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陶
選人當以德為先。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與魏徵間有過一段關(guān)于德的對話。唐太宗說:“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魏徵回答:“今欲求人,必須審訪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薄疤煜挛炊?,則專取其才,不考其行;喪亂既平,則非才行兼?zhèn)洳豢捎靡病!?/p>
如今,對于德的爭論不絕于耳,一說到考德的必要性,有人就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作為反駁。這也確實會令人困惑:到底應(yīng)當如何看待選人和用人中“德”的因素?
魏徵的一番話可以說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就是說,亂世或以才為重,德可以暫居其次;但太平之時,必須堅持德才兼?zhèn)浞娇扇斡?。這是因為,“設(shè)令此人不能濟事,只是才力不及,不為大害;誤用惡人,假令強干,為患極多”。縱覽歷史,有才無德、致辱致禍者不勝枚舉。無怪乎古人又說,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