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
閬中市郎家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四川閬中 637400
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
何曉
閬中市郎家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四川閬中 637400
目的觀察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在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預防中的運用效果。方法在該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普外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盲選200例,任選其中100例為觀察組,在手術期間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而剩余100例患者,則以常規(guī)護理流程施護。對兩組護理效果間差異性進行對比。結果在護理人員護理風險意識評分、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中患者切口感染率、住院時間4項觀察指標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均占據(jù)有顯著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護理風險管理方案運用于普外科患者護理中,可起到預防切口感染的作用,促使其盡快恢復。
護理風險管理;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預防
隨著普外科行手術治療患者數(shù)量的持續(xù)增加,切口感染患者數(shù)量同樣增幅明顯。切口感染不僅影響到患者治療進度,延長其住院時間,更使得護理工作更加復雜??梢?,為使得普外手術治療患者盡快恢復,切口感染預防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1]。護理風險管理主張對患者恢復期間對其可能造成傷害的各項因素進行評估,進而給予針對性護理,將治療期間患者受到的意外損傷降至最低。該次該院就將護理風險管理方案運用于100例普外手術患者中,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普外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盲選200例,任選其中100例為觀察組,在手術期間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而剩余100例患者,則以常規(guī)護理流程施護。分析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可知,觀察組中存在有男性57例,女性43例,對應年齡段在24~76歲,中間值為(48.69±1.85)。而對照組患者則有男性52例,女性48例組成,其年齡分布在22~77歲,中間值在(50.25±1.74)。綜合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上述指標間,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該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患者在手術前后進行心理疏導,幷對手術期間患者飲食方式進行指導,注重術后體位護理以及用藥指導等護理。而觀察組則結合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實施護理,側重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做好對護理人員護理風險指導工作。在護理中,需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在鞏固其專業(yè)能力的同時,幫助其對護理中常見風險因素進行認識,增加其風險意識。并結合具體護理病例,告知護理人員常見護理風險事件的處理方式。此外,需要做好對護理人員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工作,使得護理人員以更加嚴謹?shù)膽B(tài)度開展各項護理工作[2]。
(2)對護理服務理念加以改善。護理中,護理人員需本著積極、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服務。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及需求,并盡可能滿足。做好與家屬溝通工作,使得家屬以正確的方式投身于日常護理工作中[3]。
(3)對護理工作制度加以完善。①需要結合普外科每日手術患者數(shù)量情況對交接班制度進行完善,實現(xiàn)科學排班,保證護理人員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日常護理工作中,防止出現(xiàn)疲勞工作的情況。②需要強化病案書寫管理制度,要求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各護理內容進行詳細記錄。③護士長需要以周為時間單位對護理文書記錄情況密切進行考核,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處理[4]。
(4)做好與患者溝通工作。在日常護理中,需要向患者講解醫(yī)院環(huán)境情況,盡快消除患者陌生感。同時告知手術情況、后續(xù)治療方案等,使患者對自身病癥有充足了解。此外,需告知患者在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癥狀以及針對性處理對策,加深患者對護理操作的信任感[5]。
(5)落實切口感染預防護理管理。對于該方面的護理風險管理需要注意6個方面內容:①做好對病房環(huán)境護理工作,確保病房地面隨時處于干凈的狀態(tài),針對患者所使用的床單、被褥等需要定期進行更換。定時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同時需要做好患者衛(wèi)生指導指導工作,告知其飯前、便后洗手,嚴禁對切口周邊皮膚撫摸,避免手上細菌進入到切口誘發(fā)感染。②護理人員在執(zhí)行各項護理操作時,需嚴格按照衛(wèi)生標準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在換藥中需使用的器械需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并佩戴口罩等用具。③科學對抗生素進行選用。使用抗生素對術后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在臨床極為常見,在使用中必須對抗生素類型、劑量合理進行控制。在使用廣譜類抗生素治療中尤其需要加以重視。在使用中需要對患者面色、心率等指標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異常,需立刻停止使用,并向醫(yī)生報告。④做好對探視人員管理工作。需要對進出病房人員數(shù)量嚴格進行控制,對家屬、朋友探視時間嚴格進行控制。同時在進入病房前,需指導其做好消毒工作,盡量避免與患者直接接觸,防止外來病菌感染患者。⑤做好對患者體溫等體征的監(jiān)測工作,并詳細進行記錄,繪制體溫變化曲線圖,及時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感染或者疑似感染的情況。⑥強化對患者切口護理工作。在更換敷料等操作中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流程實施各項操作,并做好敷料檢測工作,確保敷料隨時處于干燥狀態(tài),否則需立即進行更換。針對安置引流管治療患者,需做好對各導管保護工作,避免出現(xiàn)導管受壓或者非計劃性拔管的情況[6]。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中切口感染情況,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并采用該院自制評分量表對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情況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
1.4 統(tǒng)計方法
借助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中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s)對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表示,以t檢驗,而計數(shù)數(shù)據(jù)則以[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評分為(91.14±1.85)分,而對照組為(81.54±1.77)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494 9,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在(5.28±0.84)d,而對照組為(8.58±0.86)d,觀察組同樣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534 6,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切口感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感染情況對比[n(%)]
借助手術切口能使得手術部位完全顯露出來,降低手術操作的難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何種大小的切口,均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其中以術后感染最為常見。切口感染將直接增加患者痛苦,影響到治療進度,延長住院時間,不利于患者康復。同時,更容易誘發(fā)醫(yī)患糾紛,影響到患者對醫(yī)院醫(yī)療服務治療的評價。為幫助普外手術患者盡快康復,必須給予適當護理對策,實現(xiàn)對切口感染的有效預防。護理風險管理方案旨在充分圍繞患者出發(fā),科學分析在治療期間患者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進而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實現(xiàn)對各護理風險因素的有效防控,在起到提升護理綜合質量的同時,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7-8]。
在該次治療中,該院就將護理風險管理方案運用到10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的治療中,綜合治療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該護理模式下觀察組患者在術后感染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掌握情況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4項指標上均占據(jù)顯著優(yōu)勢,充分表明護理風險管理方案的預防普外手術患者切口感染上的作用,能使得患者盡快恢復。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在預防手術患者切口感染方面存在有顯著價值,值得在醫(yī)院各個科室進行推廣,并落實到實際護理工作中,實現(xiàn)對護理質量的綜合提升。
[1]于偉.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6(33):111-113.
[2]余祖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19):2498-2500.
[3]李中蕊.普通外科患者手術院內感染發(fā)生率和手術室護理關系[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5):247-248.
[4]張艷.精細化護理管理對普外科手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28):219-220.
[5]蘇艷秀,文藝燕,鄭曉薇,等.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預防普外科手術病人切口感染的應用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5(3):117-118,116.
[6]史俊芬.FMEA管理模式在普外科術后切口感染護理干預中的應用觀察[J].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S1):497-500.
[7]潘敏.普外科護理過程中常見的危險因素及降低護理風險的措施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0):341-342.
[8]張蓉.普外科老年手術患者護理工作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32):287.
Analysis of Predictiv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lan on the Incision Infection of Operative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E Xiao
Langjiaguai Community and Health Service Center,Langzhong,Sichuan Province,6374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edictiv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lan on the incision infection of operative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thods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nursing staff were give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during the operative period,and the other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process,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nursing risk awareness score,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lan in nursing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an have a prediction effect on the incision infectio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Incision infection;Prediction
R473.6
A
1672-5654(2017)06(a)-0025-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025
2017-03-07)
何曉(1975-),女,四川閬中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