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芬
面對愛人:用自己之所長悅己也悅?cè)?/p>
諾艾爾·科沃德說:“我對這個世界相對而言無足輕重:另一方面,我對我自己卻是舉足輕重。我唯一必須一起工作、一起玩樂、一起受苦和一起享受的人就是我自己。我謹(jǐn)慎以對的不是他人的眼光,而是我自己的眼光?!?/p>
臺灣麻辣主持人小S寫了一本書《小S之懷孕日記》,里面有一篇文發(fā)表在某一本心理雜志上叫做《悅己才能悅?cè)恕?,里面講了她新婚不久,為了取悅老公,在廚房做咖喱飯給老公吃的小故事。她之前已經(jīng)向姐姐請教過,也在腦子里反復(fù)演練咖喱飯的做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沒米,切洋蔥時又被辣得淚水直流,咖喱塊還落在車后座上,而車被助理借去,于是沮喪地放聲大哭。
最后,他們?nèi)ゲ宛^吃了一頓咖喱飯。她問自己:“我干嗎要拿不擅長的事和自己過不去呢?”此后,她不做飯了,而是請廚師代勞,而她則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陪老公吃飯,這樣對他們倆來說都比較輕松。
也許有人會說她自私,但是事實上這并不是自私,而是知道如何去取悅自己,愛自己。試想一下,如果她不會做飯也不愛做飯卻為了取悅丈夫逼迫自己努力做個會做飯的太太,不是會讓自己感到疲憊、委屈、痛苦嗎?也許還會進一步埋怨丈夫呢!面對這樣一個愁眉苦臉、委曲求全的怨婦,丈夫也開心不起來。
她說:“當(dāng)你真的讓自己過得開心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親人和家庭,你周圍的世界,并沒有因為你的‘自私而變得糟糕。相反,正因為你活好了自己,他們也分享了你的快樂、幸福和成功;你所能給予家人和這個世界的,反而會更多?!?/p>
面對孩子:好父母更能照顧好自己
都市的清晨,媽媽帶著孩子急匆匆趕路的場景到處可見;黃昏,領(lǐng)著孩子,提著大包小包、水果蔬菜回家的媽媽們的身影也是一道隨處可見的風(fēng)景;周末,和孩子一起奔波于各種特長班、輔導(dǎo)班,鞍前馬后服務(wù)的還是那些辛勤的媽媽們;很多媽媽給自己買的都是打折的衣服,給孩子的裝扮卻一直走在潮流的前面……
如果,所有的付出能換回家庭的幸福也值了,可常常事與愿違,辛苦一場,孩子卻并不領(lǐng)情,成績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更糟糕的是親子關(guān)系也不如預(yù)期,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你說,你成了他最熟悉的陌生人……
媽媽們迷惑了:這到底是怎么了?難道我那樣愛他們,錯了嗎?
媽媽們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卻看不到對自己將來更重要、更可靠的人是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愛、不會愛的人,又怎能好好地愛別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個“內(nèi)在小孩”,人長大了后自己是可以給自己的“內(nèi)在小孩”做好這個父母的。對自己溫和而堅持,無條件地接納認(rèn)可自己,欣賞自己,包容自己的不完美,與自己的心靈連接溝通,同時照顧滿足自己的需要,滋養(yǎng)自己。
當(dāng)我們能做到愛自己時,奇跡會發(fā)生。對家庭事務(wù)、對老公和孩子適當(dāng)?shù)胤攀?,一家人一起分?dān)家務(wù),每個人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給自己減負(fù),要留出時間來給自己,安排屬于自己的活動,聚會、逛街、旅游,讓自己的生活和內(nèi)心更豐富。同時,你騰出了空間,丈夫和孩子才有了空間來展示自己對家庭的作用和對家庭的責(zé)任。家就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了。
面對父母:與父母和解愛上真實的自己
每個孩子本能地愛著自己的父母,并本能地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當(dāng)?shù)貌坏街畷r,本能地會有憤怒和怨恨感,只是有沒有被我們意識到和接受而已。
若有可能,我相信每個人都渴望可以修復(fù)與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父母的愛對自己來說有多么重要,每個人內(nèi)心都明白。那些幸運的人們,從小可以擁有父母對他們的愛。還有另一部分幸運的人,自己努力去溝通和成長,父母也愿意與自己共同成長和改變。那么有可能會關(guān)系越來越好。只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些情況:父母自己沒有辦法改變,我們也沒有辦法改變他們。
靈性作家張德芬女士曾在她的文章中說,要與我們的父母和解,然后生命的能量才能更好地流動起來。這句話沒有錯。她以自身為例,只能說她是幸運的,因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與自己的父母和解。
也想送給所有渴望與內(nèi)在的父母和現(xiàn)實中的父母和解來幫助自己解脫的你一句話,海靈格的一句話: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愿意接受你們給予我的一切,讓這一切成為我的力量。
我愿意接受這一切,因為我喜歡今天的這個我,而所有的一切都是成就今天的我的因。(我必須愛這個我,因為唯有如此,我們可以幫助自己內(nèi)心自由與解脫。)愿意去接受和認(rèn)可每一個自己,每一段經(jīng)歷,每一種不堪,每一個傷口和傷痛。漸漸地喜歡最真實的每個樣子的自己,而因為喜歡這個真實的自己而慢慢內(nèi)心體驗到更多的自我感,自由感,自我認(rèn)可和自我接納,因而有了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自信。這是一個由內(nèi)而外的良性循環(huán)。
也因為我們愛自己,我們會愿意給予自己有愛及快樂的生活,去找到另一個可以真正愛自己的人一起生活。而這一切,在你的內(nèi)心愛自己之后會自然地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