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煜嵐
(武漢理工大學,武漢 430074)
產品設計中的科技與審美應用研究
鐘煜嵐
(武漢理工大學,武漢 430074)
作為現(xiàn)代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產品設計在伴隨科技發(fā)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發(fā)展、革新并日趨多元化。現(xiàn)代人的審美也隨著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而逐漸出現(xiàn)不同層次的需求。如何把握并合理運用產品設計中科技與審美需求之間的關系,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將成為未來產品的一種趨勢。
產品設計;科技;審美需求;趨勢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幾乎每一次設計的演變都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科技進步在促使產品的技術經歷變革的同時也制約著產品的設計。設計通常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技術條件下進行的:在手工技術時代,設計靠雙手和技巧形成了技術與藝術的自然結合手工藝形態(tài);機械化大生產的出現(xiàn),使得設計與生產過程分離成為可能,生產的過程和產品最終形態(tài)的產生全部取決于投入生產前的產品設計規(guī)劃,因而形成了基于工業(yè)化環(huán)境下的現(xiàn)代設計;二戰(zhàn)后,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使其日益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技術革新的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因此,現(xiàn)代產品設計在考慮產品本身的技術性能的同時,也要考慮用戶審美等需求。
時代的進步使得科技因素在各行各業(yè)的影響程度日益加深,設計領域同樣因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改革。它不僅能為設計師提供契合時代需求的靈感來源,而且使得許多融入了高新技術的設計構想成為可能。無論是新發(fā)明的技術、新發(fā)現(xiàn)材料亦或是新提出的理念的運用都能為產品設計注入新的能量。比如日本任天堂公司推出的Wii游戲機(圖1)所使用的體感操作,能使玩家仿佛置身于游戲中,從中獲得更多樂趣。
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革新產品的使用方式,顛覆人們對某類產品最初的認識。比如通過縮小產品體積,給產品的外觀、功能等方面帶來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尼古拉斯·伍德曼的產品GoPro相機(圖2)便是其中一員。GoPro相機是一部小型可攜帶固定式防水防震相機,小巧的體型能讓使用者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盡情使用,毫無限制。
通常來說,使用功能和審美情趣是產品設計所具備的兩種基本因素。產品設計的審美指的是人對產品產生的感官上的認知以及產品給人帶來的情緒上的愉悅,是人在體驗產品的過程中的結合其生理機能和心理感受的一系列認知活動。簡言之,審美是通過感官刺激進而影響到人知覺的心理反應過程,是多層次的綜合反應。因此,審美在具有強烈主觀性的同時,亦會受到特定的時代背景、經濟狀況、科技水平等多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人們產品的審美過程是復雜的,不僅具有特性,而且具有共性。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人們對產品的審美體驗是因人而異的,而共性則是該產品對社會具有普遍價值,是能為廣大人群所接受和使用的。它在投入市場流通后受到社會實踐的檢驗,這可以從購買者對產品的評價以及消費狀況得以體現(xiàn)。
例如蘋果公司所推出的的iPod nano5(圖3)系列自銷售以來一直廣受其用戶的一致好評,不僅是因為蘋果強大的功能,更多的原因在于其吸引人目光的外表非常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產品的材料設計上使用了拋光陽極鋁制的外殼并搭配九種不同的色彩以及 2.2英寸的亮麗顯示屏,在產品外形形式上能夠給予消費者一定的視覺感官刺激,吸引人們的注意;豐富的顏色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購買選擇。
> 圖1 任天堂wii游戲機
> 圖2 GoPro相機
當今時代許多新興產品大多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這些充滿著時代科技感的新產品逐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等都受到了影響,進而引發(fā)了人們的審美變化。因此,審美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生活的時代、方式、質量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變化,而科技的發(fā)展,則是使上述方面出現(xiàn)不同的決定性因素。
曾在20世紀60-80年代流行一時的高技術風格,便是受20世紀20-30年代機械美學的影響,它的最大特征是不僅在產品設計中強調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而且在審美上也鼓吹表現(xiàn)新技術。但由于其過于推崇高新技術的時代的體現(xiàn),因而偏離了對科技深層含義的理解進而陷入設計的誤區(qū)。故該風格雖然滿足了一部分人向往高科技的心理,但也因其冷漠、過度理性、缺乏人情味而為大多數(shù)人詬病。由此可見,過于突出產品設計中的科技因素,將其置于過高的地位,忽視產品設計中的審美因素將會使其失衡從而使得設計生產出來的產品變得枯燥無味,失去它在生活中本應有的情趣。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較受歡迎的產品,如上文中蘋果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產品,往往能夠給人一種融入現(xiàn)代科技的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不再單純地以傳統(tǒng)的產品形態(tài)為基礎的形式美法則進行衡量,而是通過新的科技在產品設計中與審美需求合理地結合與應用后給人帶來的愉悅感。
