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言吳 偉吳愛國王國賓王 明
(
1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建湖縣 224700;2江蘇省建湖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24700;3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區(qū) 100193)
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在小麥田的霧滴沉積分布及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探
吳重言1吳 偉1吳愛國2*王國賓3王 明3
(
1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建湖縣 224700;2江蘇省建湖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24700;3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區(qū) 100193)
為掌握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病蟲防治技術,研究了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在小麥田的藥液沉積分布及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前進中二檔速度、噴霧壓力為0.6個大氣壓,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藥液在小麥上部、中部、下部葉片的沉積量分別為0.91、0.47、0.47μg/cm2,在小麥整個植株上的沉積率為74.1%,均明顯高于每667m2噴藥液量為15 L處理。在小麥揚花初期,采用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每667m2用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己足50g+又勝20g,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在第1次噴霧后5d用同樣的方法每667m2用己足50g噴霧,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為81.6%,顯著高于人工背負式電動噴霧處理。同時采用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施藥,未發(fā)現(xiàn)小麥生長有異常表現(xiàn)。
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藥液沉積分布;小麥;赤霉?。环佬?/p>
赤霉病是大、小麥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遍及全國,以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省發(fā)生為最嚴重[1]。小麥赤霉病的防治策略是在小麥揚花初期主動出擊用藥防治,但每年仍因防治不及時,導致小麥產量損失15%,嚴重的產量損失達30%;同時,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老齡化及農田迅速向種田大戶流轉集中,種田大戶防治小麥赤霉病時面臨著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壓力。因此,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國內研究開發(fā)了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提供了病蟲防治承包服務。在此背景下,筆者研究了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在小麥田的藥液沉積分布及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旨在掌握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病蟲防治技術,以期為大面積應用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開展病蟲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1.1 試驗材料
供試噴霧機具為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
試驗藥劑為己足 (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667m2每次用50g)、又勝(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667m2每次用20g)。助劑為克勝專用噴灑助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667m2每次用10g)。指示劑為85%誘惑紅(浙江吉高德色素科技有限公司,每667m2每次用20g)。
其他試驗材料為風速儀(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溫濕度儀(深圳市華圖電氣有限公司)、UV 2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萊伯泰科有限公司)、水敏紙(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自制)、濾紙、自封袋、注射器、0.45 μm針頭、過濾膜等。
