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公司的學霸參加評優(yōu)活動,程序上需要通過演講投票。毫無懸念,他評上了。事后,他很疑惑地說:“我發(fā)現(xiàn)好多人都準備得太草率了,只會照著稿子念,還念得磕磕巴巴。”他是一名北大學霸,一貫做事認真,顯得非??孔V。他不過是把學習上的習慣和方法延續(xù)到工作和生活中來,做事有規(guī)劃,不打無準備之仗,在deadline之前一定能夠完成任務。而這些傳達出來的信息就是非常踏實,能夠被信任,是可以合作的。
一些單位喜歡招名校畢業(yè)生,并非心存偏見,因為這大體上是一種省力的判斷方式:名校畢業(yè)生習慣了優(yōu)秀,自我要求高,能夠堅持。雖然也有部分高分低能者,但通常情況下,在學習上能取得好成績也是一種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起碼有好的學習方法或者習慣。這種習慣或方法延續(xù)到工作上,至少能達到中等水平,靠譜的概率比較大。當然,普通學校也有出類拔萃的人,只是比例低一些。
天下的知識是共通的,思維方式也是如此。我在生活中接觸過一些人,從做事方式上就可以判斷這人的學習水平。跟一些不太熟的人一起做活動,有的人沒有時間觀念,言而無信,忘記自己許諾的事情。這種人的工作也做得很糟糕。有人玩起游戲也會研究攻略,有人則萬事不做準備,還嘲笑認真投入的人“干嗎那么認真”。
我讀過一本學霸寫的書,里面有他從小到大的學習方法,看后不由得感慨: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真是大啊。他從小善于思考和總結(jié),做事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自信滿滿。而普通人,大都把力氣花在找借口和打退堂鼓上了。如羅賓·夏瑪所說:“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這件事才變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