以層出不窮的新材料、新工藝為例: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與應用可以解決原有材料所無法解決的設計問題,甚至可以利用其特性為產品增添獨特的功能,或在審美上造就出其他材料所不能呈現(xiàn)的視覺效果。可以說,科技與審美的結合在現(xiàn)代產品設計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名為“Rhei”的時鐘兼具了抽象的時間概念與具象的形態(tài)表達(圖4),即有形與無形的完美融合,且其簡潔明了的形式表達與不斷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相結合,形象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靜靜流淌的時光”這一設計概念。鬧鐘表面構成數(shù)字的液態(tài)物質是一種新材質,名為“鐵磁流體”。因其具備強大的磁力,使得鬧鐘永遠不會呈現(xiàn)出相同的圖案,也由于其獨特構造,使它成為承載時間表達的數(shù)字載體。
科技與審美的結合體現(xiàn)了人文因素對科技發(fā)展的內在制約,科技人文化也是審美需求等因素滲透于科技的過程,也是當今產品設計的大趨勢。當新的科學技術出現(xiàn)時,就必須有相應的審美需求來平衡,否則這種新科技就會受到排斥甚至被社會所淘汰。這使得產品設計由最初單純重視質量進而轉向質量與形式并重,現(xiàn)如今審美特征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被更加人性化地融入進產品設計中,使產品在實現(xiàn)其普遍價值的基礎上帶給人們越來越多與美相關的享受。
產品設計是科技與審美的結合,它作為交叉性的新學科所產生的源流,綜合了科技、美學、人文和時代背景等種種因素,從而使得產品在外觀、結構、和使用功能相統(tǒng)一,滿足產品性能的同時兼顧了人們的審美需求。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結合時代需求來開發(fā)設計的潛在動力,時刻關注新技術和新產業(yè)等相關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并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及時做出反饋。在國內,大眾通常認為科學技術是工程師、科學家的思考方式,而審美比較感性,是搞藝術、搞設計之人獨有的思考方式。許多藝術設計領域的實踐創(chuàng)造者,極其容易陷入一種美其名曰“感性”思考中去,即僅憑一己之見或所謂“經驗之談”,并始終沿襲著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思維模式。一些從事工程技術研究的工作者,也很容易陷入所謂的“技術”的計算思考中去,并始終秉持著這種不夠人性的設計方式。毋庸置疑,上述兩種做法都是不太妥當?shù)?。在同一種思維過于極端的情況下,很容易把產品設計引入死胡同。為此,只有科技等功能原型與審美等用戶需求合理完善地結合,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產品設計。
> 圖3 蘋果iPod nano5
> 圖4 Rhei液體時鐘
事實上,許多科學技術的概念都已廣泛應用到產品設計上,從可穿戴設備到智能家居用品, 再到繁雜的自動化系統(tǒng)等等。唯有通過優(yōu)美宜人的工業(yè)設計,才能充分體現(xiàn)當今社會科技的進步,文化內涵的提升,以及設計師的人文關懷和對環(huán)境的關注,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才不是粗糙簡陋的,才能真正稱之為設計。在科學技術盛行和審美需求多變的今天,人們必須去追求一種平衡—一種新技術與新審美的平衡。這種平衡將是未來產品設計一個必然的趨勢,設計師應該更加充分結合運用二者,使設計出來的產品更為統(tǒng)一和諧。■
[1] 陳磊.科學技術與產品設計[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3(11): 233.
[2] 姜楠.消費文化的審美變革與科技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264-266.
[3] 何人可.工業(yè)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4] 陳昊.基于產品設計技術美中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6):168-170.
[5] 楊先英.產品設計中人文要素的價值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5.
[6] 孫鑒.技術美學的人性化呈現(xiàn)——蘋果產品設計解析[J].大眾文藝, 2011(14):57-58.
[7] 許世虎,曾婧.析產品設計中形式與功能之和諧[J].包裝工程,2010,31(10): 4-6.
A Preliminary Approach on Technology and Aesthetics Application in Product Design
ZHONG Yu-la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 of modern design, product design has gradually been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and become diversifie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odern people are having various levels of aesthetic requirements. It has become a tendency for future product design to hav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esthetic demands better managed and applied and make them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supportive.
product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esthetic demands; tendency
T472
A
1008-2832(2017)07-0098-03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