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薇
摘要:隱喻是一種認知現象,但隱喻主要體現在語言上。語言中有多種隱喻表現形式,本文主要從隱喻的定義及其特點即隱喻的指示性,轉換性,目的性等特點來簡要的對隱喻進行闡釋和說明。
關鍵詞:隱喻;指示性;轉換性;目的性
目前,隱喻的研究已經成為語言界關注的焦點,通過閱讀大量的材料和文獻發(fā)現,隱喻的研究通過國內研究和國外研究兩個領域體現出來。
隱喻在國內研究中,主要以“隱喻在語篇中的構建”為主要目的。中國知網顯示,隱喻與話語分析,隱喻與文本翻譯理論等之類的文獻陳述較多。參照功能語言學銜接與連貫的理論為基礎,以隱喻在字面上的語篇構建與框架模式展開討論和分析為啟示,本文著重探討隱喻的特點及其發(fā)揮的作用。
英語中隱喻一詞也是來源于希臘語。所謂的隱喻就是指兩個事物之間的聯系,即一個事物系統(tǒng)的映射到另一個事物的過程。在對隱喻的研究探索中,西方的研究一般圍繞五個方面進行展開,分別是替代論,比較論,互動論,映射論和概念合成。本文主要研究隱喻的局部性,指示性,轉換性,矛盾性和目的性。
一、關于隱喻的定義
隱喻是一種修辭格,同時隱喻也是比喻的一種,但不用“如”“像”“似”等比喻詞語,而用“是”“成”“就是”“成為”“變?yōu)椤钡仍~語,把一事物比做成具有相似性的另外一事物。
《修辭通鑒》中將隱喻作為比喻之一。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體現在“成為”“成”“是”“為”等詞中,以此來突出隱喻的構建。
從傳統(tǒng)的修辭學角度來分析,隱喻是使用者清楚一事物并非等同于另一事物,但只要兩事物之間存在一種其他事務所不具有的相似性,我們就可以用一事物來表征另一事物,從而傳達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相同信息,以此來達到隱喻的目的。拿單一的句子來看,隱喻既是一種名詞化也是一種述謂化。從語言心理學的認知角度來看,隱喻是修辭發(fā)展的高級階段。
從言語功能的認知角度來看,由于隱喻使用了標志性詞語,對于陰郁的辨認毫無用處。
二、隱喻的特點
(一)隱喻具有指示性
隱喻方向性是指根據句子的字面表達,隱喻是指將某一事物比喻成另外一事物,而不是將某一事物比喻成與此事物無關的其他事物。也就是說隱喻具有指示性作用。
例如:Life is journey
這里將life比作journey而不是其他的time或者money,更不是其他與此不相關的事物。這里的life指示具有journey相似的特點。因此,說隱喻具有其他明喻所沒有的特點,即隱喻具有指示性。
(二)隱喻具有局部性
隱喻具有局部性指的是隱喻對事物的組織是局部的,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說在把A隱喻成B時,B事物要么是與A相關的具體事物,要么是抽象事物,而不是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所在的范疇。這種另一事物是特定的。
例如:Her teeth are pearls
上句中將teeth比喻成珍珠這一具體的事物,并不是與之相關的其他范疇的詞類。例如:珠寶。它只是代表著部分的或者局部的。將teeth比做成具體的事物pearls。
(三)隱喻具有轉換性
隱喻的意義是本體和喻體之間轉換的結果。隱喻的這種轉換性是將其本體事物映射到與本體具有相似性的另外事物,并以此來表達隱喻的實質就是將一事物比喻成另一事物,以此來表示隱喻的目的。
例如:time is money.
Time 是時間,money是金錢。本句話的意思是時間就是金錢。這是在大家心目中都熟悉的。Money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充當著重要角色。將時間比喻成金錢襯托出時間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要遠比時間流逝的說法更讓人懂得珍惜。這種轉換性無形中體現了時間的重要性。
(四)隱喻具有目的性
隱喻是一種跨域式的映射,也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領域映射到另一領域的目的。隱喻的目的性就是將一個領域映射到另一領域的過程。用喻體的特征體現來體現本體的特征達到具有說服力的效果。
例如:Argument is battle.
用battle來體現argument的激烈程度,突出了爭論人數多而且競爭很激烈,側面反映了爭論者想要贏得勝利的欲望。Argument的這種目的性是通過battle的場面襯托出來的。因此反映出隱喻的目的性。
三、總結
本文限于對隱喻的研究深入性不足。盡管如此,我們始終認為隱喻的研究應該從隱喻的特點出發(fā),最終為人們充分發(fā)揮隱喻的本質特征提供了指導和幫助。本文旨在豐富和完善隱喻特點的奧秘,以此來引起相關學者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論隱喻與明喻的結構及認知特點[J].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社,2003.
[2]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F.Ungerer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