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
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我爸說填英語專業(yè),女孩兒學英語有面子也好找工作,但我還是果斷地選擇了我喜歡的中文專業(yè),盡管我媽說:“中文還用學?咱不就是中國人嗎?”
上大學后,對于自己完全聽不懂的課,我就經(jīng)常逃課,去圖書館讀我喜歡的小說。
大三實習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謹遵父母的話“千萬別吃苦受累了”,回到家鄉(xiāng)隨便實習一下,但我還是毅然地背上我的三大包行李,一個人去了北京。
大學畢業(yè)后,爸媽一天一個電話,說如果我能回到鎮(zhèn)上當個老師,他們這一輩子就安心了;否則,就是我不孝。但我,還是堅決不回去。
后來,我因為愛好寫作去面試當編劇,面試官一臉輕蔑地說,一點兒經(jīng)驗沒有,還是應屆畢業(yè)生,你憑什么認為你能做好?我知道他想聽我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好好學生,我會多么多么努力,一定能做好;或者他想看我急不可耐,為了留下來辯解得臉紅脖子粗,等等。但我思考了一秒鐘回答說,我天生適合。然后,我就留下來了。
是的,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面臨很多選擇,有很多困難和阻力,也會有很多人給你建議,但是他們不對我們的人生負責。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乖”下去,去完成別人喜歡的事情,我們應該敢于說“不”,敢于遵從自己的內心。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學會了做別人口中的好孩子,要謙讓,要懂得犧牲,要學會為集體考慮,卻唯獨忽略了自己。
我的發(fā)小夢夢跟我說,她非常痛苦,大學選擇了自己不喜歡但父母認為好找工作的護士專業(yè),畢業(yè)后不想從事相關專業(yè),但是又怕父母生氣。她說,父母養(yǎng)育自己二十多年不容易,如果反抗,就太不孝順了。
我說我去跟你父母說,只要你下定決心,他們一定會尊重你的。她卻說不用了。原來,夢夢連跟父母表達內心的勇氣都沒有。
有時候,父母的阻力太強是因為我們太弱了,弱在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弱在我們從來不會為了我們想做的事去努力爭取。
千萬不要乖得連自己的夢想都放棄,那不是乖,那是懦弱。想想看,與其一輩子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現(xiàn)在抱怨生活,以后抱怨父母,還不如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自己活在快樂和健康當中。
好姑娘的故事結局總是摻雜著遺憾。就像電影《七月與安生》里的七月一樣,有溫暖的家庭,穩(wěn)定的工作,有一貫別人看到的優(yōu)秀,她沿著父母安排好的軌跡生活,選擇熟悉的高中同學結婚,然后留在家鄉(xiāng)小鎮(zhèn)慢慢老去。這樣的女孩就是世俗意義上的乖女孩,乖巧,溫順,友善保守。在電影里,家明卻一直喜歡著安生,他不是不喜歡乖女孩,而是不喜歡平庸的女孩。
香奈兒有一個廣告語,我覺得特別好:“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兒,你也可以沒有多少衣服供選擇,但是永遠別忘記一件最重要的衣服,這件衣服叫自我?!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