),香港不斷成為海盜的巢穴。崇禎六年即1633年,香港又出現(xiàn)了一股以女海盜劉香為首的海盜實力。時人稱之為“香姑”。劉香海盜曾多次攻入南頭、新會、江門等地。由于香港成為“香姑”的巢穴,很多人認為現(xiàn)代“香港”之名與劉香有關。數(shù)年后,劉香海盜被另一股大海盜鄭芝龍消滅,而香港海防隨著滿清入關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見證歷史的九龍寨城

        清朝前期的海防,基本沿襲了明代的海防衛(wèi)所體系。但是隨著康熙朝進行遷界禁海,當時管理香港的廣州府新安縣一度在康熙六年,即1667年并入東莞縣,康熙八年又重建新安縣。遷界禁海使得中國海軍體系的發(fā)展進一步落后于歐洲殖民者,逐漸喪失了與侵略者進行海上作戰(zhàn)的能力。

        康熙七年,清政府在今天香港區(qū)域內(nèi)的屯門、九龍、大埔、雀嶺和佛唐門設立“墩臺”,每座墩臺都有一名千總或把總率領50名左右的士兵駐防??滴醵?,清廷又在大嶼山雞冀角等要地設置炮臺。1704年即康熙四十三年,清政府在香港設置水師營,管轄九龍、大嶼、紅香爐等地。嘉慶十五年,新安縣知縣李維榆要求在九龍修建新的炮臺。

        九龍半島與港島隔海相望,南宋前就有人煙。陸秀夫帶宋末帝經(jīng)由香港東側的鯉魚門進入水域,在九龍半島登陸。南宋末年九龍半島上大部分的居民是靠海吃海,幾乎常年不上岸的瞭民(福建閩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區(qū)的漁民)。因此岸上沒有合適的建筑安置末帝。經(jīng)過勘察,南宋君臣選擇九龍灣的畢架山沿海山洞作為寢宮。傳說末帝有一天發(fā)現(xiàn)山洞附近有八座山脊,謂之“八龍齊會”,陸秀夫卻說應該加上末帝,所以這里是“九龍齊會”。

        當然,在元明清時期,九龍半島除了尖山被稱為“九龍山”以外,大多時候以沿岸鹽場“官富場”命名。康熙四十三年的九龍墩臺修筑“九龍山(尖山)”東南面的筆架山上。墩臺本身就有烽火臺的用途,由于這里經(jīng)常會飄起狼煙,因此筆架山又被稱為煙墩山。

        九龍炮臺有總長度三十一丈的城墻、四十二座三尺高的垛口,內(nèi)設十一間營房,炮樓一間。一名千總統(tǒng)四十二名兵丁在新九龍炮臺駐守。在附近的九龍海口還有二十名士兵。同一年新界的墩臺也被改造與長期駐兵的汛地營房。香港周邊的幾十個島嶼則是由大鵬所防守營來負責,重點防地包括東涌口、大嶼山的水寨和炮臺等。此時中國海軍和海防體系正在從冷兵器向熱兵器發(fā)展,公元1817年清政府在大嶼山東涌口設立火藥局。

        在鴉片戰(zhàn)爭前,英國方面憑借走私船的私下測繪,對香港周邊水道已經(jīng)達到了爛熟于心的程度?!盎㈤T銷煙”之后,英軍暫時撤出珠江黃埔港,將九龍半島南部的尖沙咀洋面作為錨地。清兩廣總督林則徐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緊急將原設于大鵬灣的大鵬所參將賴嗯恩爵及其下屬的水師和陸軍調(diào)往九龍炮臺。1839年賴恩爵憑借九龍炮臺和海陸協(xié)同取得了九龍海戰(zhàn)的勝利。受到海戰(zhàn)勝利的鼓舞,林則徐緊急奏請清廷批準在九龍炮臺西側修筑尖沙咀和官涌兩座炮臺,并在其上安置了近60門歐式大炮和800余名官兵。

