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娟
“家長從來都不是教育的旁觀者。陪伴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讓我們和孩子一路同行,一起成長?!?月16日~17日,瀏陽市一中藝術學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10位家長受邀走進校園,參與主題班會,巡查早晚自習,體驗食堂生活,登上講臺傳經布道,重溫早已遠去的校園生活。與昔日求學時光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搖身一變,以家長的身份在學校唱了一回主角。
敞開門,將家長請進來
“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家長從來都是學校發(fā)展的‘同盟軍,他們是學生成長的見證者與陪伴者,也為我們辦學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為教育提供新的思考?!闭劶伴_展家長工作日活動的初衷,校長羅中平說,將教育教學的日常原生態(tài)地呈現(xiàn)在家長面前,就是請家長來當“啄木鳥”,為學校“把脈問診”,進而更好地守護學生的生命成長。
其實,早在2010年10月,瀏陽市一中便拉開了“家長工作日”活動的序幕,也自此播下了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精神火種。作為瀏陽市一中教育集團的一分子,瀏陽市一中藝術學校義不容辭地接過了這一“接力棒”,一批批家長來到這里,以全新的視角深入學生課堂,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為學校的發(fā)展出謀劃策。
每位來?!肮ぷ鳌钡募议L,都會領到一個“工作證”和一份《活動指南》?!按魃线@個工作證,我就不僅僅是家長,更是學校的主人,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與我息息相關,心中更多了一份責任感。”“我們不單單要帶著眼睛去觀察,更要用心去體會……”對于很多家長而言,這張手掌大小的工作證,總有著一份特別的意義?!痘顒又改稀吩敱M地列出了這兩天的活動內容,聽課、檢查早晚自習、查閱教師備課及作業(yè)批改情況、和學生一起進餐、參加主題班會、觀摩學生的作品展……
“此前,雖然對學校的工作流程也有個大致的了解,但總有些‘走馬觀花的感覺。這次,學校邀請我們走進校園,更多地是‘下馬看花?!边@不,學生家長戴玲在4月17日起了個大早,她要趕在6點半前到校,巡查學生起床和早自習的情況。
早自習鈴響,戴玲一進教室,就發(fā)現(xiàn)孩子們已拿出課本,開始了一日晨誦?,槵槙曋?,戴玲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求學時代。只是,這一次,從家長的視角出發(fā),身份的轉換讓她感覺到主角并不是那么好當?shù)?,當老師有太多的艱辛和不易。
“來不及吃早飯,我就匆匆趕到學校,直奔寢室,逐個查看學生是不是都按時起床洗漱;接著,又忙不迭地趕往教室,巡查學生的早自習……腳上仿佛自帶‘陀螺,三步并作兩步,難有片刻的停歇。”戴玲說,“我這還只是一天,就忙得有些暈頭轉向。老師們可是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個中辛苦可想而知。”
其實,參加這次“家長工作日”活動,戴玲是帶著“問題”來的———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如何?飲食起居是否適應?自己家庭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學?別的家長有哪些可以借鑒的經驗?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家長該怎樣與其進行有效溝通?……在這里,她心中的疑惑慢慢地變得明晰起來,或者說,在家庭教育這條路上找到了更多的同行者。
“我們強調的是開放,360度全方位向家長呈現(xiàn)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痹趯W校黨總支書記羅世良的理解中,“家長工作日”不能簡單地與“家長開放日”劃上等號,它不是把家長請來蜻蜓點水般地隨意走走看看,而是邀請家長全程參與、深度體驗、積極反饋,讓家長做一回學校的“主人”,讓家校合作真正地落到實處。
你知道哪些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心肺復蘇的“標準動作”,你掌握了么?正處于青春期的你們,該注意哪些營養(yǎng)補給呢?……自2016年以來,“家長工作日”增設“家長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同職業(yè)、不同身份的家長走進了課堂,結合自身的從業(yè)經驗,領著孩子們走進不一樣的課堂。從交通法規(guī)、金融理財?shù)结t(yī)療保健,家長們各顯身手,將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這是與教學課堂不一樣的,內容豐富且生動的另一個課堂。
