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器陳設作為一種實用藝術從來都與社會背景、文化語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本文通過對兩漢不同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思想文化、工藝技術以及出土文物的分析,探明漆器陳設藝術風格的轉變與社會變革的緊密關系。
[關鍵詞]:兩漢時期 ;漆器陳設 ;風格轉變
[引言]:漢代厚葬之風為我們今天研究兩漢的物質文化生活提供了真實可考的文物資料。本文主要以漢代漆器藝術為切入點,試從西漢初期、西漢中期、西漢后期、東漢時期四個階段對漆器陳設器物的造物藝術進行探索與解析,理清發(fā)展脈絡,探明漆器陳設藝術風格的轉變與社會變革的緊密關系。
1、西漢初期簡易實用
西漢初期完成了社會的“大一統(tǒng)”,政治上采取“與民休息、凡事簡易”的政策,思想上奉行“黃老之學”,為穩(wěn)定社會秩序、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提供了有利條件,更促進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與變革。在“無為”、“簡易”的思想指導下,形成了這一時期“重生活實用性”的漆器藝術風格,“功能至上”是西漢初期漆器藝術的主要特征。
西漢初期的漆器出土以馬王堆漢墓最具代表性。該墓出土漆器700余件,包括飲食器具、梳妝具、家具、兵器、樂器等器物。其中三號墓出土的黑漆案幾頗為精致,以黑漆為底,用紅、赭、綠三色繪夔龍紋,邊緣飾有菱形幾何紋,紋飾線條流暢。幾足可隨意調整高度,設計巧妙,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此外,該墓出土的漆器底部多有銘文出現(xiàn),以黑漆或朱砂寫成,有表明身份的“轪家候”字樣,有表明漆器出處的“上林”字樣,有表明漆器歸屬的“大官”、“湯官”字樣,有些漆器上還書寫著有關器物用途的文字,如:“君幸酒”、“君幸食”字樣。西漢初期漆器的這種實用主義裝飾風格是黃老之學以及儒家美學思想由“神權”走向“實用”的藝術表現(xiàn)。
2、西漢中期奢麗華美
本文將武帝至宣帝時期作為西漢中期的所屬范疇,源于這一時期是一個事功顯赫、垂泛立制的時代。武帝定儒學為尊,實現(xiàn)了中華文明內在的精神統(tǒng)一,成就盛世繁華;昭帝與民休息,加強戍防;至宣帝時期,漢代達到最鼎盛階段。同時西漢中期也是漆器生產(chǎn)的繁盛時期。國力的強盛促進了器物設計審美意趣的改變,經(jīng)濟的繁榮為漆器發(fā)展提供物質基礎。這時期“質以文美,實由華興,器賴雕飾為好,人以輿服為榮”成為西漢中期社會各階層共同追求的風尚。漆器設計從漢初的平民化走向貴族化、從追求實用走向追求審美,崇尚奢麗華美。
西漢中期,官府在中央及地方均設有漆器生產(chǎn)地,這時期出土的漆器多為木質胎器,金、銀、銅扣飾以及髹漆裝飾開始流行,針刻、錐畫等技法更加高超。以河北滿城劉勝墓為例。該墓出土的漆案、漆尊、銀扣漆盒、銀扣漆盤、銀鏤帶樽、耳杯、銀扣漆奩等器物表面多有金、銀、銅質的扣器裝飾物,鑲嵌松石、白玉等貴重材料組成圖案。在漆器陳設器物上裝飾金、銀、銅等做法在北京大堡臺漢墓、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等多處墓葬中均有發(fā)現(xiàn)。這種“奢麗華美”的裝飾風格既是工藝本身發(fā)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同時也與當時經(jīng)濟的高度繁榮以及統(tǒng)治階級奢靡的消費習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3、西漢后期錯彩鏤金
漢室盛衰,當以宣、元為界。元帝過后,漢室朝綱較為廢弛,儒學思想神學化,讖緯學說十分盛行。這一時期在“厚人倫、美教化”的儒學思想統(tǒng)治下,漆器裝飾之風較前期更甚,漆器制作追求“綺麗雕飾”,髹飾工藝更為繁復;此外,漆器生產(chǎn)國有化的政策以及漆器制造細致明確化的分工為漆器的大量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條件,漆工匠人們可以極盡技藝所能制造出能表現(xiàn)漢代帝國雄渾氣象的奢華器物。錯彩縷金的漆器陳設成為貴族統(tǒng)治階級奢靡生活的必備品。這一時期的漆器陳設藝術風格由西漢中期追求視覺審美走向追求極致奢華,裝飾性遠遠大于實用性,漆器藝術迎來了它最為繁盛的時代。
西漢后期的江蘇邗江姚莊101號漢墓中出土隨葬品250件,其中漆器131件,頭廂發(fā)現(xiàn)漆器57件,側廂發(fā)現(xiàn)漆器12件,同時還出土有銅扣漆盤、銀扣嵌瑪瑙七子漆奩等器物。該墓中出土的銀扣嵌瑪瑙七子漆奩制作十分精美,器表紋飾由銀扣和金銀貼箔組成,空隙處繪有云氣紋,奩蓋中心繪柿蒂紋,紋飾中心嵌紅瑪瑙,紋瓣出各嵌一雞心狀小瑪瑙,瑪瑙之間繪紋飾,四周以金銀貼箔表現(xiàn)山水禽獸圖案,表達羽人祝福。類似的漆器在湖南、貴州等地均有出土,數(shù)量之多、制作之精美達到漢代頂峰,為我們展現(xiàn)了西漢后期漆器陳設“錯彩鏤金”的盛況。
4、東漢時期棄奢致用
東漢王朝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但其興盛時間十分短暫,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皇權進一步得到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進一步鞏固,和帝親政后橫掃外戚,國力達到極盛,自此后的一百余年歷史中,朝政內憂外患,逐漸走向衰落。這也是本次研究沒有對東漢進行分期論述的原因。東漢時期的漆器陳設藝術摒棄西漢晚期追求極致奢華的裝飾風格,將視角轉向現(xiàn)實社會,不拘泥于技巧的炫耀,提倡“重實用、斥奢侈”,較少使用貴重材料做裝飾,逐漸回歸器物本身的實用性,漆器制造也由西漢時的國營生產(chǎn)轉為私營所屬,生產(chǎn)規(guī)模大大下降。
東漢時期的漆器出土較少,一方面由于東漢時期的墓室多是磚石結構,不利于器物的保存,另一方面瓷器制造興起,逐漸取代了漆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綜上,本文以兩漢四百余年的社會變遷為切入點,將漢代的漆器藝術設計納入社會歷史范疇,以文化視角審視社會現(xiàn)象,探究社會制度與思維方式的嬗變歷程對漆器藝術風格的影響作用,將器物的表象特征分析引向深入研究,揭示漢代漆器藝術由“實用”走向“裝飾”進而追求“奢華”直至最后“棄奢致用”的風格變化的社會原因,準確把握漢代漆器藝術的設計規(guī)律,為當代漆藝的發(fā)展提供文化支撐和思想動力。
[參考文獻]::
[1]林劍鳴.秦漢社會文明[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5,09.
[2]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4,07.
[3]北京古墓發(fā)掘辦公室.大葆臺西漢木掉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7,06.
[4]潘天波.漢代漆藝美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張萌(1990.5~),性別:女,單位:(華中師范大學),職稱:學生
學歷 (2015級碩士) 研究方向:陳設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