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白術紅,王翠云
1.濟南市傳染病醫(yī)院七科,山東濟南 250021;2.濟南市傳染病醫(yī)院二科,山東濟南 250021
傳染病重癥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效果分析
王蓉1,白術紅2,王翠云1
1.濟南市傳染病醫(yī)院七科,山東濟南 250021;2.濟南市傳染病醫(yī)院二科,山東濟南 250021
目的探究傳染病重癥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9例傳染病重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其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43例)與研究組(46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重癥護理,研究組行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質量、風險發(fā)生率與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風險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高(P<0.05)。結論傳染病重癥護理中行風險管理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風險發(fā)生率,具推廣價值。
傳染??;風險管理;重癥護理
傳染重癥患者由于病情復雜、起病急、傳染性強等特點,臨床治療過程中需及早對其進行干預,防止因病情進展帶來的生命威脅[1]。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時,護理人員實施適當護理措施可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降低風險事故發(fā)生率。為明確傳染病重癥護理過程予以風險管理取得的效果,該院針對性選取89例患者資料予以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9例傳染病重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其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43例)與研究組(4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0:12,年齡 38~64 歲,平均(56.71±3.12)歲;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下26例,大專及以上17例。研究組男女比例33:13,年齡 39~65 歲,平均(56.95±3.24)歲;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下28例,大專及以上18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重癥護理,包括環(huán)境護理、飲食干預、健康教育等;研究組予以風險管理干預,具體為: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臨床經驗豐富護士若干,小組成員對近年來傳染病重癥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予以分析統計,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管理策略;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按照其文化程度、認知水平不同,予以個性化知識宣教,加深其對疾病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的了解,緩解其緊張、焦慮等情緒;③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專項護理操作、法律知識、溝通技巧、應急處理能力;④對醫(yī)院環(huán)境進行護理,主要為改造醫(yī)療設施,在洗手間裝設安全扶手、警示標志,走廊、病床置護欄,促進醫(yī)院環(huán)境舒適性與安全性提高,使意外墜床事件發(fā)生率降低;⑤在進行藥物配置時由2名護士共同進行,發(fā)藥前對藥品規(guī)格、保質期進行核查,避免用藥失誤;⑥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主動積極溝通,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解,予以針對性疏導,從而改善負面情緒,提升治療效果;⑦針對院內感染、壓瘡等事件予以針對性預防干預,如嚴格無菌操作,控制探視人數與時間,協助患者變換體位。
1.3 統計方法
數據均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正態(tài)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
研究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s),分]
表1 兩組護理質量[(±s),分]
管理態(tài)度P <0.05<0.05.83±3.04.11±3.12 1.137 0<0.05
2.2 比較兩組風險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出現1例(2.17%)輸液反應,風險發(fā)生率為2.17%,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69±3.47)分;對照組出現4例(9.30%)輸液反應,2例錯誤給藥(4.65%),3例墜床(6.97%),風險發(fā)生率為20.93%,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0.12±3.04)分;研究組風險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高(P<0.05)。
因大部分傳染病重癥患者起病急且病程進展快,需采取多種治療手段,住院時間較長,因此,患者常伴有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從而降低治療及護理滿意度,加大與醫(yī)護人員的沖突[2]。有研究指出[3],在傳染重癥護理工作中,將管理學風險管理概念引入,經管理制度、醫(yī)療環(huán)境及護理人員工作流程改善,可降低風險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研究組風險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高;此次研究結果與范雪娟[4]相似,表明風險管理的應用,能夠通過識別、衡量及控制干預,使得臨床風險損失降至最低,屬于一種優(yōu)化管理技術方法。傳染病重癥護理中,護理人員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護理培訓,使其加強對風險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并促進專項知識與技能的增長,有助于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進而降低風險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臨床滿意度[5]。其次,護理人員通過對風險進行分析,把握事故未發(fā)生前的危險因素,然后對癥進行預防干預,使工作程序完善,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6]。然后,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疾病成因、治療方案、注意事項等,使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緩解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治療效果[7]。此外,護理人員對醫(yī)院環(huán)境進行護理,包括加固床邊防護欄,在衛(wèi)生間裝置扶手等,使得住院環(huán)境更加安全舒適,從而促進患者滿意度提高,風險發(fā)生率降低[8]。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干預應用于傳染病重癥護理中,可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改善,促使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降低。研究受環(huán)境、樣本及時間等因素影響,未對患者預后情況作詳盡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1]解翠,趙廣秀,李秀紅.護理風險管理在冠心病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21):2592-2593.
[2]吳云雁,劉小娟,段曉芬,等.風險管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中的應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3):207-212.
[3]趙映霞,劉永梅.風險護理管理在醫(yī)院急診內科中的實施效果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0):87-89.
[4]范雪娟.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呼吸系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4):191-193.
[5]賈運喬,侯桂英,王靜,等.ICU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J].河北醫(yī)藥,2016,38(12):1907-1909.
[6]徐群,黃雀蘭,李伶.PDCA循環(huán)管理在重癥監(jiān)護中心護理風險管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8):107-108.
[7]吳杏嬋,羅蓮英,陸碧燕.風險管理重癥醫(yī)學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5,36(16):3654-3655.
[8]李碧玉.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5,23(1):63-65.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ritical Care of Infectious Disease
WANG Rong1,BAI Shu-hong2,WANG Cui-yun1
1.Seventh Department,Jin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21 China;2.Second Department,Jin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21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ritical care of infectious disease.Methods8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nfectious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adopted the routine critical nursing,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risk management,and the nursing quality,incidence rate of risk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Various scores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ritical care of infectious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s,which is of promotion value.
Infectious disease;Risk management;Critical nursing
R47
A
1672-5654(2017)06(a)-0099-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099
2017-03-03)
王蓉(1977-),女,濟南章丘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傳染病護理。
王翠云(1978-),女,濟南濟陽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傳染病護理,E-mail:jcywc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