1.2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建湖縣慶豐鎮(zhèn)東喬村一農戶小麥田內進行,田塊長約115m、寬約200m,田內無障礙物。供試小麥品種為“鄭麥9023”,種植方式為撒播,種植密度為620株/m2。噴藥時,試驗田間小麥株高60cm,長勢平衡,處于揚花初期(7%~10%揚花)。藥前10d未用殺菌劑,藥后10 h無降水,藥后25d內藥效檢查期間未用殺菌劑。噴藥時統(tǒng)一每667m2加施悅35mL防治蚜蟲。2次噴藥時天氣均為晴天,風速0~1.2m/s,溫度18~20.5 ℃,濕度52%~67%。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處理:(1)自走式噴霧機前進中二檔速度,噴霧壓力為0.6個大氣壓,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2)自走式噴霧機前進中二檔速度,噴霧壓力為1個大氣壓,每667m2噴藥液量為15 L;(3)人工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4)空白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420m2。于2016年4月18日當小麥揚花5%~7%時進行第1次噴藥,4月23日(第1次噴藥后5d)進行第2次噴藥。
1.4 考察項目
噴藥開始前,在各處理區(qū)內布放測試濾紙與測試卡。
1.4.1 噴霧藥液在小麥田間立體沉積分布情況測定
在室內準確稱取誘惑紅(精確至0.0002g),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得到質量濃度分別為0.5、1.0、5.0、10.0、20.0mg/L的誘惑紅標準溶液。分別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波長514 nm處測定其吸光度值,每個濃度連續(xù)測定3次。取吸光度平均值,對誘惑紅標準溶液濃度作標準曲線。在田間噴霧試驗開始前,將一定量的誘惑紅作為指示劑加到配置好的藥液中(每667m2每次用20g)。第1次噴霧結束后30min,收集試驗濾紙,放入自封袋中,進行藥液沉積分布的測定。測定時向自封袋中加入蒸餾水5mL,震蕩洗滌10min,根據(jù)測定的標準曲線計算洗滌液中誘惑紅的質量濃度,推算誘惑紅在小麥植株上的沉積分布情況,即可知道噴霧藥液在小麥田間立體沉積分布情況。1.4.2 噴霧藥液在小麥植株上有效沉積率測定
第1次噴霧結束后30min,在布置試驗濾紙的位置取整株小麥苗,共取10點,每點取小麥苗5株,將每點的小麥苗放入自封袋內,進行藥液沉積量的測定與計算。測定時向自封袋中加入蒸餾水20mL,震蕩洗滌10min,根據(jù)測定的標準曲線,計算洗滌液中誘惑紅的質量濃度,推算每點的誘惑紅總沉積量。隨機選取10個面積為1m2的試驗范圍,調查該范圍內的小麥株數(shù),計算平均數(shù),通過試驗面積除以小麥株數(shù)得到每株小麥所占的面積。通過計算單位面積的施藥量乘以每株小麥的面積,即可得到每株小麥的理論施藥量,最后計算出小麥田噴霧藥液的有效沉積率。
1.4.3 小麥赤霉病防效調查
待小麥赤霉病病情穩(wěn)定時確定各處理區(qū)面積50cm× 160cm,調查該面積內的小麥總穗數(shù),仔細清查感染赤霉病的病穗,并按嚴重度4級分級法記載病情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 ×100[2]。
1.4.4 小麥安全性調查
各處理區(qū)在每次藥后3d、7d仔細觀察小麥生長表現(xiàn)。
2.1 小麥上部、中部、下部葉片藥液有效沉積量分布
由表1可知,處理(1)在小麥上部、中部、下部葉片藥液沉積量分別為0.91、0.47、0.47μg/cm2,明顯高于處理(2),其原因是處理(2)每667m2噴藥液量為15 L時,藥液沉積率相對較低,流失量較大,因此,建議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的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以提高作業(yè)效率、降低成本。
表1 不同處理小麥上部、中部、下部葉片藥液有效沉積量分布情況
2.2 小麥植株藥液沉積率
由表2可知,處理(1)在小麥整個植株上的藥液沉積率達74.1%,明顯高于處理(2)及處理(3)。
表2 不同處理小麥植株藥液沉積率比較
2.3 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3可知,處理(1)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為81.6%,顯著高于處理(2)及處理(3)。
表3 不同處理小麥赤霉病防效比較
2.4 小麥安全性調查
經試驗期間觀察,未發(fā)現(xiàn)小麥生長有異常表現(xiàn),表明采用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噴灑己足、又勝防治小麥赤霉病,對小麥生長安全。
試驗結果表明,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前進中二檔速度、噴霧壓力為0.6個大氣壓,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噴霧處理區(qū),在小麥上部、中部、下部葉片藥液沉積量分別為0.91、0.47、0.47μg/cm2,在小麥整個植株上的沉積率為74.1%,均明顯高于每667m2噴藥液量為15 L處理,因此,建議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的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可提高作業(yè)效率、降低成本。在小麥揚花5%~7%時,采用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每667m2用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己足50g+又勝20g,中二檔前進速度、噴霧壓力為0.6個大氣壓、每667m2噴藥液量為10 L,在第1次噴霧后5d用同樣方法每667m2用己足50g噴霧,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為81.6%,顯著高于自走式噴霧機每667m2噴藥液量為15 L及人工背負式電動噴霧處理。采用克勝蜻蜓農服自走式噴霧機施藥,未發(fā)現(xiàn)小麥生長有異常表現(xiàn)。
[1] 浙江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植物病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8:107-120.
[2] 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生測室.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三)[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163.
2016-11-23
江蘇省農業(yè)三新工程項目[編號:SXGC(2016) 200]。
*為通訊作者。