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甜甜
摘要:整部的生死場,就是講述著浸透了女人鮮血的生與死的怪異故事。這就是她們的宿命,逃脫不了。她們用自己鮮血淋漓的,血肉模糊的,痛苦不堪的愛情,性經驗,生育,疾病,死亡……,這樣一直延續(xù)的悲劇宿命。
關鍵詞:生死場;宿命
在《生死場》中,無數(shù)的生生死死,緊密的排列著,迫不及待的“忙著生,忙著死”。打漁村最美的女人——月英,最后已經是鬼的模樣了,生著蛆蟲,腐爛著身體。她們一個個的觸目驚心的死去了。魯迅曾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說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笔捈t就是這樣一位勇士、一位女戰(zhàn)士。她以冷靜、超脫、殘忍的筆將生死場就這樣鮮血淋漓地搬到讀者面前。在王婆的犁下,小鐘血肉模糊的離開了這個慘淡的世界,被扔在草堆上,小手顫顫的……,慘不忍睹,目不忍視。她用這樣血腥的場景無聲的控訴人的生命比不上那橙黃的莊稼的悲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劇,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命運的拯救者。他們沒有能力自己拯救自己,因而各自都有各自的悲劇命運。①就是一個個短暫的生命中,“生與死”緊緊地連在一起,沒有一絲縫隙,她們忙活生活、忙活生育,忙活死亡。時間沒有停止,她們依然忙碌地生、痛苦地死。她們在“死人死了,活人計算著怎么活下去。”日子里消耗她們的生命。在盲目的男性崇拜中她們就將原本年輕的身體,年輕的心靈,年輕的靈魂葬在了男性社會的墳場里。在這個社會賦予她們就只有生育,伺候男人,伺候莊稼的職責?!芭缘奶炜帐堑偷?,羽翼是稀薄的,身邊的累贅有時是笨重的?!彼齻円蕾囉谀行远妫凰齻兊恼煞蛉我獾拇蛄R著,因為,她們早已經認定了這就是她們的宿命,她們根本就無法意識到反抗的這條路。女人死亡身體最后在男權的社會中,葬在亂墳崗子,被蚊蠅圍繞著,死都不得安寧。
愛情本應該是滋潤女人生長的營養(yǎng)劑,而在蕭紅筆下的《生死場》里卻是女性噩夢遭遇的起點,是那罪惡的婚姻的種子。作為著墨最多的金枝,從河邊幽會,到最后結婚,最終都只是做了男性泄欲的工具?!渡缊觥肥桥嘶ê?,開的鮮血淋漓,每一朵女人花都流著汩汩的鮮紅血,淌成河流,淹沒了花海。金枝、月英、王婆、麻面婆子……這些女人在“性”,“生育”,“疾病”,“死亡”中煎熬著。但是她們不去反抗,她們甘愿成為男性的奴隸。金枝挎著籃子,聽到成業(yè)的牛鞭的響聲,就迫不及待的丟下了籃子,奔向了成業(yè)。然而成業(yè)面對金枝想的是什么呢,是情欲的發(fā)泄?!拔宸昼娺^后,姑娘仍和小雞一般,被野獸壓在那里,男人著了瘋了,他的大手故意一般地捉緊另一塊肉體,想要吞食那塊肉體,想要破壞那塊熱的肉。盡量的沖漲了血管,仿佛他在一條白的死尸上面跳動……”②在這場歡愛里,只有男性的獸欲和女性的痛苦,正如同金枝的愛情一般。西蒙娜·波伏娃認為理想的性愛應該是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所有瑰寶交相輝映,于是形成一種永遠變動的,欣喜若狂的統(tǒng)一。這種和諧需要的并不是精湛的技巧,而寧可說是基于此時此刻性沖魔力的靈與肉的相互慷慨與給予。波娃所闡述的性愛是相愛的兩個人超越肉體,心靈的默契和靈魂的統(tǒng)一,是平等的性愛,是愛情的性愛。而金枝與成業(yè)的性愛,只不過是男性的本能的沖動,是對女性肉體的低層次的需求。
蕭紅用動物化的比喻,鋒利的指出女性的地位低下。麻面婆子“比起牛的眼睛來更大……麻面婆子是一只母熊……她總是發(fā)著豬聲?!倍掠⑹恰盎疾〉呢垉骸?。此外金枝是“米田上的稻草人”、是“一只垃圾桶”女性的悲慘生活。而在生育這個人類最莊嚴神圣的儀式上,卻充斥著男性的打罵、女性的苦痛。將動物的生育和人的生育放在一起,“一點聲音不許她哼叫,受罪的女人,身邊若有洞,她將跳進去!身邊若有毒藥,她將吞下去,……她愿意把自己的腿弄斷,宛如進了蒸籠,全身將被熱力所撕碎一般呀!”女性的生育是世間最可怕的刑罰。美國的兩個男性曾用體感實驗體驗女性生育時的痛苦,僅僅五分鐘就承受不了??上攵?,當這種肉體和心靈痛苦交織在一起時,女性早就沒有生命創(chuàng)造的喜悅與忐忑,沒有對新生命的憧憬與渴望了。她們有的只是“罪惡的孩子”和恨不得把孩子掏出來的心情,此時的她們早已經被痛苦磨得沒有了母性。
《生死場中》女性悲劇宿命的根源就是盲目的男性崇拜和自我迷失。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就談到“女人她就是子宮,就是卵巢,她是個雌性,用這個詞給她下定義就足夠了。”“雌性”這個詞帶著貶義,它將女人束縛在性別里,做一種生育工具。女性在愛情,婚姻中沒有地位,她們只是男性泄欲的工具。“妻子”“母親”這些只不過是桎梏她們的牢籠,束縛她們的鐵鏈。她們就是在男性的盲目崇拜和自我退化中將自己送上墳場。蕭紅用她女性的視角寫女性宿命。傾注了她對女性悖論世界里的悲哀和感嘆。蕭紅將一場生死宿命演繹,為男權社會廢墟上的枯萎,凋敗的女人花做最后的悼念。
注釋:
①王富仁.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下)江蘇社會科學,2001.
②蕭紅,生死場.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
參考文獻:
[1]蕭紅.生死場[M].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2.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3]王富仁.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下)[J].江蘇社會科學,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