        在同一時期,香港已經(jīng)發(fā)展出很多村落甚至鄉(xiāng)鎮(zhèn)。例如赤柱村有附屬農(nóng)地60畝,村外避風港經(jīng)常有350艘左右的船只停泊,村中有近200間房舍。英國殖民者為了獲取侵略中國的跳板,決定奪取香港島。1841年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公開要求中國方面不得在能夠俯臨香港錨地的范圍內(nèi)修筑工事,安放大炮和駐扎軍隊。而英國人自己卻開始在香港島修筑維多利亞城。

        清政府在了解英國人對香港島以及九龍半島乃至整個華南地區(qū)的野心之后,決定進一步將九龍變?yōu)楹7乐劓?zhèn)。1843年12月清政府將原設在金深圳區(qū)域內(nèi)的官富巡檢遷往九龍。1846年9月兩廣總督耆英向清廷上奏,要求在九龍修建城寨,稱“今于該處添建寨城,用石砌筑,環(huán)列炮臺,多安炮位,內(nèi)設衙署營房,不惟屯兵操練足壯聲威,而逼近夷巢,更可藉資牽制,似于海防大有裨益?!?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8/08/biqi201707biqi20170718-4-l.jpg" style="">

        1846年11月九龍寨城正式動工,1847年5月竣工。寨城在九龍內(nèi)山之一的白鶴山南麓,與原九龍炮臺相隔約 120丈,距海岸近160丈。九龍寨城城墻全長180丈、高約兩丈,共有四門,南門上刻有“九龍寨城”四個大字。城內(nèi)設有大鵬協(xié)副將和九龍巡檢司衙門。作為結合中國傳統(tǒng)城池和歐洲傳入海防炮臺構筑理念的產(chǎn)物,九龍寨城的東西南三面共設置了3000斤以上大炮32門,基本可以控制九龍海面,并可威脅港島。

        寨城東南就是香港海防要沖鯉魚門,??趯挾葍H四百余丈,西側的尖沙咀海面寬約五百余丈。作為對英國防御的真正前線,九龍寨城和附屬的火炮、火藥局、快船以及九龍炮臺翻修總造價高達兩萬六千七百兩白銀,清政府一時竟無力承擔。

        于是耆英奏請清廷,要求動員廣東官民捐款修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廣東官民在數(shù)月之內(nèi)竟然捐款四十六萬八千六百九十三兩,足可以建立差不多18座九龍寨城!耆英利用這筆款項中的二十萬兩白銀修建了肇慶琴沙炮臺,為虎門六炮臺增建營房28座、火藥局2座、軍裝局兩座,添造三板船3支。對廣東的城防、營區(qū)、炮棚、火藥局等進行了整修,加工制造了5萬斤火藥。并且借此為虎門等海防炮臺補充了兵員和糧餉。例如虎門炮臺的官兵此后每年多發(fā)四個月糧餉,全部出自于九龍炮臺捐款。

        由于清政府自身已經(jīng)腐朽沒落,九龍寨城并沒有擋住侵略者的腳步,也不可能挽救滿清必然滅亡的命運。咸豐四年秋七月二十六日,即1854年8月19日。在太平天國起義的感召下,數(shù)百名九龍當?shù)氐目图移鹆x軍在羅亞添的率領下攻入了九龍寨城,擊斃清軍3人,有12名起義者犧牲。九龍寨城的大鵬協(xié)副將和九龍巡檢雙雙出逃。十二天后,清軍借助香港的外國雇傭軍奪回九龍寨城。

        清政府的腐朽進一步刺激了英國侵略者。1860年清政府被破割讓九龍半島南端,中英界限被劃在九龍寨城南門外。至1898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新界和九龍都被英國侵略者“強租”而去,雖然清政府在形勢上保留了對九龍寨城的治權,但卻對于保護國家主權無濟于事。

        維多利亞,海防要點

        英國侵略者在逐步侵占香港的過程中,修筑了一大批兵營和炮臺。1841年1月26日英軍武裝搶占香港島。為了達到長期武力占據(jù)的無恥目的,從1844年開始,英軍在香港島東北的鯉魚門水道南側西灣地區(qū)修筑兵營。但是不知是因為這片土地離開祖國的怨念還是英軍水土不服,駐守西灣兵營的英軍大批染病。于是英軍將這處軍營暫時棄置,這就是香港最古老的英軍軍營“鯉魚門軍營”的由來(亦有研究者認為1841年英軍開始在赤柱修筑營寨,是為香港最早的海防炮臺)。

