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稼祥
談起胡雪巖的經(jīng)商之道,很多人都能做出精彩的概括。
我的朋友,馮侖認為,胡雪巖的境界,是一個成功商人的最低境界,就是“前半夜想想別人,后半夜想想自己”。這個境界都達不到,在商場上一定混不長。馮侖堅持這一條,使他的公司成了一個人們樂意與其合作的伙伴。
有的朋友強調(diào)另一點,認為胡雪巖成功的訣竅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他全心全意、真心真意捧別人抬別人,別人也會這樣捧他抬他。
還有人看中了胡雪巖這樣一種哲學:官場和商場一樣,都講究交易;做官和經(jīng)商一樣,都是做人。
胡雪巖善用四種加法:給予、借用、轉(zhuǎn)化和聯(lián)合。
紅頂商人一生給予別人的東西不計其數(shù),但最重要的給予只有兩次:一次是送給王有齡三百多兩銀子,一次是送給左宗棠一萬石大米。三百兩銀子給在王有齡窮困潦倒,幾近乞丐之時,一萬石大米送在左宗棠攻破杭州城,軍民無粒米之際。
因為第一次給予,胡雪巖從無到有發(fā)了家;因為第二次給予,胡雪巖從小到大發(fā)達到了頂點。
說到借法,這可算是他的看家本事。他通過王有齡、左宗棠靠上官場,通過尤五、郁四聯(lián)結(jié)幫會(漕幫),通過古應春拉上洋場。他的工作就是在這三者之間調(diào)節(jié)有無余缺。官場辦不到的,他讓幫會、洋場辦;洋場辦不到的,他讓官場、幫會辦;幫會辦不到的,他讓洋場、官場辦。他是當時中國三種最強大力量的中間人。這三種力量都為他所借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胡雪巖化干戈為玉帛和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夫都是超一流的。劉不才、蹺腳長根、朱福年都一度是他的對頭。
劉不才死活不同意侄女芙蓉給胡老板做小;蹺腳長根(小刀會的小頭目)不僅要打劫胡雪巖押運的槍支,甚至還要劫持他做人質(zhì);朱福年則勾結(jié)洋人,處心積慮地要在上海洋場打垮胡雪巖。
他用合伙開藥店的辦法籠絡住了劉不才;用輸錢又招安的辦法降伏了蹺腳長根;用禮而不兵、保留殺著、暗打明拉的辦法折服了朱福年。
結(jié)果,三個對頭變成了三個朋友,三個阻力變成了三個助力。
這樣一個善用加法的高手,怎么會落得個煙消云散的凄涼結(jié)局?
仿佛是命中注定,胡雪巖的靠山,最后要變成冰山。太陽一出,冰山融化,靠不住??可绞钦l?是王有齡,是左宗棠。王有齡死了,左宗棠失寵。
靠山僅僅變成冰山還好,可怕的是變成火山。晚年的左宗棠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火山,不斷噴發(fā)沖天的怒氣,愛好引火燒身。
結(jié)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左宗棠成了李鴻章的政敵,為了扳倒左爵爺,李中堂采取的策略是斷其爪牙,剪其羽翼。要斷要剪的就是胡雪巖。
乘涼的大樹,成了上吊的工具。加數(shù)變成了減數(shù)。變成減數(shù)的還不只是左宗棠,不只是官場,還有怡和洋行主宰的上海洋場。拒絕英國繅絲工廠,使他成了洋行必須排除的障礙。
而原來的第三個加數(shù)——民間幫會漕幫,則日趨衰微,已經(jīng)可以忽略不計。
合上《胡雪巖全傳》的最后一頁,惆悵之余,也頗有心得。我對加減謀略的認識進了一步。
(張朝元摘自《從歷史看加減》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圖/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