在全方位體驗學校生活后,家長們依據自身的觀察與體驗,為學校的發(fā)展建言獻策。小到食堂地面是否需要添置防滑設施等生活細節(jié),大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家長們寫下了自己的心聲,也寫下了對學校滿滿的期許?!凹议L們的每一條建議,我們都照單全收;經學校行政集體研討后,一定逐一回復、整改,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绷_世良說。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工作日”并沒有以此宣告結束,每位家長還領回了一份特別的“作業(yè)”。原來,學校繼家長參觀、體驗活動之后,還開展了以《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責任》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與其說是征文,不如說是給家長一個反觀自身的機會,記錄下與孩子相處的點滴,筆觸所及,更多的是對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回望。
教育,從家庭開始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開孩子心門的這把鎖,家長們可要多配幾把鑰匙哦!陪伴便是第一把鑰匙,它是一種心靈的陪伴,絕不能三心二意。”4月16日晚,學生家長鐘斌在《家長論壇》上分享著自己的“育兒經”。
講座開始前,趁著晚飯后的空檔,鐘斌和兒子鐘迪然并肩在校園里散步。暮色西沉,眼前是孩子們在球場上盡情奔跑的身影,父子倆天南海北地聊著天。不經意間,兒子將手搭在父親的肩頭,父親的心里生發(fā)出一種莫名的溫暖與感動。“雖說我們是父子倆,其實生活中更像是無話不談的兄弟?!辩姳蟮难哉Z中透著幾分動情。
早在幾年前,忙于工作的鐘斌曾一度缺席孩子的成長,一年的時間里有大半年奔波在外?!案改父澄镆粯樱加小行?,孩子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他就把這份禮物收回了……”閑暇時分,翻看龍應臺的文字,鐘斌的心猛然為之一震———原來,陪伴才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后來的日子里,用心陪伴成為這位父親每日的“必修課”。看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成績單,他享受著這份簡單的快樂;而他自己,應酬少了,生活更規(guī)律了,與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也是精神生命不斷豐盈的過程……這些父子間相互陪伴的時光,引導著他向一種樸素的生活回歸。
陪伴從來都是相互的,與孩子一同成長的日子,也為家長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新的可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有多大,我們?yōu)槿烁改傅臅r間就有多長。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我們成為了父母,在此之前,我們沒有受過任何的培訓,只能邊摸索邊前進……”對于學生家長謝小芳而言,自初為人母以來,肩上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自己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卻有著一顆想要教好孩子的心,怎么辦?
閑暇時間,謝小芳成了一位“行家里手”,手機微信里關注的大多是教育類的話題,一些觸動人心的識見與觀點,她都會悉心地記錄下來;《好父母·好孩子》《愛彌兒》《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家庭教育類書籍成為家中書櫥里的“座上賓”,這里成為她汲取育兒智慧的精神家園;一些與家庭教育相關的講座和論壇,也時??梢钥吹剿纳碛啊鳛榕畠喊嗌系募椅瘯魅?,每逢學校舉辦“家長工作日”活動,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并發(fā)動其他家長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用謝小芳自己的話說———“是女兒‘逼著我在成長,是女兒激勵著我去學會做一個稱職的母親”。給自己“充電”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成長、蛻變的過程。久而久之,她對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待人接物間多了幾分“大格局”。慢慢地,她也有了一套自己的“育兒經”,還和丈夫“約法三章”———在女兒面前絕不爭吵、不大聲說教女兒、把對女兒的陪伴擺在首要位置……現(xiàn)如今,看著女兒陽光乖巧的模樣,謝小芳甚是欣慰。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當復印件出了問題,要從原件上找原因?!痹趯W生家長黎雪文看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坝械募彝ナ呛⒆釉谧鲎鳂I(yè),而家長卻是在和別人打麻將。家長一邊打麻將,一邊叮囑孩子做作業(yè)。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在嘈雜的麻將聲中,孩子能夠用心做作業(yè)么?如果家長都熱愛閱讀,孩子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幾分書卷氣?!遍e暇時間里,一家人沉浸在縷縷書香之中,一同閱讀、沉淀、成長,女兒時常和母親分享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透著一股濃濃的暖意。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作為家長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孩子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使我們變得更成熟。所以,實際上我們是在和孩子共同成長?!币晃患议L的感言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在瀏陽一中藝術學校,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陪伴在孩子左右,在給予陪伴的同時,他們也收獲著自身精神生命的另一種成長。