        鯉魚門是進出港島維多利亞港的關鍵水道,緊鄰港島東北角的筲箕灣。之所以稱為“鯉魚門”,據(jù)說是取自“跳龍門”之意。因為水道最窄僅540米,夏秋東南風勁吹時,舊時常有船只被勁風吹到附近山崖或礁石上粉身碎骨。西方航海家曾將其稱為“危險崖角”。而筲箕灣則是天然避風港,據(jù)記載18世紀初葡萄牙商船就曾經(jīng)在筲箕灣避風。但當時海灣附近渺無人煙,葡萄牙商人上岸購買糧食無果,只能挨餓。因此筲箕灣又有一個“餓人灣”的名字。

        19世紀后期,俄、法等國商船甚至海軍艦艇開始涌入筲箕灣。英國殖民者就像看守骨頭的惡狗一樣,迅速開始在西灣、鯉魚門等地修筑防御工事。

        1885年英國皇家工程兵部隊開始將鯉魚門南側的高地削平,在移除7000多立方米土石方之后,開始修筑營房、海軍煤倉、彈藥庫和營房,然后再將土石方回填。這期間修建的十八座地下室成為鯉魚門炮臺體系的核心。至1887年鯉魚門兵營軍工,隨后英軍開始圍繞兵營設立白沙灣炮臺、西炮臺、中央炮臺和反向炮臺,至19世紀末整個鯉魚門南岸幾乎布滿了各種火炮。

        即便如此,英軍仍不放心,決定再在鯉魚門水下建立新的防線。恰巧在1877年澳大利亞籍猶太武器工程師布倫南設計了一種線導電動魚雷。這種長度僅4.6米的魚雷可以能夠在3.7米水深中以27節(jié)航速行駛1800米。之所以稱之為“線導”是因為魚雷由后部直徑約2毫米的銅纜控制。操作人員在12米高的鐵塔上,依靠特殊的雙目望遠鏡追蹤魚雷的航跡,并根據(jù)目標和魚雷的相對位置進行操縱。在試驗中,這款魚雷甚至在操縱下轉過180度繞到目標另一側成功命中。

        1886年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將布倫南魚雷作為英軍制式的海防魚雷使用。此后十五年中,英軍在本土的克里夫堡、懷特島、樸茨茅斯,愛爾蘭的科克港、馬耳他以及香港的鯉魚門等地設置了布倫南魚雷。作為一款早期魚雷設計,布倫南魚雷最大的缺點是價格過于昂貴。十幾年之前英國訂購白頭魚雷僅花費了15000英鎊,而布倫南魚雷竟然花費了英國海軍十幾萬英鎊。由于價格過于高昂,包括新加坡在內(nèi)的近十套布倫南魚雷系統(tǒng)最終都被取消。

        當然,造價高昂的布倫南魚雷系統(tǒng)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海軍技術大革新而迅速落伍。但是英國方面卻并沒有停下在香港、九龍和新界修筑兵營和防御工事的步伐。1854年英軍在如今香港太古廣場所在地修筑了威靈頓軍營和駐港英軍醫(yī)院。1860年又在槍會山修筑了槍會山炮臺及軍營等一大批軍營設施。

        毋庸置疑,整個香港的防御體系主要是圍繞對海防務布置的。作為一座全世界聞名的袋式深水良港,香港終年不淤不凍,共有15座港區(qū)。其中香港島和九龍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又是香港防御的重中之重。

        維多利亞港東起鯉魚門、西至燈籠洲島,總面積達6000公頃,水深最深達14.5米,足以供吃水超過12米的萬噸輪通行。北側九龍半島的獅子山、九龍群峰(包括白鶴山等一系列山峰)和大帽山,西面和南面又有大嶼山及港島作為屏障。海運界將美國舊金山灣、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和香港并稱為三大天然深水港。

