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
摘 要:合唱是聲音的藝術,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產(chǎn)物。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合唱藝術作品,通過指揮和合唱團的共同努力,展現(xiàn)在廣大觀眾面前,這是一個艱辛的二度創(chuàng)作過程。合唱指揮擔負著完成這一過程的責任與使命,因此,作為合唱指揮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首作品,在藝術處理、再創(chuàng)作上仔細研讀、認真推敲、反復醞釀才能不辜負作曲家的期望,唱出作曲家的心聲。
關鍵詞:結構層次 相同與不同 力度
合唱作品的藝術加工或者藝術處理是合唱指揮與合唱團共同合作的最終結果。它體現(xiàn)了合唱指揮扎實的理論功底、對音樂的深刻理解與詮釋,以及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感悟;體現(xiàn)了合唱團訓練有素的聲音掌控能力、與指揮合作的默契程度。合唱作品的藝術處理首先要尊重作者、符合時代背景,盡可能地再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本著嚴謹、科學、求實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對待作品。合唱作品的加工手法很多,總結起來大致可以歸結為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宏觀上處理作品要有層次,有層次才有對比;微觀上要有語法和句法,唱歌就像人在朗誦,抑揚頓挫得體才能引人入勝。下面我就演唱的結構層次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一、 恰當?shù)奶幚碜髌穼哟谓Y構
演唱合唱作品的成功與否除了把握好作品的歷史背景、音準、節(jié)奏、風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品處理的層次結構上。這里我強調(diào)的是“層次結構”,是指音樂作品段落間的關系,或者局部與整體間的關系,旨在作品風格的整體把握上再細分藝術處理,尤其是在作品重復的部分,即使是旋律、曲調(diào)甚至歌詞都相同,在藝術上也要盡可能地進行再分析再挖掘,以求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在合唱音樂會上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評論:作品處理太一般了,不感動人!或者說溫湯水,從頭至尾都一樣!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主要是作品在結構處理上沒有層次、層次遞進關系不清楚或者根本就沒有,處理音樂作品最忌諱的就是從頭至尾一個模樣,像文章記流水賬一樣沒有聲色,所以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動別人。合唱指揮一定要注意抓住作品的整體風格與結構層次,把握層次間的脈絡關系,這對演唱好一首作品至關重要,可以說除了音準、節(jié)奏、風格這些元素,音樂的層次結構決定了作品的表現(xiàn)效果。
二、 合唱作品的整體層次處理
整體層次的處理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作品風格、曲式結構、主題形象(動機)、旋律特點、歌詞含義等等。在此基礎上研究作品的起承轉合,勾勒出主要的音樂表達結構,并把握好段落間的連接關系。下面以王洛賓先生的混聲四部合唱《青春舞曲》為例進行分析:
《青春舞曲》是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取材于新疆維吾爾族傳唱的曲調(diào),進行加工整理編配出來的一首具有維吾爾族風格的舞曲,后由王世光先生編配成帶鋼琴伴奏的混聲四部合唱。此曲風格活潑、歡快、節(jié)奏鮮明、主題突出、旋律線條極為流暢,表現(xiàn)了維吾爾族青年熱情、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質(zhì),歌曲表達了他們珍惜青春歲月、感慨時光流逝、同時又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演唱風格上尤其要注意聲音的彈跳性,以此刻畫出青年人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優(yōu)秀品質(zhì)。全曲的整體處理基調(diào)是歡快、活潑,但需要注意的是歡快與活潑也是有層次的,切忌一個力度從頭唱到尾!
《青春舞曲》曲式結構分析:單主題三部曲式
引子 A 間奏 B 間奏 A' 結束句
(1-5)(6-21) (22-25) (26-37) (38-41) (42-53) (54-57)
主題旋律A歌詞:“太陽落山明朝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边@條旋律在全曲一共出現(xiàn)了四次,A段出現(xiàn)了兩次,B、A'各出現(xiàn)一次,每一次主旋律出現(xiàn)的時候都有不同:
聲部 力度 音樂情緒
第一次A:S+A mp 活潑
第二次A:A+T mf 活潑
第三次B:A+B mf 活潑
第四次A':S+A+ T f 活潑
對于這四次的主題出現(xiàn),如何演唱才能有層次而不雷同呢?首先要運用不同聲部組合其音色不同,注意發(fā)揮各聲部的聲音特點表現(xiàn)主題。其次要運用力度對比的不同來表現(xiàn)音樂情緒。具體安排如下:
聲部 力度 音樂情緒
第一次A:S+A(純凈明亮的音色) mp 歡快、輕盈、雀躍
第二次A:A+T(這兩個聲音很容易要相互靠攏,具有年輕人的朝氣)
mf 活潑富有朝氣
第三次B:A+B(具有迷人的磁性音色) mf 活潑而詼諧
第四次A':S+A+ T(聲音突出整體性) f 熱情 、豪放