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從今天起,你們不僅是父母,更是全體家長的代表,不妨從另一個視角來審視孩子,成為他們的成長伴侶?!痹趯W校副校長周正強看來,做教育,最難的是“走心”。只有真正走進心靈的教育,才能夠擁有靜待花開的美麗。“家長工作日”恰好為家長提供了一個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的場域。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已從牙牙學語的嬰兒成長為意氣風發(fā)的少年,不經意間你是否觀察過父母的變化?他們的白發(fā)越來越多,皺紋越來越明顯,腰板也變得不再挺拔……”在“家長工作日”的當天,孩子們以《感恩有你》為主題,分班開展班會活動。這一次,孩子們成了“主角”,“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設置議程、主持節(jié)目、分小組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的辛勤付出致敬。
走進高二1536班的教室,一場小型音樂會正在上演,吉他彈唱、古箏演奏、相聲等文藝節(jié)目精彩紛呈。孩子們借助自己的藝術專長,精心策劃了這場匯報演出。
學生家長黎陽春坐在兒子李凱斌的身旁??粗@些長大未成人的孩子把班會變成了一場才藝秀,她的心中溢滿了感動。登臺時,兒子手持薩克斯,一曲《聽?!坊没擅烂畹男桑诮淌依锟M繞……“你別說,這跟平時在家里看他練習曲目,感覺還真是不一樣!”
在欣賞兒子才藝的同時,黎陽春還有一個欣喜的發(fā)現(xiàn)。當其他同學在臺上唱歌時,母親不經意地問道:“你的歌也唱得不錯嘛!”“我已經有表演的曲目了,要讓人家也上臺,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獻給家長的禮物?!痹?,那個在她眼中似乎永遠也長不大的男孩懂得了為他人著想。
學生家長楊麗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女兒進入初中后,面臨新的環(huán)境,加之學習科目增加,出現(xiàn)了一些不適應的狀況,幾次考試都不甚理想,慢慢地有了一些心理負擔,走起路來時常將衣領豎起來,把脖子縮在里面。
發(fā)現(xiàn)女兒的這一狀況,她和丈夫尋思著怎樣為女兒找回信心。夫妻倆特意在女兒的房間里布置了一面榮譽墻,女兒從小到大的獲獎證書、獎牌有了“安身之所”。放學回家后,他倆有意地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yōu)點,只要女兒有些許的進步,便第一時間為她“點贊”。當?shù)弥畠阂獏⒓訉W校的演講比賽時,夫妻倆欣喜不已,并以此為契機鼓勵她勇敢地去嘗試,與孩子一道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陪伴著她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捧回演講比賽的獎杯。慢慢地,女兒走路時能夠抬頭挺胸了,遇見誰都有了自信的笑容。雖然成績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她卻在這一過程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端正品行、陶冶情操、沉淀心性從來都是育人的“重頭戲”,孩子在一點一滴的浸潤中成長、改變。與此同時,作為一所藝術學校,如何讓學生的文化成績與專業(yè)發(fā)展并駕齊驅一直是辦學者思考的命題。
高二1537班主任李建立深知,藝術氣質與人文底蘊是學生精神成長的雙翼。孩子們懷揣著藝術的夢想來到這里,或醉心于蹁躚的舞蹈,或癡情于動人的歌喉。然而,他們選擇了藝術,也就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文化課上,學生用心聆聽,打牢文化基礎;專業(yè)課上,壓腿、劈叉、練聲,基本功的訓練一樣都不能少……
“我時刻提醒自己,雖然每個學生只是班級的五十三分之一,但卻是一個家庭的百分之百。”李建立特意編制了一本《從心開始,為夢攜手》的專用手冊,文化課與專業(yè)表現(xiàn)優(yōu)秀者被列入“紅榜”,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也被悉心地記錄了下來。孩子與家長將彼此想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無形中架起一座親子溝通的橋梁。在他的理解中,盡管并非每一個從這里畢業(yè)的學子都能夠成名成家,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年心中播下藝術的種子,讓他們今后不管在怎樣的人生境遇里,都能夠擁有一顆詩心。
家長從來都不是教育的旁觀者,他們是與學校共進退的“同盟軍”,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在瀏陽市一中藝術學校,越來越多的人一路同行,一道守望著孩子們的成長。愿天下父母都能和孩子共同成長,成長為自己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