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定范
4月6日,91歲的王遐方老人在北京靜靜地走了。按照他生前的遺愿,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不作生平介紹??芍泄仓醒胝尉治瘑T、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是送來了花圈。
三十九歲離休的老革命
王遐方1926年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個工人家庭。1938年3月的一天,一個地下黨工人叔叔把他帶到部隊參加了新四軍,當時他才12歲。在烽火歲月,王遐方當過勤務員、通信員、警衛(wèi)員,很快便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基層指揮員。參加了著名的郭村保衛(wèi)戰(zhàn)、黃橋決戰(zhàn)、曹甸戰(zhàn)斗、沙溝戰(zhàn)役、豫東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直接參加戰(zhàn)斗56次。
新中國成立后,王遐方先后擔任過指導員、連長、營教導員和軍校教研室主任等職,后來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后留任軍委工程兵機關工作??删驮谒P躇滿志準備在事業(yè)上有所作為的時候,一場噩運突然降臨。
1961年11月,王遐方在執(zhí)行任務途中發(fā)生了車禍。他被送進醫(yī)院時已昏迷不醒,經多方搶救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嚴重的腦外傷后遺癥,一到陰雨天腦袋就像炸裂一樣難受;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只剩下0.4,一條腿及盆骨粉碎性骨折。面對生命的逆境,王遐方一度陷入了極大的苦悶之中,在痛苦和宣泄之后,他又開始了冷靜的思考。自己是一個經歷了槍林彈雨的人,是一個戰(zhàn)爭年代的幸存者,難道今天就闖不過這點傷病關了嗎?不行,不能倒下去!受傷了、殘疾了,但要爭取坐起來,爭取站起來,再爭取干起來,做到殘而不廢。
在這以后的五年中,王遐方靠著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與傷殘作斗爭,竟然奇跡般地掙脫了“絕對臥床”的醫(yī)囑,拋棄了拐杖的支撐,重新站起來,邁開了新的人生之路。
就在他滿懷希望,準備重返工作崗位再度進行人生拼搏之時,一紙“離職休養(yǎng)”的命令放到了他的眼前。那是1965年,他才剛39歲。
青少年朋友的愛心名片
離休后干點什么好,王遐方面臨著一次新的人生選擇。他想到自己沒有其他什么優(yōu)勢,唯有的一點是經歷了艱苦的戰(zhàn)爭考驗,對黨怎么教育自己做人,這一點終生難忘。是不是可以把這些告訴下一代,和他們交朋友,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當參謀呢?他說,自己是戰(zhàn)爭的幸存者,不關心革命的繼承者,就對不起那些英勇的犧牲者。
在這以后的四五十年,王遐方心里想的是青少年,嘴上說的是青少年,為之奉獻的也是青少年。他自己也說不清究竟交了多少青少年朋友,反正只要是有益于青少年的事,他都樂意去做。
王遐方印有兩種名片,其中一種他稱之為“愛心名片”:正面第一行印有7個黑體大字:“青少年的大朋友,”第二行是他的名字,再下面是他家的通信地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反面的標題是:“歡迎來北京做客”,內容是:“乘車到北京站,換乘地鐵到車公莊站,過馬路北乘26路汽車,向西到四道口下車。路南總參兵種部第八干休所3315單元找王栗。”在當今社會追求寧靜的家居生活,多數人故意在名片上把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隱去的大背景中,像王遐方這樣故意給自己找麻煩的人著實已經不多了。