從上面這兩張對比圖,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四個層次的對比關系,在聲部音色渲染、力度層層遞進上體現(xiàn)演唱效果的不同。同時音樂情緒雖然總體基調(diào)是活潑,但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diào)整:輕盈、雀躍(第一ci)——活潑富有朝氣(第二次)——活潑而又詼諧(第三次)——熱情且豪放(第四次),使整個作品聽起來更加豐富、更加熱烈。由此可以看出合唱作品的層次處理一定要有理有據(jù),仔細研磨,不斷加以提煉。如果不這樣演唱,就會出現(xiàn)前面出現(xiàn)的評論,不能打動觀眾、作品處理沒有起伏、不吸引人。
三、 局部相同部分的層次處理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現(xiàn)象,即相同的部分的音樂處理如何來做?合唱作品中像這樣有相同部分的作品很多,即使是相同的部分,更要進行不同的音樂加工,這才是考驗一個合唱指揮的藝術功底的時候,也是衡量合唱團音樂素養(yǎng)的時候。下面就以合唱作品《雪花》為例進行作品相同部分的層次處理:
《雪花》是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合唱作品,歌曲描述了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給萬物披上銀裝,覆蓋了大地、溫暖了萬物,雪花的精神最終得到了升華,堅貞不渝、純潔無瑕。作品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真實自然。整個作品由合唱、鋼琴、小提琴共同完成。在調(diào)式上采用同主音大小調(diào)相互轉換,并且速度的變化很大,力度上也有張有弛。這里我想強調(diào)的是呈示部主題的三次出現(xiàn),每一次都是相同的,調(diào)性一致、旋律一致、力度一致,唯一不一致的是三段的歌詞。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處理得到位,就要從歌詞入手、從作品的深刻含義入手。合唱作品和交響樂作品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合唱有歌詞,交響樂沒有歌詞。既然合唱有歌詞,這就給我們的音樂設計提供了良好的設計依據(jù),為音樂的深入挖掘鋪平了道路。因此,這里的層次結構處理如下:
第一次:音樂情緒平靜、安詳。
第二次:音樂情緒略有激動、預示著音樂高潮的來臨。
第三次:回歸平靜、雪花精神得到升華。
如此設計,雖然力度上都是P,讓合唱團帶著這樣的音樂情緒去演唱,三種弱唱就賦予了新的不一樣的內(nèi)涵,一定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音樂的層次也就自然的呈現(xiàn)了。這就是在旋律、調(diào)式、力度上都一致的情況下,唱出音樂層次的方法。當然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音樂、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是塑造聲音形象、感人心田卻是音樂追求的共同目標。在這個作品中,我還要強調(diào)的是關于P的認識問題,P在這里代表的是安靜、悄無聲息,寓意白雪的純潔,演唱的聲音要很純凈、很透亮,不是有些合唱團理解的聲音很弱、很虛,并且一定要把歌詞、聲音唱清楚,切忌軟綿綿的音樂情緒,這不符合作曲家對雪花的美好贊頌。
四、層次處理中的力度關系
音樂層次的處理強調(diào)的是段落間的相互關系、相互連接以及連接過程,在這些關系、過程中,有一個因素是始終貫穿在內(nèi)的,這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力度。力度在合唱訓練上總體分為兩部分:強與弱,介乎于這兩個部分的則是他們的過度。在合唱訓練中做好強與弱,就為作品的結構層次處理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它是層次處理的有力手段和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合唱團在做力度訓練時,只會強不會弱,他們理解的力度強就是大聲唱,雖然聲音大是力度的表現(xiàn)形式,但它不是力度強要表達的主旨。力度強要的是一種動力,在聲音上有很強的音色、音量支持。弱則需要更多的氣息上的支撐,它更強調(diào)音樂的內(nèi)在力量。因此要讓合唱團明白力度的大小并不完全取決于音量的大小,這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很強,也是有控制的、集中的聲音。漸強漸弱的音樂處理,則突出的是合唱團由強到弱,或者由弱到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要一級級的遞增或者遞減來完成的,不是瞬間形成的結果。
《金黃色的云朵過夜了》是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無伴奏混聲合唱作品。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憂郁的、充滿哲理的思想情感體驗。全曲的樂句隨著情感的抒發(fā)長短相稱,力度呈棗核狀,漸強<>漸弱,收放自如。這首作品對于訓練合唱團的漸強漸弱力度能力十分有效。并且可以配合指揮的手勢進行指揮法的磨合練習。
例:金黃色的云朵過夜了
這個樂句中,起點在“金黃”,制高點在“云”字上,由“金黃”到“云”是一個漸強的過程,再從高點“云”字上漸弱到“朵”。這個樂句每一個音力度都是不一樣的,合唱團必須很小心控制氣息的運用,演唱P時聲音不能虛更不能癟,要有足夠的耐心把力度的制高點烘托上去,中間不要換氣,保持氣息的暢通。這首作品幾乎每一個句子都是這種風格,到了制高點又戛然而止,演唱這首作品可以大大增強合唱團的力度掌控能力。同時還必須強調(diào)合唱團要仔細傾聽,提高聽覺的靈敏度,從而帶動聲音的敏感度,這樣必然可以增強合唱團的聲音表達能力。
音樂是有靈魂的,是充滿激情的。好的合唱作品需要恰如其分的音樂結構設計,合唱指揮必須認清這一點,在作曲家、合唱團、觀眾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音樂作品的結構設計,為給觀眾帶來美好的音樂享受付出艱辛的努力。
作者單位:中國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