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強,王麗娥,茍登峰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近年來,由于非公路型輪胎配套市場加大以及多數(shù)配套主機長期室外靜置停放,客戶對配套輪胎出現(xiàn)臭氧老化裂口和外觀變色的投訴越來越多。因此提高和改進胎側膠的耐臭氧老化性能和外觀變色性,將對擴大和鞏固市場起到重要作用。本工作主要對非公路型輪胎胎側膠的配方進行優(yōu)化。
天然橡膠(NR),SIR20,印度尼西亞產(chǎn)品;順丁橡膠(BR),牌號9000,中國石油新疆獨山子石化公司產(chǎn)品;丁苯橡膠(SBR),牌號1712和1500,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產(chǎn)品;炭黑N330,曲靖眾一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產(chǎn)品。
配方如表1所示。1#配方為生產(chǎn)配方,其余為試驗配方,2#和3#配方因考慮成本而使用再生膠。
表1 配方 份
3 L密煉機和F270型密煉機,英國法雷爾公司產(chǎn)品;254 mm(10英寸)開煉機,上海橡膠機械廠產(chǎn)品;XLB-Q 500×500×2型50 t平板硫化機(蒸汽),青島巨融機械技術有限公司產(chǎn)品;401A型老化烘箱,上海實驗儀器有限公司產(chǎn)品;M200E型門尼粘度試驗機和T2000E型電子拉力機,北京友深電子儀器有限公司產(chǎn)品;MFR100A型無轉子硫化儀,上海阿爾法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3MR-3RVB-140型臭氧老化試驗機,德國Argentox公司產(chǎn)品。
(1)小配合試驗膠料分兩段混煉,一段混煉在3 L密煉機中進行,混煉工藝為:轉速80 r·min-1,生膠小料炭黑、油提壓砣→壓壓砣提壓砣→排料(轉速60 r·min-1);二段混煉在開煉機上加入硫黃和促進劑,粉料混入后輥距調至0.8 mm,打三角包,薄通6次,將輥距調至約2.2 mm后出片,停放待測。溫度不能超過105 ℃。
(2)大配合試驗膠料分兩段混煉,且均在F270型密煉機中進行,一段混煉工藝為:轉速40 r·min-1,生膠、塑解劑、小料→壓壓砣炭黑→145 ℃加油→排料(170 ℃);二段混煉工藝為:轉速20 r·min-1,一段混煉膠、硫黃、促進劑→壓壓砣提壓砣→排料(100 ℃)。
(1)物理性能:按相應國家標準測試。
(2)靜態(tài)臭氧老化試驗按照GB/T 7762—2003《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臭氧龜裂靜態(tài)拉伸試驗》進行。測試條件:臭氧質量分數(shù) 50×10-8,溫度 45 ℃,相對濕度 50%,形變 40%,暴露時間 100 h。
動態(tài)臭氧老化試驗按照GB/T 13462—1992《硫化橡膠耐臭氧老化試驗動態(tài)拉伸試驗法》進行。測試條件:臭氧質量分數(shù) 50×10-8,溫度45 ℃,相對濕度 50%,形變 40%,頻率 0.5 Hz。
表面裂口龜裂情況并判級,0級:采用7倍放大鏡觀察沒有裂口;1級:采用7倍放大鏡可以觀察到裂口;2級:肉眼可以看到細小裂口;3級:肉眼可以明顯看到裂口。依次級別越高,龜裂越嚴重。
(3)加工性能:采用RPA2000型橡膠加工分析儀測定。溫度掃描條件:頻率 1.7 Hz,應變 2°,溫度范圍 40~150 ℃。
汽車輪胎胎側膠的作用主要是保護輪胎胎體。由于長期暴露在陽光下,胎側膠應具有良好的耐屈撓龜裂、耐臭氧老化等性能。
外觀變色主要是配方中小分子物質遷移至表面所致,以防老劑、石蠟、油最為顯著。為保證一定的耐老化性能,橡膠配方中通常需要添加各類防老劑。其主要作用機理:(1)形成薄膜,隔離光、氧對橡膠的接觸;(2)當氧氣與橡膠接觸時,利用防老劑先與氧氣反應消耗或終止橡膠氧化反應,從而保護橡膠,延長其使用壽命。因此,對于天候老化,防老劑遷移至橡膠表面是一個重要特點,遷移程度與防老劑在橡膠中的溶解度或用量有關。
配方設計思路:(1)使用全合成橡膠配方,由于合成橡膠的雙鍵含量較低,可以提高耐老化性能,合成橡膠以BR9000為主,可以提升耐屈撓疲勞性能;(2)減小防老劑和軟化劑用量,降低遷移程度。
2.2.1 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
膠料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小配合試驗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與生產(chǎn)配方膠料相比,試驗配方膠料的FL和Fmax增大,t10和t90延長,有利于硫化時膠料在磨具內的流動填充;硫化膠的硬度和300%定伸應力增大,其他性能可以滿足胎側膠的使用要求。