1984年2月,王老應邀前往河南省安陽市,給1600多名機關黨員和離退休老同志作報告。他用3個多小時講了自己離休后當校外輔導員,在全國各地和青少年交朋友的故事。當他講到“老同志為革命的下一代做點事,其樂無窮,影響深遠,這說明黨的事業(yè)還是需要我們”時,全場聽眾起立,長時間為他鼓掌。會后大家久久不肯離去,一些老同志走上臺拉著他的手說,自己離休了也要去做關心青少年的工作。主持會議的安陽市委書記鐘力生受此啟發(fā),執(zhí)意挽留王老,請王老牽頭,在安陽組織籌建了全國第一個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此事立即得到了黨中央和有關領導的肯定和支持。3月17日,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親自到安陽祝賀協(xié)會的成立,并作了重要講話。王老和吳運鐸、孫敬修被協(xié)會推薦為名譽主席。此后,在中組部等有關部門的倡議下,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在城鄉(xiāng)各地,全國先后有300多萬離退休老同志加入了這一行列,王老被譽為中國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人。據不完全統(tǒng)計,王遐方同志被全國507所大中小學校聘為校外輔導員,身兼名譽校長、名譽教授、思想教育顧問等職務673個。他的名字載入了中國兒童少年工作百科全書,先后六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共產黨員的黨性名片
王老的第二張名片更是不同尋常,人們把它稱為“黨性名片”。名片的正面與第一張相同,也是“青少年的大朋友”,下面是姓名及通信地址、電話號碼等等。名片的背面寫著:我的外出十條,敬請接待單位支持監(jiān)督。1.準確簡單介紹,不得拔高加碼;2.一般自行前往,不要專車接送;3.沒雷聲有雨點,不寫歡迎標語;4.具體部門籌劃,不耗領導精力;5.提供各種資料,不作游覽安排;6.自行食堂就餐,不搞超標吃喝;7.清茶一杯即可,不擺糖煙水果;8.收點規(guī)定旅費,不拿其他酬金;9.普通單間住宿,不進高級賓館;10.活動近則步行,不坐公車理私。落款是:共產黨員王遐方。
王老每年有8個多月時間在外調查、講課、作報告,走遍了全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qū),已作報告1800多場,聽眾達200多萬人。聽過他報告的人中,有黨員、團員,有紅領巾、老干部,有解放軍,有大學生,也有正在服刑的犯人。為了提高報告的針對性,他把學習作為自己生活的主基調,自費訂閱了63份報刊雜志,密切關注國家大事,隨時掌握社會信息,盡量增加知識積累,不斷開拓思想視野。有一次他受團中央指派赴廣西參加希望工程演講團,王老作為演講團的主力,先后講了12個組合場,課時雖然只有15個,但開調查會、閱讀資料、構思提綱卻用了70多個小時,幾乎每晚只躺3個小時。為了提高演講效果,他給自己定了“五不”的演講紀律:不坐椅子,不端杯子,不看稿子,不定調子,講后不要票子。
一次王老到某部作傳統(tǒng)報告后,一名叫張建國的戰(zhàn)士找到他訴說報考軍校落榜的苦悶。王老聽后與他在營區(qū)的草坪上席地而坐,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啟發(fā)小張振奮精神,做生活的強者。臨別時,他給小張?zhí)峁P贈言:“風霜雨雪都要生活,春夏秋冬都可煉人,喜怒哀樂都得理智,酸甜苦辣都有營養(yǎng)?!蓖趵系囊环捄退木滟浹?,幫助小張解開了心中的迷團,撥正了人生的航向。從此他發(fā)奮努力,立足崗位積極工作,先后6次榮立三等功,2次被評為所在單位學雷鋒先進個人?!督夥跑妶蟆吩凇肮鈽s傳統(tǒng)”專欄里,報道了他倆的這一故事。
我和王老有20多年交往,每次與他相處都十分愉快。我發(fā)現(xiàn)他不僅人格高尚,而且才思敏捷過人,很多話充滿了人生哲理,讓人聽來耳目一新。他說,我學雷鋒做好事,不圖名不圖利;活著不要表揚,死了不要花圈;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怎么活。他說,人一定要嚴于律己,生活從儉,工作從實,作風從嚴;學習要很刻苦,工作不怕辛苦,生活保持艱苦。他更是經常說,我是一個新四軍老戰(zhàn)士,鐵軍精神就是我的人生支柱。現(xiàn)在王老走了,可這句話卻一直在我耳邊久久回蕩。 (責任編輯 李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