        除了東側鯉魚門以外,維多利亞港西側水道被稱為硫磺海峽,西北還有一條汲水門海峽,舊時稱為急水門海峽。缸內(nèi)有九龍灣、紅瞭灣、愛秩序灣和油麻地、銅鑼灣兩座避風塘。同時香港從19世紀中葉就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船舶修造中心。1843年外國殖民者在香港建立阿柏丁船塢和何伯船塢。此后包括中國北洋水師的定鎮(zhèn)兩艘鐵甲艦都曾經(jīng)在香港入塢修理。1900年香港的船舶進出口噸位吞吐量達到1400萬噸,而當年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41%經(jīng)過香港進出。

        1881年英國開始在硫黃海峽北面、九龍西南面的昂船洲修筑炮臺。至1905年英國完成了百夫長炮臺,亞邊炮臺、東炮臺、中炮臺、南炮臺和西炮臺等六座炮臺。與較早竣工的鯉魚門炮臺相比,昂船洲炮臺的裝備更為先進。但是這一批炮臺在1941年12月日軍攻擊香港時,卻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941年英國防守香港的準備只能用“漫不經(jīng)心”來形容。此時駐港英國皇家空軍僅有5架飛機,海軍炮臺大部分岸防炮的備彈不足30發(fā)。英軍雖然從30年代開始就在九龍北部依托山地、城寨和啟德機場構筑“醉酒灣防線(亦有稱為‘垃圾灣防線)”。但因為英國從19世紀中期開始構筑的防御體系完全是針對海上襲擊,而不是針對從嶺南防線攻來陸上攻勢,以至于英軍不得不使用昂船洲岸防炮來支援北面九龍的陸上防線。

        當然,英國在幾十年內(nèi)不惜工本修筑的地下和半地下工事體系對于日軍當時炮兵和航空兵而言,仍然是難啃的“烏龜殼”。而且英國在這些工事體系中儲存了可以支撐一年左右的各種補給物資。但是,防守這些工事體系的兵員主體,卻不是英軍,甚至不是專業(yè)的軍事人員。

        此時英國防御的中心在歐洲,亞洲防御的重要性本身就排位較低。而在英國的遠東利益體系中,新加坡甚至中南半島的重要性都遠高于香港。結果在日軍威脅之下,英國海陸空三軍幾乎都不愿意救援香港。港英當局為此專門招募在港的華人組成義勇軍。這些義勇軍經(jīng)過簡單訓練,甚至在毫無訓練情況下就被派往昂船洲和鯉魚門等海防炮臺。結果英國寄予厚望的“醉酒灣防線”核心支撐點被日軍利用夜襲突破,昂船洲炮臺的火炮在調(diào)轉炮口支援九龍北部防線時,竟然因為算錯射擊諸元,將炮彈打到了英軍陣地上。

        更糟糕的是,駐防香港的英軍、加拿大軍和華人義勇軍配合極為糟糕。戰(zhàn)后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竟然公開指責在11月緊急援救香港的加拿大軍。作為殖民軍,英國軍隊對于加拿大這樣的英聯(lián)邦國家都心懷芥蒂,對于中國軍隊更是極度懷疑和歧視。日軍進攻前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和國民黨軍都曾有過救援香港的計劃,但港英方面卻不愿配合。甚至當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游擊隊從日軍側后發(fā)起突襲后,港英部隊仍是消極防御。

        啟德機場,終獲新生

        當然,英軍的消極與外援斷絕和喪失制空制海權有直接關系。1941年12月8日,日軍出動12架轟炸機將駐港英國空軍的5架戰(zhàn)機全部炸毀在機場上。同時機場上的民用飛機也成了日軍偷襲的犧牲品。

        實際上香港的航空歷史起始與新界。1911年3月18日,比利時人方登恩波在新界駕駛“法曼”雙翼機升空,揭開了香港航空的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香港名流何啟、區(qū)德、曹善允等人集資建立了啟德投資公司,計劃在九龍寨城附近的九龍灣北岸進行大規(guī)模填海造地工程。1924年填海造地工程已經(jīng)完成了120英畝,其上修筑了一批住宅。此時港英政府正好計劃在香港建立軍用機場。于是將圍海造地的區(qū)域劃歸政府用地,開始修筑空軍基地。