總體來看,4#試驗配方膠料的綜合物理性能較優(yōu)。
2.2.2 耐臭氧老化性能
膠料的動態(tài)臭氧老化裂口和等級對比分別如圖1和表3所示。
從圖1和表3可以看出,試驗配方膠料的動態(tài)臭氧老化效果優(yōu)于生產(chǎn)配方膠料,其中4#配方膠料的耐臭氧老化性能最優(yōu)。
表3 膠料的動態(tài)臭氧老化裂口等級對比
圖1 膠料的動態(tài)臭氧老化裂口對比
通常認為,橡膠的損耗因子(tanδ)越大,分子運動性越強,其塑性相對越大,在擠出過程中變形較小;反之,橡膠的tanδ越小,其彈性相對越大,擠出過程的變形較大,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利用橡膠的tanδ來評價其加工性能。
混煉膠的tanδ-溫度曲線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在擠出溫度范圍內,4#配方膠料的加工性能比較接近生產(chǎn)配方膠料;2#和3#配方膠料的加工性能較差。
圖2 混煉膠的tanδ-溫度曲線
2.2.4 外觀
將4個配方的硫化試片暴露在室外40 d后比較試片的外觀變化,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4#配方膠料的外觀污染性好于其他配方膠料。
圖3 試片室外暴露存放外觀對比
通過對比分析物理性能、耐臭氧老化性能、加工性能以及外觀污染性可以看出,4#配方膠料相比1#配方膠料有明顯改進,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因此后續(xù)試驗采用4#配方。
2.3.1 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
膠料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如表4所示。
表4 大配合試驗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大配合試驗結果與小配合試驗結果基本相符。
部分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在信息化探索之路上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從行業(yè)角度來看,因缺少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標準,現(xiàn)有信息系統(tǒng)和平臺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管理的標準和方式各異,行業(yè)內部的系統(tǒng)對接難以實施,與行業(yè)外部的數(shù)據(jù)交換更無從談起。故亟待建立房地產(chǎn)估價行業(yè)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標準,推進數(shù)據(jù)的內外部聯(lián)通,進一步挖掘數(shù)據(jù)的應用潛力[3]。
2.3.2 耐臭氧老化性能
膠料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臭氧老化裂口對比分別如圖4和5所示,臭氧老化裂口等級對比如表5所示。
圖4 膠料的動態(tài)臭氧老化裂口對比
圖5 膠料的靜態(tài)臭氧老化裂口對比
表5 膠料的臭氧老化裂口等級對比
從圖4和5以及表5可以看出:試驗配方膠料的耐臭氧老化的開裂時間和裂口等級均比生產(chǎn)配方膠料有明顯改進;試驗配方膠料在靜態(tài)臭氧老化100 h后未出現(xiàn)開裂。
2.4.1 外觀
為了比較外觀污染變色情況,胎側采用試驗配方和生產(chǎn)配方等長分布,生產(chǎn)試驗輪胎。成品輪胎胎側室外暴露存放外觀對比如圖6所示。
圖6 成品輪胎胎側室外暴露存放外觀對比
從圖6可以看出,輪胎室外暴露8個月后,胎側使用試驗配方部分的外觀析出污染要比生產(chǎn)配方部分小,整體感覺均勻性較好。
2.4.2 外觀一次合格率
針對產(chǎn)品胎側缺膠,影響外觀一次合格率的情況,選取合格率較低的兩個規(guī)格,采用試驗配方試生產(chǎn),合格率情況對比如表6所示。
表6 成品外觀一次合格率對比 %
從表6可以看出,采用試驗配方后,成品的外觀一次合格率明顯提升。
通過對非公路型輪胎胎側膠配方進行優(yōu)化,使胎側膠的耐臭氧老化和耐屈撓疲勞性能得到提升;硫化成品外觀缺陷減少,合格率提高;改善了成品停放后胎側變色嚴重的現(xiàn)象;對生產(chǎn)工藝基本沒有影響,滿足輪胎胎側的使用要求,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