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第10期,P.26
《張志堅:我愿意做張召忠這樣的“網(wǎng)紅”》 “能夠接豐滿立體的橘色,其實是一個演員的幸運。高育良這個角色,你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等到?!?/p>
不是娛樂記者,但是這次報道卻做了娛樂記者的事情。這次采訪“育良書記”扮演者張志堅讓人頗有儀式感。因為上高中那會兒看過他在《人間正道是滄?!防锇缪莸亩ú?,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不過當把這個細節(jié)告訴編輯部時,主編用了“注意稿件的克制”這七個字對我進行告誡。
這七個字可以理解,因為當采訪對象在你眼中存在“偶像光環(huán)”,往往很難用旁觀者的角度去理智思考一些問題。所幸的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這位“老戲骨”很難用偶像這個詞去形容,兩人溝通的內(nèi)容更多在于角色塑造。
在結束采訪時,記者甚至有時會忘記對面那個人到底叫什么名字,而只記得他叫董建昌或是高育良。
這或許也就像張志堅本人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記不住我的名字無所謂,但如果路上遇到我,叫我高書記、老董,我會很開心。”
年度第9期,P.28
《我是怎么騙老人買保健品的?》 “老人都把銷售員當成了孫子。老人病了,陪老人去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銷售員?!?/p>
@繁花似錦:我參加這種會從來沒有上過當,因為推銷的人沒我會說。
@春de魔術師:原來我家老奶奶從來不上當是因為我天天陪著追劇、聊八卦。
@陌路羔羊:或許我們老了,就會懂得老年人對健康是多么的渴望。就像我們愛上一個人,明知不可能有結果,可還是瘋狂地投入自己的所有。
@羽佳:市面上雞毛性質(zhì)的保健品都是這個路數(shù),包括一些打著各種旗號如直銷、傳統(tǒng)中醫(yī)、秘方的,說白了都是騙中老年人的錢。
年度第9期,P.16
《親愛的,我想把你寫進配偶欄》 “花了15年,我終于攜愛人同志和兒子回家過年?!?/p>
@Solo:他們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因為一直在關注這個群體,接觸到的都是開明而溫暖的人,渴望做自己,渴望被認可。也許是我太過樂觀,即使在開放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和年輕的90后群體中,也還是會聽到不理解的聲音,因為不了解,因為以為離自己很遠。同性戀親友會的志愿爸爸對我說,以直人身份來寫文章是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去觀察、去記錄,讓社會看得到他們的存在。希望我們做到了。[愛心]那些還隱藏在面具下的你們,要有信心啊。
年度第10期,P.24
《李光復:“小鮮肉”就是文化水平比較低的 》 “生活給了我營養(yǎng),給了我雞肋,現(xiàn)在反過來我再演戲,我不費勁了?!?/p>
@Morning_H:這個老人演得也可好了,苦口婆心勸大家的樣子、和兒子爭論的樣子,現(xiàn)在還能回想起來,尤其最后陳巖石去世他接電話的時候,他哭的樣子直接把我也看哭了……
@范大海老太:最后一集聽說陳老走了之后,李光復老師的那場哭戲,簡直是教科書式的表演,太到位了。
@別致:老戲骨,都是老炮兒,為什么演得好,值得深思,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