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闞平
為民情懷 價值本色
文丨 闞平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價值立場和價值取向。
“國之興也,視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為草芥?!钡诂F(xiàn)實生活中,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天天將人民、群眾掛在嘴邊,卻不放在心里;有的把脫離群眾當作“光榮的缺點”,官氣多、泥土味少,坐會議室多、進農家院少。作為從人民群眾中走出來的黨員干部,只有認清自己從哪來、到哪去,找準自身定位,才能回答好“為什么人、做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這個根本問題。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在共產黨人的字典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就是衣食父母。三年困難時期,警衛(wèi)戰(zhàn)士馬維探家歸來,帶回一個又黑又硬的窩窩頭。毛澤東掰一塊放進嘴里,第一口咽下,淚水便流了下來。他一邊哭,一邊分給身邊的工作人員:“這就是我們農民的口糧,這就是種糧的人吃的糧食呵!你們比比他們吃的飯,要將心比心??!”歷史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人民為什么自愿跟著中國共產黨?革命前輩的為民之淚給了我們意味深長的答案。
應當看到,優(yōu)秀黨員干部各有各的優(yōu)點,心系群眾往往是“共性”;“問題干部”各有各的問題,脫離群眾常常是“通病”。忘了初心,疏遠了群眾,就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甚至違法亂紀、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它警示我們,脫離群眾絕不是什么“光榮的缺點”,而是最可怕的“敵情”,最致命的“短板”,歸根結底是背離了宗旨、玷污了信仰。
只有人民,才是最恒定的價值,文明與進步的方向。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上,人民群眾才會讓你坐在臺上。反之,背離了宗旨、忘記了民生,必然會受到人民拋棄唾棄。
民心無影又無形,卻是人間定盤星。劉伯承元帥曾說,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們走的。過去跟我們走,不一定現(xiàn)在跟我們走;現(xiàn)在跟我們走,不一定將來跟我們走。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戰(zhàn)爭再次爆發(fā),我們能否一夜之間動員起群眾踴躍支前?如果丟掉了密切聯(lián)系群眾這個法寶,老百姓還會像當年那樣擁護我們嗎?
黨員干部要想“一呼百應”,就得對群眾“有求必應”,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天大的事,多問問“群眾能這樣嗎”,多想想黨員該做些什么。猶記當年在蘭考,焦裕祿風雪之中給群眾送糧,群眾問“你是誰”,他回答說:“我是您兒子?!币痪渥匀粯銓嵉脑?,令無數(shù)人動容。焦裕祿視群眾為親人、將群眾當朋友,展現(xiàn)出共產黨人的一片赤誠,彰顯執(zhí)政為民的厚重底色。
依靠群眾撼山易,脫離群眾搬磚難。無論我們的力量發(fā)展有多大、路走得有多遠,永遠都要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的土壤之中。這是我們奪得革命勝利、贏得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經(jīng)驗?!盀檎溃皂樏裥臑楸?,以厚民生為本。”只有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答應不答應作為推動發(fā)展、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標準、第一導向,多向“老鄉(xiāng)”問計、常向“老鄉(xiāng)”問需、善向“老鄉(xiāng)”問政,才能真正把實事好事辦到“老鄉(xiāng)”心坎上,真正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幸福感”強起來、“滿意度”升起來。
根深葉才茂,源遠流才長。黨員領導干部只有一刻也不脫離群眾,我們黨才會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黨為民造福的事業(yè)才會生機勃勃、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