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益萍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分寸,互相尊重。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對于友情來說,平淡如水遠比過度熱情容易維持。
有人批評日本人第一次見面過度禮貌,我的一位同學旅居日本多年,他對有的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就過度“真誠”的做法感到不舒服,尤其是一些女人,第一次見面就掏心挖肺地把自己家祖宗八代的事一口氣說完,緊接著,根據(jù)禮尚往來的原則,想讓對方也向自己公開隱私,結(jié)果搞得對方十分尷尬。同學說:“雖然我看不慣日本人的過度客氣,但也不喜歡一些中國人的過度‘真誠?!?/p>
第一次見面,聊些輕松話題,并非不真誠,而是顧慮對方的感受,且使談話能夠繼續(xù)下去。因為一種米養(yǎng)百種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的心理,避免觸動對方最敏感的神經(jīng)。
交淺不宜言深,這是初次見面的原則。所謂“不宜言深”,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不問對方的私事 關心對方在哪里工作、結(jié)婚與否、孩子幾歲及上哪一所學校、工資多少等,都是不妥當?shù)脑掝},因為如果對方正失業(yè)、剛離婚、子女上的學校差、工資低,就會讓人有被打探的不舒服感;相反,如果對方正春風得意,又想炫耀,就算你不問,他自己也會主動說出來。
2.不談第三人 談到第三人,不管對其是褒還是貶,都是背后論人是非,并不足取。假如,你在談論第三人的時候,對方說正好也認識此人,于是你便夸獎起第三人,以為是在向?qū)Ψ绞竞茫睦镏浪麄儍扇擞谐?,恨得牙癢癢,因此你夸獎第三人的話,對方聽起來格外刺耳,你們還談得下去嗎?如果對方氣沖沖地走了,你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豈不尷尬?即使是電影明星、社會名人等公眾人物,也不要拿來談論,一樣的道理,你喜歡的,也許是對方討厭的。
不碰爭議話題 英國人是全世界最會說話的人,但他們有三個話題是不碰的:宗教、政治和法律,因為這三方面容易引起爭議,是社交禁忌。國內(nèi)街頭,經(jīng)常見到一些對某人或某事大聲發(fā)表“高見”,甚至和路人發(fā)生爭吵,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舉止,也會讓自己身陷危險之中。
談話之所以有趣,不是因為一方自言自語樂翻了,而是因為雙方有來有往,都十分愉快,就像一個投出去的皮球,要確保對方接得住,而且能夠再投回來。安全話題雖然不著邊際,卻是人人都可以接住的球,如談論天氣與交通,你可以說:“今天真熱,聽說最高氣溫達到37.C?!币部梢哉f:“今天早晨上班,我在路上又堵了半天。”你一言,我一語,相談甚歡,誰也不會接不上話,這樣多好!“暖身”之后,談得愉快,再往前進一步,切入興趣愛好,比如運動、唱歌等,很快就會迸出火花,利于友誼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