        1927年,一批英國空軍前飛行員在香港成立了飛行俱樂部。同年機場交由港英政府接辦。由于地皮由啟德投資公司開發(fā),因此政府將機場命名為“啟德機場”。雖然號稱由政府接辦,但啟德機場建立之初是一個以軍事功能為主的??哲姍C場。1930年啟德機場被改為軍民兩用機場,同年港穗航線成為啟德機場第一條民用航線。

        1935年英國帝國航空公司陸續(xù)從啟德機場開辟了飛往上海、吉隆坡等地的航線。第二年美國泛美航空和中國航空成為首批進駐啟德機場的外國航空公司,泛美航空還派出水上飛機在維多利亞灣降落。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香港成為中國對外聯(lián)絡的樞紐,啟德機場的飛機起降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法國航空等航空公司也進駐啟德機場。

        日軍占領香港后,從1942年3月?lián)屨季琵堈峭馓R道、宋皇臺一帶的土地,隨后又強占西貢道附近的多個村落,拆毀數(shù)千中國人的房舍建筑,導致上萬人流離失所。更令人發(fā)指的是,日軍強征大批戰(zhàn)俘和中國勞工,逼迫他們修筑東西向新跑道。啟德機場的跑道至此被延長至244米,成為可以起降大型軍用飛機的機場。多行不義必自斃,盟軍從1942年8月開始對日本寄予厚望的啟德機場和太古船塢等進行反復轟炸,使得日本無法有效利用這些設施繼續(xù)擴大侵略戰(zhàn)爭。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香港重新成為亞太最重要的航空港之一。解放戰(zhàn)爭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將屬于中國航空公司的73架飛機劫往香港。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總經(jīng)理劉靜宜和中央航空公司總經(jīng)理陳卓林在4000多名員工的大力支持下,宣布兩航起義。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空管權也隨之由英國殖民者回歸中國人的手中。此時香港啟德機場的面積已經(jīng)達到333.8公頃,年客運量超過2700萬人次。1998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啟用,啟德機場隨之正式關閉。

        香港回歸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收了14處英軍移交的軍營和其他設施。在接收之后,將其中帶有殖民地色彩的設施名稱全部予以更改。例如威爾士親王軍營被改名為中環(huán)軍營,奧士本軍營被改名為九龍東軍營,稼軒廬軍營被改名為新田軍營等。

        隨著駐香港部隊的全面發(fā)展,香港舊有的軍事設施已經(jīng)逐漸不能滿足部隊的需求。圍繞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履行防務職責的需要,在香港這塊國土上,一系列軍事變革也正在進行。

        回顧歷史,雖然香港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遠去,但她的重要軍事價值使得圍繞這座美麗海港城市的軍事歷史還在繼續(xù)。不過,已經(jīng)回歸祖國、由人民軍隊駐守的香港,書寫的將會是揚我國威的軍事歷史。

        猜你喜歡
        炮臺九龍香港
        故宮藏三冊清代廣州炮臺圖識讀及其他
        廣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18
        九龍口:超然江淮間,敢為天下“XIAN”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0
        遇見九龍口 遇見最美的自己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12
        尋找“九龍子”
        廣州大黃滘炮臺考論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40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香港之旅
        軍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南炮臺女民兵:無悔青春獻海防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39
        展與拍
        收藏與投資(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
        終結“九龍治水”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中文| 狼色在线精品影视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52p|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男女真实有遮挡xx00动态图| 午夜爽毛片| 白色月光免费观看完整版| 亚洲视频网站大全免费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观看 |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野外| 久久尤物AV天堂日日综合| 区一区一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成av人最新无码|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 漂亮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免费一区啪啪视频|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 | 丰满人妻被黑人中出849|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 欧美性猛交xxxx三人| 麻豆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av高清色| 老熟女的中文字幕欲望| 国产精品久久久| 乱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精品 无码 国产观看|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94久久精品|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未满十八勿入av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